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书写青海生态文明建设新篇章——全省绿化动员大会交流发言摘登

25.03.2017  21:09

编者按:3月24日,青海建政以来首次高规格全省绿化动员大会召开,这次会议总结我省国土绿化工作,安排部署今后一个时期国土绿化重点任务,进一步动员全省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对青海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生态保护优先理念,以国土绿化的实际行动贯彻落实“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推动我省由经济小省向生态大省、生态强省的转变,加快推进绿色富民、绿色崛起,不断书写青海生态文明建设新篇章。会上,5个先进地区、单位和个人作了交流发言。现将发言摘登如下,敬请关注。

传承尕布龙精神 建设绿色发展样板城市

西宁市市长 张晓容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西宁市将林业生态建设作为打造绿色发展样板城市、建设幸福西宁的重要内容,着力构筑城乡一体化生态绿网:

一是传承尕布龙精神,大力推进南北山绿化进程。 发扬“艰苦奋斗、攻坚克难、锲而不舍、接力前行”的南北山绿化传统,累计完成造林1.55万公顷,森林覆盖率由7.2%增长到75%,大南山生态绿化屏障建设工程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成为高原生态建设的典范。

二是坚持林业生态重点工程带动,构建城乡一体化森林生态防护体系。 完成“三北”等重点工程造林7.4万公顷、封山育林4.24万公顷,工程建设效益显著提升,多处造林工程被国家林业局评为“三北优质工程”。

三是实施城区增绿工程,提升国家园林城市品质内涵。 实施高速公路、高铁沿线等城市通道出口和“三河六岸”绿化景观改造,建成北山美丽园400公顷永久性绿地,开放10大主题公园,新增街头游园53.76公顷,河岸绿化率达到83%,城市绿地空间体系不断延展。

四是推进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发挥生态文明先行示范作用。 发挥“城市之肾”重要功能,实施以海湖湿地等5个区域组成的西宁湟水国家湿地公园建设,推进南北山向国家生态公园跃升,启动环城国家生态公园(试点)建设。

通过一系列治山、治水、治城的生态绿化工程,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32%,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0.5%,人均公园绿化面积达到12平方米。2015年,西宁市在西北省会城市中率先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成为西北地区唯一获得“国家园林城市”和“国家森林城市”双项荣誉的省会城市。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关于青海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始终对党绝对忠诚,坚决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绝对一致,时刻牢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坚决贯彻“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扎实推进“四个转变”,按照“算好绿色帐,走好绿色路,打好绿色牌”的要求,以“幸福西宁”为目标,弘扬尕布龙精神,打造绿色发展样板城市,“建设美丽西宁,服务全省人民”。

一是突出生态优先,构筑绿色发展空间格局。 把绿色发展理念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落实好主体功能区规划,坚守基本农田、城市边界和生态保护红线。推动城市转型升级,统筹市域空间布局,提升绿色发展品质,形成“一芯双城、环状组团发展”生态山水城市格局。加快建设以西堡为中心的生态绿芯,南北两山和城市远山(拉脊山、日月山、达坂山)为屏障,沿湟水河、北川河、南川河“三河六岸”绿化为生态廊道的“一芯两屏三廊道”的城市新型生态格局,实现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

二是重点项目引领,持续优化城市生态本底。 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率推进,我们新的目标是:全力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不断提高南北山绿化标准,加快三期建设再造一个南北山,创新投融资机制,与亿利集团开展PPP合作,打造西宁绿色生态安全示范样板工程。坚定绿色发展决心和信心,拿出436公顷工业用地建设西宁园博园,挑战高寒干旱地区建设园博园的极限,打造首个西北地区国际园林博览园。建设城市生态绿芯,突出景观空间森林化、环境人文一体化,把西堡生态森林公园打造成西北地区最大的城市山地森林公园。以重点林业生态建设项目为引领,从根本上改善西宁地区的生态环境,促进西宁城乡绿化建设跃上新高度。

