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湖,生命的奇迹》(二):鱼鸟共存 万物生长

03.06.2015  11:40

  三月的一天,一群生活在尼泊尔境内的斑头雁开始了远征,它们的目的地是数千里之外的青海湖。

  对斑头雁来说,青海湖是一个来自祖先的基因记忆。此刻,青海湖浩瀚的冰面下生命的春潮涌动,蛰伏了整整一个冬天的湟鱼即将开始生命中的又一次远征。

  洄游,这是湟鱼本能的生物习性。

  对淡水的渴望,是这种来自千万年前的奇特物种生存的本能。过不了多久,一场鱼鸟共生的生态奏鸣曲便会在青海湖边奏响。百鸟翔集,鱼游浅水。这是青海湖生态大循环中最动人的一幕。

   三月,青海湖开启生命的盛宴

  一个多星期后,这群斑头雁完成了自己的旅行,它们终于抵达青海湖西岸一个名叫蛋岛的地方,这里是它们的婚床和产房。在这里,它们与来自玉树隆宝滩、贵州草海等地的兄弟姐妹们相遇,为宁静多时的蛋岛营造出了另一番喧嚣。

  青海湖开湖了。浩荡的春风吹开了冰封已久的湖面,湟鱼沿着五百多公里的淡水河道逆水而行,那里是它们的产卵区。

  与斑头雁几乎同时抵达的,还有栖息在青海湖周边地区的两百多种鸟类。它们都是准备赶在夏季到来之前,在青海湖边哺育后代的候鸟。

  鸬鹚、鱼鸥、棕头鸥是继斑头雁之后的,青海湖周边地区最大的鸟类族群,它们被称为青海湖边鸟类的四大家族,它们的到来,让青海湖的夏季生机盎然。

  大自然优胜劣汰的生存法则是残酷的。长途迁徙的过程中,总有一些斑头雁会遭遇不幸。严寒、风雪、猛禽甚至还有人类的干扰……这样的不利因素淘汰了斑头雁族群中大部分的弱者。大自然用这样的方式,保留了斑头雁族群中最强壮的个体,生命的基因得以延续。

  同样的故事也发生在鸬鹚、鱼鸥和棕头鸥的身上。抵达青海湖时,这些经历了太多磨难的鸟类已经精疲力尽,好在青海湖很快便以无私的馈赠,为这些远道而来的精灵们补充能量。

    那些逆流而上的湟鱼,是那些食鱼鸟类的营养源。

  青藏铁路以南,环湖东路以西,环湖西路以东,109国道以北便是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里不仅有举世闻名的青海湖,而且还是222种鸟类,42种野生动物,8种鱼类,数百种植物的家园。

  洄游的湟鱼用自己的生命养育了青海湖流域的食鱼水鸟,水鸟们一次又一次的捕食,也让湟鱼在青海湖的生态大循环中,完成了与斑头雁远征时相似的物种进化——生命的荣光只属于强者,青海湖的生态在互相制衡中达到平衡。

   蛋岛,5600只斑头雁的产房

  抵达青海湖后,斑头雁开始向离青海湖最大的补给河流布哈河的入湖口只有5公里的蛋岛聚集,它们将在蛋岛周围的沼泽地带吃饱喝足后交配,随后便在蛋岛上筑巢产卵。

  蛋岛是青海湖边一个面积只有0.27平方公里的沙洲。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岛保护站站长李英华介绍,以前,蛋岛是棕头鸥和斑头雁共享的领地,这几年因为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恢复得很好,斑头雁的数量有所增加,原本与斑头雁和平相处的棕头鸥只好移居他处,蛋岛便成为了斑头雁独享的家园。

  “今年,在蛋岛产卵的斑头雁大约有5600只,蛋岛是斑头雁巨大的产房。”李英华说。

  你能想象在一个面积只有0.27平方公里的沙洲上,聚集了5600只斑头雁的情景吗?

  每一个巢都被即将成为父母的斑头雁悉心守护;每一个巢中都有数枚白色的鸟蛋;每一个巢边都堆积着被鸟妈妈遗弃的鸟蛋……

  斑头雁是一种有着神奇生活习性的鸟类,交配完毕后,它们便开始在蛋岛上择地产卵,一只成年的斑头雁每天只能产一只卵,最多时,斑头雁一年产的卵会超过十只,产卵期可以长达十多天。产卵完毕后,斑头雁妈妈便开始孵化工作,而斑头雁爸爸则担负起觅食警戒的工作。有趣的是,在孵化过程中,斑头雁妈妈会本能地将那些未受精的卵挑出来,那些卵堆积在巢边,在蛋岛上铺上了一层白的耀眼的鸟蛋,这或许正是蛋岛名字的由来。

   鱼鸟共生,营造出青海湖的生态大循环

  就在斑头雁在蛋岛上忙着繁育后代的时候,离蛋岛不远的鸬鹚岛也呈现出一派繁忙的景象。

  鸬鹚岛位于布哈河口以北6公里处,它与蛋岛同处在布哈河冲积滩地的顶端。鸬鹚岛的东北缘有断层陡崖紧靠青海湖边,陡崖外有一近似圆柱形的岩石屹立于湖中,这里是鸬鹚的繁殖场所。李英华说,今年在鸬鹚岛上产卵的鸬鹚超过了六千只。

