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青海环境媒体调查——到青海“清肺游”成年度话题

22.01.2015  10:40

   “青海蓝”红遍微信圈

  2014年,当雾霾笼罩国内多地时,总有“任性”的青海人,在微信圈、微博、论坛上,晒出青海的蓝。

  有人说:“在青海,人们说话的声音能碰到蓝天,伸出手来能摸到蓝天。”还有人说:“在青海,掬一捧蓝天可以洗脸。”虽然有点夸张,却是青海人发自内心的骄傲。

  青海省委书记骆惠宁指出,“坚持生态保护第一”作为青海面向未来的战略抉择,这是我们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的使命所在,是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体现,是深化生态领域改革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

  省长郝鹏指出,要坚定不移地把生态保护第一作为立省之要,切实以生态文明理念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奋力开辟青海生态文明和各项事业发展的新境界。

  可以预见的是,推进这一国家层面的战略,探索处理好生态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的关系,完善生态保护体系,有利于巩固和扩大生态保护建设成果,夯实青藏高原生态安全屏障基础;推进这一国家层面的战略,探索实施资源转换战略,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有利于青海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切实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推进这一国家层面的战略,探索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决策、评价、管理考核体制,建立健全符合青海实际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有利于激发各类主体生态文明建设的内生动力,为全国积累经验、提供示范。

  从海拔2000米左右的青海东大门到西南端海拔5000多米的可可西里,河湟谷地、环青海湖地区、柴达木盆地,跨越上千公里的大地上,生态环保的“名片”一张比一张亮丽。

  现在,青海人“盼环保”“求生态”,对清新空气、清澈水体、清洁土壤的需求越来越迫切。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在西宁,在青海湖,在遥远的玉树、果洛,“青海蓝”吸引了来自国内外的一波波游客,与此同时,“清肺游”成为年度话题。

   好空气为百姓带来“清肺”福利

  相比2013年,2014年给人们最大的感受莫过于天气。以往冷空气一过境,大风带着风沙席卷而来的天气少了。气象专家认为,沙尘天气减少,全年晴朗天气增多,和气候变化、风向等有关系,更与青海省下大力气的家园美化行动有很大关系。

  关键词一:降霾

  2013年,“霾”这个汉字飞速普及。人们突然发现:随着经济发展,车辆增多,生活向好,各种工业、生活排放物随之多了起来。西宁原本晴朗的天气,常常会有风沙侵袭。

  2014年,雾霾催热全球“清肺游”,新鲜空气、自然风光成为游客选择出行的关键。根据人民网、携程网等资料显示:在国内“清肺游”热点线路中,青海优势较为突出,更具吸引力。好空气、好生态、好环境,好山好水好天成为青海旅游聚集人气、促进增长的品牌资产。

  数据:2014年,西宁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265天,优良率为72.8%。与2013年同期比较,空气优良天数增加了44天,优良率提高了12.25%,PM10同比下降26.8%、PM2.5下降10%。

  2014年,西宁市PM10浓度降幅为西北五省最大。

  2014年,原本扬沙、浮沉天气多发的西宁市,当年沙尘天气出现次数为零,沙尘暴出现次数为零。

  关键词二:清源

  2014年,西宁市通过扩大禁煤区、制定发布用煤品质标准、建设煤炭集中交易市场等,从源头减少了煤烟尘排放。

  2014年,西宁市447家建筑工地、27家商砼企业落实扬尘防控“5个100%”施工标准。下发整改通知342份、停工通知单226份,现场整改达标建筑工地113家,对37家建筑工地、1家商砼企业进行了经济处罚,对18家拒不整改的施工单位采取强制断水、断电等措施,有效减少了建筑施工污染。

  2014年,西宁市投入4010万元,购置清扫、洒水、扬尘车辆111辆。同时,每日对全市57条主要道路全时段清扫保洁降尘作业,全面清理道路积灰积尘,有效遏制了城市道路扬尘面源污染。

  2014年,西宁市实施裸露地“全覆盖”。对建筑施工、拆迁工地、待开发用地、市政设施建设等裸露地采取密目网覆盖措施,覆盖面积达13平方公里,有效减少了裸露地产生的扬尘污染。

  从2007年12月青海提出“生态立省”,到2012年5月青海省十二次党代会提出“打造生态文明先行区”,再到2014年11月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旗帜鲜明地提出坚持生态保护第一是青海面向未来的战略抉择,切实以生态文明的理念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努力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使治青理政的方略提升到一个新境界。

  前不久,国家发改委等6部委正式将青海列入国家首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其战略定位为生态环境保护优先区、循环经济发展先行区、制度建设改革试点区。为青海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注入了新的动力。这更是对青海生态文明建设成效的褒奖和肯定,标志着青海的生态文明建设全面升级、全速推进。

  《创建全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行动方案》明确提出到2015年,完成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的总体布局、基本框架,实现阶段性目标;到2020年,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主体功能布局基本形成,生态产品生产能力大幅提升,资源综合利用和产出率显著提高,循环经济成为发展主导模式,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生态文明制度先行先试取得重大成果,生态文明理念在全社会得到普及,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保护与发展模式。

  青海蓝,清肺游,让国内外游客将关注的视角扩展到青海的各个方面。今年,青海生态文明建设,交出优良答卷,持续十年的生态保护建设,让传说中的水丰草美的三江源焕发更加让人着迷的活力!

   玛多县湖泊从1800多个恢复到4000多个

  “这几年扎陵湖水多了起来,30多年前的丰美水草正在一点点恢复。”扎陵湖畔的牧民这样说。

  “可可西里腹地的卓乃湖、库塞湖、盐湖水体面积近几年增加明显,这和卓乃湖附近的五道梁地区降水增多极有关系,从大方面说,说明三江源地区的降水越来越充沛,水草恢复也将越来越好。”青海省气象科学研究所工程师刘宝康这样说。

  资料显示,十几年前,玛多县70%的草地退化,并以每年2.6%的速度沙化。持续十年的生态保护建设,使包括玛多在内的三江源地区草原植被覆盖度平均提高5.8个百分点,黑土滩治理区植被覆盖度由治理前的20%增加到80%以上。“千湖之县”玛多县过去萎缩和干涸的湖泊开始恢复,湖泊数量从2004年的1800多个,目前恢复到4000多个。(王雅琳 海东)

国家10.49亿支持我省启动实施教育强国推进工程
  今年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省发展改革委紧抓“十四五”开局机遇,围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新时代目标,科学谋划项目储备,主动加强汇报衔接,全力以赴争取中央专项资金,支持教育领域基础设施建设。经积极争取,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下达我省教育强国推进工程2021年中央预算内投资10.人民政府
甘青两省政协就推动兰西城市群建设开展联合调研
  8月2日至6日,青海省政协应甘肃省政协的邀请,人民政府
全省快递员群体交流座谈会召开
  8月6日,省总工会召开全省快递员群体交流座谈会,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