三是丰富绿化景观,不断提升城区建设品质。 深入开展“幸福西宁·绿化家园”行动,由点及面整体提升城区绿化景观,构建沿湟水河、北川河、南川河及主要道路为绿化骨架,公园、广场、游园为园林景观支点的城市生态景观廊道。开展绿道沿线景观建设,实施京藏高速入城互通立交节点绿化,打造入城地标性园林景观标识。均衡布局公园绿地,加强湿地公园建设保护,提升改造长青园绿地景观,推进人民公园等老旧公园改造。通过规划建绿、见缝插绿、立体绿化等方式,增进绿化景观与市民的亲切感、与周边环境的协调感,推动园林绿化建设向精品化发展。

四是发动全民参与,掀起城乡造林绿化新高潮。 大力宣传尕布龙精神,增强全民增绿爱绿护绿意识,深入推进单位庭院和居住区绿化达标行动。开展“最美花街”“最美庭院”“花园式单位”评选,广泛开展义务植树系列活动,提升农村绿化水平,调动社会各界绿化美化西宁,激发广大群众共建共享绿色家园的热情。

确保青海东部门户山清水秀

海东市市长 鸟成云

海东地处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连接带,干旱山区面积大,水土流失严重,生态十分脆弱。黄河、湟水河、大通河穿境而过,确保清水出城出省的任务极其繁重;海东又是青海东部门户,体现着青海的对外形象,生态地位极其重要。近年来,特别是撤地建市以来,海东市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建设生态文明先行区战略部署,把生态摆在优先的位置,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绿屏障、绿河谷、绿城区”建设及南北山绿化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今年是深入推进推动习近平总书记“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落地生根的关键一年,也是推进省委“四个转变”新思路的起步之年,我们一定咬定目标,全力以赴,确保绿化工作取得实效,为青海绿色崛起做出积极贡献。

今年我市将完成各项造林工程任务2.2万公顷,其中工程造林1.87万公顷,全民义务植树造林0.13万公顷,社会植树造林0.2万公顷。为确保全面完成绿化任务,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全力推进。

一、全市动员,鼓足干劲,迅速掀起春季植树造林热潮

我们精心制定了《2017年春季植树造林工作方案》,明确目标任务,落实责任,强化措施,动员全市广大干部职工、驻军警部队官兵、学生及群众30余万人,从4月1日开始,集中开展为期10天的义务植树造林“大会战”,迅速掀起春季植树造林工作热潮,创历史记录地完成义务植树造林千万株,使海东生态环境进一步好转。

二、整体推进,重点突破,促进城乡绿化向纵深发展

在实施好国家重点绿化造林项目建设的同时,我们将按照“点上求精、线上求景、面上求量”的思路,做到三个有机结合。一是绿化造林与“绿屏障、绿河谷、绿城区”建设有机结合。强力实施南北山绿化工程,建设绿屏障。以湟水河南北两山为主,在沿湟四县区实施10个片区绿化工程,打造高标准绿化屏障,筹措资金3亿元,完成植树造林0.13万公顷以上。重点实施通道绿化工程,建设绿河谷。重点抓好绿色通道、农田林网、河岸绿化等工程,确保已建道路沿线绿化全覆盖、无盲区,新建道路绿化率达到80%以上,重点流域沿岸绿化取得新成效。全面实施城区绿化工程,建设绿城区。对城区包括工业园区道路、公园、游园、广场实施绿化景观改造和建设工程,提升城市绿化率。二是绿化造林与重点旅游景区景点建设有机结合。依托互助5A级景区、瞿昙寺、柳湾彩陶、喇家遗址景点建设和民和桃花节、化隆杏花节等文化旅游活动及循化5A级景区创建工作为重点,全方位开展特色绿化造林工作,提升景区景点形象和品质。三是绿化造林与重点区域开发建设有机结合。在实施健康养老“双万”基地、百里河湟文化旅游展示体验区、乐都梦幻谷、平安袁家村、平安至乐都城市快速通道等重点项目建设和重点片区开发时,与绿化造林同规划、同建设。

