青海清真产业走进春天里
都说成功必备三要素,天时、地利、人和。在产业发展的道路上,资源、机遇、优势亦同样重要。
2007年,首届“清食展”的召开,将世人的目光聚焦在了青海这片高天厚土,青海清真产业也以前所未有的高姿态亮相这个全新的国际大舞台。
资源为基础
从某种意义上说,创办“清食展”的初衷就是青海依托特色资源,推动高原清真产业发展的一次勇敢创新与科学实践;办好“清食展”更是省委、省政府学习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发展的重要举措,是促进我省民族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
我省有穆斯林人口100多万,占全省人口的五分之一。全世界穆斯林人口有15亿多,中国拥有2000万穆斯林人口和1200多年的清真食品生产历史。据统计,近年来,全球清真食品和用品市场的年贸易额已超过2万亿美元。
同时,我省地处青藏高原,拥有世界上最大面积的高寒湿地、高寒草原、灌丛和森林等生态系统,牧区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96%以上,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誉为世界四大无公害超净区之一。广袤的高原山川生存着250多种经济动物和1000多种各类经济植物,丰富的自然资源为大力发展清真产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原材料。
据了解,目前青海在省内及内地和沿海地区51个大中城市中经营清真产业行业的人员已超过30万人。雪舟三绒、伊佳、仙红辣酱、高原绿色、裕泰食品等省内企业拥有国家名牌产品,生产的清真食品除清真牛羊肉外,还有粮、油、糕点、盖碗茶、清真方便食品、速冻食品、专用调料、乳制品、果蔬加工、服饰、礼帽、拜毯、刺绣、工艺品等,种类十分丰富。
今天,我省具有资源优势的清真产品,如牦牛肉、羊肉、乳制品、菜籽油、菜花蜜、沙棘、大黄、红景天等野生植物及其加工品在国内外多次获奖,为青海赢得了声誉。
经过多年发展,青海清真食品及用品已经形成了一定工业基础,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就业人数日益增多,呈现出蓬勃发展之势。
机遇添动力
2013年,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强调相关各国要打造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和共同发展繁荣的“命运共同体”。
面对这一前所未有的重大历史机遇,青海顺势而为,再次迎来了大发展的新机遇。
“一带一路”的战略实施,必将进一步促进青海发挥自身优势,加强与中亚、南亚以及欧洲国家的经贸合作,推动与周边省区的区域合作交流,推动对外开放取得新的突破。
去年以来,我省已先后组织经贸代表团分赴南亚、中亚、西亚等丝绸之路沿线国家进行经贸学习考察,达成了多项经贸、文化合作意向。并在“2014中国(青海)国际清真食品用品展览会”期间,成功举办了“中国(青海)丝绸之路经济带经贸合作圆桌会议”,围绕“促进‘五通’、合作共赢”主题,就共同打造区域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等问题达成了广泛共识。
2015年,为进一步增强扩大“一带一路”影响,依托“清食展”这个国际平台,我省继续举办青海省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经贸合作圆桌会议,与“一带一路”有关国家政要、驻华使节开展高层对话;与有关国家工商界交流,开展商务洽谈、经贸交流等活动,重点是推动我省企业与国内外业界的交流。
这一举措不仅将进一步深化我省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贸合作,同时将助力越来越多的清真食品用品企业走出国门、拓展市场,协调帮助他们在新形势、新常态下实现更大的发展。
优势展天地
青海是古丝绸之路南线的重要通道,被誉为丝绸之路“青海道”,具有特殊的地缘优势和文化特色。青海是贯穿南北丝绸之路大通道的桥梁和纽带,更是中国联通南亚国家的重要走廊和通道;是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发展丝绸之路外向型经济最稳定、最理想的区域;撒拉族自治县全国唯一,而且与中亚国家“同根同源”。
可以说,在国家大力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背景下,青海作为丝绸之路三条重要战略通道之一,具有向西开放的重要节点和中转区的地域优势及战略通道价值。
同时,青海的自然资源特别是矿产、太阳能、高原特色动植物资源等十分丰富,循环经济、光伏产业、高原特色农畜产品加工业的独特优势已经凸显,且与中亚国家经济有较强互补性,为我省加强与中亚国家的经贸合作提供了重要支撑,具有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基地的良好基础。
此外,青海位于中西方文化、农耕和游牧文化的交融地带,多元化的文化类型在这里长期碰撞和交融。全省100多万穆斯林人口在宗教信仰、文化习俗等方面与中亚国家有较强的共通性,是架起青海与中亚在文化、教育、经贸等方面桥梁的宝贵资源,具有与中亚国家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民族和文化优势。
在“一带一路”的战略实施中,青海独具特色的区位优势、战略通道、民族相通等优势必将发挥重要作用,为我省清真产业的发展壮大开拓出更加广阔的新天地。(解丽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