  这是一个名副其实的鸬鹚大厦,放眼望去,整座鸬鹚岛密密麻麻都是鸟巢,空中回荡着鸬鹚激昂的叫声,觅食归来的鸬鹚嘎嘎争鸣。

  小鸬鹚出壳的日子要比斑头雁早许多天,五月末,鸬鹚岛上每一个巢中都拥挤着一个或者几个毛茸茸的小生命。

  李英华说,在青海湖周边地区繁衍生息的四大鸟类中,除了斑头雁是一种以草类为生的鸟类外,其余的三种都是以湟鱼为生的鸟类。鸬鹚是青海湖著名的捕鱼能手,它能从高空俯冲,在湖水深处捕捞到毫无察觉的湟鱼,它甚至还能一口吞下一条两斤重的湟鱼。

  湟鱼是青海湖鸟类的生命保证。

  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安派出所所长杨守德介绍,每年春夏两季,在青海湖自然保护区内繁衍生息的鸟类有十几万余只,它们中的很大一部分以捕捞湟鱼为食。

  李英华说,如果按照一只鸟每天吃下一斤半的湟鱼计算,每年仅青海湖周边地区水鸟捕食的湟鱼就有数百吨。

  正值湟鱼洄游的季节。5月30日,我们抵达青海湖时,第一批湟鱼的先遣队已经洄游到了布哈河、沙柳河、哈尔盖河的下游地带。在那些河流的浅滩处,我们几乎随处都能看见密密麻麻的鱼群,它们为水鸟的生息,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营养。

  不仅如此,远道而来的水鸟们,也为青海湖的湟鱼提供了充分的营养保障。

  李英华说,蛋岛和鸬鹚岛周边水域的湟鱼要比青海湖其他水域湟鱼的个头大许多,这是因为鸟粪为水中的微生物提供了营养,而这些微生物正是湟鱼的营养源。

  鱼鸟共生,营造出了青海湖壮阔的生态循环。

   生态恢复迎来鸟族回归

  杨守德说,水鸟和湟鱼盎然的生命迹象,释放着青海湖生态恢复的强大信号,青海湖地区延续了千万年的生物链,在这个夏天刚刚到来的时候,再一次彰显出了顽强的生命力。

  杨守德告诉我们,因为青海湖生态的恢复,一些曾经在青海湖边消失了的物种,如今重返家园。

  角,一个有着古怪名字的珍稀物种。角是鸟类的贵族,因为栖息地的萎缩和消失,存世本就稀少的角的命运曾一度引发生物学家的担忧。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曾经在青海湖边屡次出现的角便消失在了这片广袤的湖域。去年8月,杨守德在野外考察中意外发现了角

  的身影,消失多年的角不仅重返故里,而且还在青海湖边养育了儿女。

  “角回归,说明青海湖生态环境正在好转。”杨守德说。

  据青海湖自然保护区相关部门统计,五年来,青海湖新发现的鸟类有十多种。

  5月30日,蛋岛。

  又一批斑头雁的雏鸟开始下水了。这些有着动人绒毛的小生命出生仅仅只有两个小时,游泳是它们生命的本能。

  对于斑头雁来说,雏鸟下水是一种庄重的仪式。年轻的斑头雁父母领着新出生的孩子晃晃悠悠地向湖边走去,斑头雁家族中几乎所有不用孵卵的成年斑头雁都会紧随其后,它们一路呼唤着,将家族中年轻的成员呵护到水边。

  李英华说,雏鸟下水后,它所在的家庭便结束了在蛋岛的生活,斑头雁父母将带领斑头雁宝宝,到几公里之外的布哈河入湖口地带的沼泽地重新筑巢。

  此刻,湟鱼远征的先遣队已经抵达沙柳河、布哈河、泉吉河……它们将在这里产卵,不久后,破卵而出的湟鱼宝宝将弥补湟鱼洄游中的族群损失。

  每年6月,当所有的斑头雁完成了孵化的任务,蛋岛上便一派沉寂。直到10月,蛋岛又成为了白天鹅的家,到那时,洄游的湟鱼,将全部返回青海湖,这里是它们过冬的温床。

  又一场生命的盛宴开始了。(李皓 赵俊杰 杨健 )

国家10.49亿支持我省启动实施教育强国推进工程
  今年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省发展改革委紧抓“十四五”开局机遇,围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新时代目标,科学谋划项目储备,主动加强汇报衔接,全力以赴争取中央专项资金,支持教育领域基础设施建设。经积极争取,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下达我省教育强国推进工程2021年中央预算内投资10.人民政府
甘青两省政协就推动兰西城市群建设开展联合调研
  8月2日至6日,青海省政协应甘肃省政协的邀请,人民政府
全省快递员群体交流座谈会召开
  8月6日,省总工会召开全省快递员群体交流座谈会,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