三、强化保障,严格管理,切实提高绿化造林效果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建立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领导机制,党委政府同岗同责,主要领导亲自抓、亲自安排,分管领导包干抓,明确责任,逐级考核,确保工作目标任务落实到位。二是强化资金投入保障。市县(区)两级财政将绿化造林资金纳入预算,并多方筹措资金,强化资金保障。三是强化基础设施配套。按照水利先行原则,重点抓好南北山绿化、义务植树、旅游景点景区等区块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确保绿化造林成效显现。四是强化栽植巩固并重。坚持三分栽七分管的理念,严格按要求进行科学种植和管理,确保栽一棵活一棵,植一片绿一片,提高造林质量和成活率。

总之,我们将以这次大会为契机,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和省委“四个转变”新思路,贯彻落实好大会精神,注重当前、着眼长远,扎实推进绿化造林工作,着力改善生态环境,确保青海东部门户山青水绿。

把鳌林景区建设得更加美好

青海绿通实业有限公司 谢 静

我公司于2000年承包了西宁市城西区火烧沟西山333.33公顷荒山、荒坡生态绿化工程,在政府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下,经过十七年艰苦努力,昔日的荒山、荒坡已不复存在,整个绿化区郁郁葱葱,生机盎然,西宁市政府批准的“鳌林景区”悄然屹立。为顺应生态立省战略,我们一方面继续做好绿化工作,扩大绿化区面积,提升景观档次,为全省生态建设略尽绵薄之力;一方面以保护为前提充分利用绿化区林地开展适度规模经营,开发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15处,开展林下药材种植、野生草本花草茶的种植及饮片产品研发,为公司走上可持续生态建设道路奠定了基础。

回想十七年来绿化建设的艰辛,可谓历历在目。火烧沟由许多条破碎的沟坡组成,是西宁有名的“倒垃圾沟”。2000年我公司承包绿化工程初期,火烧沟的西山无路、无电、无水,满目都是寸草不生的荒山和垃圾沟,上山只能靠步行攀爬,塑料为主的垃圾到处飘荡。面对这样的自然环境,我们没有畏怯,从垃圾治理着手,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动用大型机械进行填埋处理。垃圾填埋了,接着的问题是水。造林初期,公司雇人从几公里外的城区把水拉到山脚下,然后再一担一担挑到山上,一桶水只能浇灌一棵半树苗,我们硬是让新栽的几十万棵树苗都喝上了水;没有路,修路请不起设计单位,我们就自己画图设计盘山路,然后自己指挥着推土机开路,边修边现场设计,在崎岖的山梁上修出了一条宽5.5米、长数十公里的道路。

到2004年,光填埋60万立方米的垃圾和前期投入,就花掉一千多万元,公司资金难以周转,绿化工作一度陷入困境。在这困难的时候,政府伸出了援助之手,公司与西宁南北山绿化指挥部签下了将荒山绿化纳入大规划的协议。十几年来,政府在政策、资金、苗木、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给予了我们大量的帮助和支持,硬化了山路,让苗木运输更加通畅快速;兴修了水利,让树木成活率大幅提升;投入了资金和苗木,减轻了公司开展绿化工程的负担……有了这样的坚强后盾,加上我们的辛勤努力,才成就了今天的“鳌林景区”,成就了今天的青海绿通实业有限公司。

绿化初期,由于火烧沟干旱少雨,阳坡面积大,水利设施无法跟上造林步伐,且种植的油松经常受到高原鼹鼠的侵害,导致每年的树木成活率较低,重复造林较多,增加公司投入成本也影响了绿化成果。为解决这个发展瓶颈,我们投入专项资金开展了大量尝试。本想通过喷灌设备充分利用有限的水源,但在实践中却事与愿违,树木没有喝到水,荒草反而长势凶猛。可灌溉浇水只能依赖人工一颗颗的浇,这样既浪费水和人力,又无法保证树根的墒情。为了提高造林成活率,我们在几年实践基础上,咨询相关专家,购买了机械设备,利用枯枝粉碎技术自制了保温、保湿有机肥,填埋在树坑中保障了树木成活必需的温度和水分,解决了干旱少雨导致成活率低的问题,才有了今天绿化区的郁郁葱葱。

经过多年的建设,公司在火烧沟西山修建蓄水池8个,电灌站一座,青海云杉、油松、青杨、沙枣、沙棘、柠条、柽柳和枸杞等植物,密密麻麻地生长在山坡上,构成万亩森林。郁郁葱葱的森林让许多曾经飞走的林鸟又回来了,许多好多年不见的野生动物出没林间,绿化区生态效果一目了然。

火烧沟西山生态绿化区是西宁市大南山生态绿色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绿化任务任重而道远。我们将继续开展绿化工程建设,努力克服投入大,见效周期长的困难,在政府的帮助下转变传统观念,走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建设道路,充分利用绿化区空气清新,风景优美的自然优势,开展造林绿化的同时积极发展林下种植、林产品采集加工和森林景观利用,实现资源向资本的转变,把鳌林景区建设得更加美好。

走出一条生态美百姓富企业强的绿色发展之路

青海康普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孙允武

康普公司根植青海高原,依托资源优势,打造特色林业产业,走出了一条生态美、百姓富、企业强的绿色发展之路。

一、抢抓发展机遇,壮大绿色产业。 康普公司自2002年成立以来,牢固树立绿色发展新理念,积极响应“生态立省”战略,紧紧抓住健康绿色产业发展的市场机遇,充分借助政府支持林业产业发展的政策机遇,围绕沙棘、枸杞等高原特色林业资源大力开展有机种植和精深加工,全力推进原料型、终端型系列化产品的培育、研发、生产和销售,着力打造优势品牌,由一家只有几十个人、百万元资产的小企业,迅速发展成为员工超过200人,总资产达3.5亿元,年加工2万吨枝条沙棘果、800吨红果枸杞,产品畅销国内20多个省市和港澳台地区,以及欧盟、美国、加拿大、新加坡、马来西亚、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在世界沙棘原料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的高科技企业,林业产业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和全国农产品加工示范基地,在保护生态环境,发展林业经济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二、依托优势资源,实现共赢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青海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沙棘、枸杞既是青海的生态树种,也是经济树种,对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生态经济具有双重意义。为此,我们始终坚持生态保护优先,积极探索对沙棘、枸杞资源保护性开发,走永续利用之路。近年来,公司先后投资3亿元,依托林业生态工程,与农牧民共同建成了0.13万公顷高标准沙棘、枸杞生产基地,建立了“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带动2万多农牧民通过参与沙棘、枸杞种植、管护、采摘和贩运,实现季节性转移就业,增加收入达亿元,通过保护资源、建设资源和帮助当地群众增收脱贫致富,形成了共建共赢,农企互动、良性循环、持续发展的格局。同时,我们坚持把产品质量作为立身之本,在同行业中率先建成了全产业链质量控制和追溯体系,先后通过了欧盟、美国有机等认证, CNAS实验室认可和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认证,今年初,成为国家首批有机枸杞认证生产企业,成为行业内认证最齐全的企业,公司“遥远地方” “柴杞庄园” “天下康普”等品牌价值和市场核心竞争力持续提升。

三、坚持科技创新,助推产业升级。 作为一家生物科技公司,我们始终坚持以科技创新增添发展新动能,增强驱动力。一方面,不断强化科技支撑,促进企业技术进步。投入巨资,选用行业内最先进的生产设备,先后建成了超临界萃取、高压顺流喷雾干燥、活性成分提取分离、汁类产品等四条成套生产线,为加工生产高端产品奠定了坚实基础,不但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了产品附加值,还实现了沙棘、枸杞高效染循环利用和“吃干榨尽”。另一方面,大力开展产品研发,增加产品附加值。把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提高产品科技含量放在突出位置,累计投入2亿多元(占到销售收入的6-8%),用于科研和技术进步,通过与中科院、中国农大等开展产学研深度合作,建立康普青藏高原特色植物资源应用研究院士工作站,聘请28位知名专家学者,全力推进基础研究、新技术攻关和新产品研发,在天然植物有效成分分离等现代生物技术上取得一系列国内领先的创新成果,先后申报24项国家发明专利,公司开展的“生态经济林浆果资源开发技术集成及产业化研究项目”荣获青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先后研制出果粉、果汁、油脂系列产终端新产品,沙棘总黄酮、枸杞多糖等提取物等40多个新产品,形成了功能性饮料、保健品的产品线,制药、化妆品行业原材料,牢牢占据了国内同行业领先主导地位,在加快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沙棘、枸杞健康产品企业上迈出了重要步伐。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展望未来,康普公司信心满怀。我们将加快实施公司发展“5115”工程。即投资50亿元,建设康普有机枸杞生态产业园和1.33万公顷沙棘林生产基地,全面升级精深加工生产线,建立“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平台,培养吸收100名高端管理、研发和营销人才,研究开发100个功能性新产品,力争到到“十三五”末实现销售收入50亿元。努力在落实“四个扎扎实实”的重大要求,推进“四个转变”战略目标,按照王国生书记“算好绿色账,走好绿色路,打好绿色牌”的发展新思路,把高原经济林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转化为公司做大做强的新动能,转化为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和农牧民脱贫致富的实际行动。

力争将绿化区建成生态环境科研教育实践平台

省环境保护厅绿化承包区负责人 杨 帆

省环境保护厅绿化承包区划定于1991年,总面积161.47公顷,东起纳家山林场,西到南酉山村,南靠先进村绿化点,北至大园山。作为南北山绿化工程倡导发起部门之一,在省委、省政府及南北山绿化指挥部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按照人工造林和自然修复相结合的理念要求,坚持和发扬“愚公品质、忠诚环保、科学求实、奉献绿色”的纳家山环保人作风,经过几代环保人近三十年的不懈努力,绿化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绿化覆盖率已达95%,其中林地153.33公顷,未成林地8.13公顷,已有苗圃面积20公顷,可开发苗圃面积20公顷。全区共栽植乔木154014株,灌木51369株。绿化区建设已初具规模,探索出了一条推进绿化区持续稳步发展的模式。主要做法是:

(一)历届班子高度重视绿化工作。 省环境保护厅历届领导班子对纳家山绿化区工作高度重视。将其作为重要工作放在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大局中谋划,在环保重点工作不断变化的情况下,抓绿化工作的初心始终未变,牢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年年紧盯绿化及基础设施建设等任务,专题研究、专门部署、专人负责、专班落实,保障绿化区各项工作始终走在前列。近年来,厅党组把绿化工作作为改善城市环境质量、提升群众绿色获得感的重要抓手,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南北山绿化指挥部要求,坚持目标责任和问题导向,领导班子靠前指挥,经常性地进行现场检查指导。从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优先支持绿化区工作,及时解决困难问题,有力保障了各项工作任务的圆满完成。

(二)以硬朗作风持之以恒抓落实。 省环境保护厅纳家山绿化区取得今天令人瞩目的成效,是厅系统干部职工共同不懈努力的结果。纳家山绿化区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初,在没有路、缺乏水、不通电,仅有架子车,铁锹和水桶的困难条件下,全体干部职工风雨无阻,以山为家,数十年如一日绿化荒山,将昔日的“土山头”、“坟滩地”,妆扮成今天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同时也凝结锤炼出了“愚公品质、忠诚环保、科学求实、奉献绿色”的纳家山环保人作风。为使这一硬朗作风发扬光大、不断升华,近几年,厅党组把绿化区作为环境教育基地,在群众路线教育、“三严三实”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以及“三基建设”中,结合学习尕布龙同志先进事迹,不间断地围绕“传承纳家山环保人作风”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使干部职工见贤思齐,坚定了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职业操守。特别是在年轻干部的锻炼培养上,每年都将新招录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新接收军转干部送到绿化区锻炼3个月,已成为优良传统持续保持,为培养干部务实作风搭建了平台、创造了条件。

(三)坚持科学求实创新开展绿化工作。 在造林过程中不仅考虑树种的生物学特征,同时考虑其生态学特征,不仅注重栽植的技术,更注重后期的抚育管护,突出绿化工作的科技含量。率先开展了低效林改造,大范围栽植山杏、紫叶李等耐旱灌木,率先开展了大型花灌木嫁接快速培育和树木控根培育移植实验以及作物秸秆育苗钵有效利用,率先利用喷灌作业、施肥器科学施肥、在林业生产和护林防火中使用视频监控系统,共安装21套监控。在造林技术上坚持标准化,从选地、育苗到整地、灌溉、造林、抚育等各环节严把质量关,实现了由重数量向重质量、重结果向重全过程质量管理的转变。同时,积极开展管护房改造和庭院绿化,形成了以管护房、主干道、蓄水池为中心辐射扩散的提质增效模式,共修建蓄水池8座,蓄水量1500立方米,修建绿化道路12.6公里,铺设灌溉管网14.8公里。

(四)加强协作合力巩固绿化成果。 强化军地联动共建,与省武警总队一支队签订协议,去年支队官兵参与劳动人数1500人次,并增强了春季造林、冬季防火及春节、清明等重要节假日安全执勤力量。每年还邀请西宁市森林防护站技术人员指导林区病虫害防治与监测。强化冬季防火联控,坚持与纳家山林场、联合村、曹家寨村联动,制定防火应急预案并定期实战演练,积极开展灭火器具操作技能培训,不断增强防火意识,确保了“坟头无明火、新坟不进林”。强化绿化设施管理,注重抓好围墙、围栏、大门、门卫值班室、监控房建设,建立完善各项制度,实行24小时值班和封闭式管理,建立长效机制,巩固绿化成果,促进了绿化区持续健康发展。

省环境保护厅绿化区2009年至2014年连续6年在省南北山绿化工作量化考核中名列第一,先后被授予“绿化造林十八年成果”、“西宁市南北两山绿化先进集体”、“大南山生态绿化屏障一期工程建设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多人次荣获“全省绿化奖章”、“全省绿化先进个人”。今后,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四个扎扎实实”特别是“扎扎实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的重大要求,围绕“四个转变”,在加强精细化管理和提档升级上下功夫,加倍努力做好各项工作,力争将绿化区建成生态环境科研教育实践平台,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美丽新青海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国家10.49亿支持我省启动实施教育强国推进工程
  今年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省发展改革委紧抓“十四五”开局机遇,围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新时代目标,科学谋划项目储备,主动加强汇报衔接,全力以赴争取中央专项资金,支持教育领域基础设施建设。经积极争取,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下达我省教育强国推进工程2021年中央预算内投资10.人民政府
甘青两省政协就推动兰西城市群建设开展联合调研
  8月2日至6日,青海省政协应甘肃省政协的邀请,人民政府
全省快递员群体交流座谈会召开
  8月6日,省总工会召开全省快递员群体交流座谈会,人民政府
省政协“委员讲堂”开讲
  按照党史学习教育计划和《2021年省政协理论学人民政府
规上工业80.9%贡献率来自西宁——全省经济半年报之七
  2021年上半年,西宁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2.人民政府
在实践中展示青海担当作出青海贡献 ——论学习贯彻省委十三届十次全会精神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青海重要讲话,重在行动,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