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国税局“微培训”累积“大效益”
今年以来,青海省国税局教育培训工作紧紧围绕税收重点工作任务,挖掘现有人才资源,不断创新培训方式,全面推广“微培训”,立足岗位工作实际向干部职工传播“微知识”和“微技能”,通过层层传递和放大,以量变促质变,形成培训的“辐射效应”,为“营改增”和国地税合作等重点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一是突破“传统化”,构建开放式“微环境”。在传统集中式培训的基础上,借助“互联网+”开展智慧国税培训,利用网络学校、微信、微博、短信、“12366”热线、QQ群等新型传播平台搭建微环境,采用音视频、图片、文字等多种载体,通过理论讲解、案例分析、互动交流等灵活的授课形式,实现教与学的良性互动。授课内容涵盖“营改增”、税收征管体制改革、国地税合作、纳税服务等税收工作的各个领域和环节,确保参训人员和学习内容的全覆盖。截止目前,全省各级国税机关先后通过各平台推送工作通知、工作动态、学习资料、工作信息和税收资讯713条次。
二是立足“微视角”,提供便捷式“充电餐”。根据当前开展的税收重点工作和干部职工的岗位技能需求,深入基层国税机关和税收征管一线,零距离倾听、收集干部职工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难题,力戒“大而空”,立足“微视角”,以培训规模突出“小”、培训内容突出“精”、培训方式突出“灵”的“小精灵”模式开展,从工作中的小技巧、小经验入手,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及时为干部职工充电,使之成为提升干部职工素质能力的主渠道,确保培训看得见、用得着。在“营改增”培训中,通过“微视角”的方法,重点开展了“营改增”政策实施、征税范围、征收管理、税收减免、纳税申报、实施后会计处理及营改增面临的重点问题1000多次,受众范围不仅涉及到广大税务干部还有4000余人次的重点纳税户。
三是发挥“传帮带”,形成交互式“辐射网”。继续倡导和继承传统的“师带徒、老带新、熟带生”等结对帮扶的岗位练兵和干部培养方式方法,积极发挥老同志的帮带作用,加大对新录用人员和年轻干部的培养带动,互帮互学,在学习实践中共同提高。全省国税系统各单位处科室内部结成对子近500对,平均每日开展帮扶活动近300余次。通过干部职工集体之间的“传帮带”,使每一名干部既是“发光源”又是“受光点”,形成纵横交错的全员“辐射网”,实现干部知识体系的交叉式多层覆盖,达到“一人学习,多人受益”的效果。
四是利用“碎片化”,开展自主式“灵活学”。全省国税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在工作之余,充分利用“碎片化”的学习时间,“常上网”、“常在线”、“常学习”,“见缝插针”地开展灵活自主的学习,有效缓解了工学矛盾。省局要求每名干部职工每年参加网络学校学习的时间不少于40学时,广大干部职工结合自身实际灵活学习,在日积月累中知识得到了丰富,岗位技能得到了提高。同时,在自主式灵活学习中,把自己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进行总结和分享,将无法解决的疑难杂症反馈给科处室干部讨论,逐项解决业务疑难,迅速普及处理方法,培训效益日益凸显。
五是探索“云管理”,实现在线式“大比武”。利用青海国税网络学校丰富的题库资源,开展每日一题和业务大闯关大比武,及时组织开展业务能力测试,掌握学习情况,检验学习效果,增强学习动力,提升练兵比武质效。青海国税网络学校现有题库1万余道,广大干部职工日均做题2道以上。在题库练习中做错的习题,系统通过“云分析”和“云管理”,自动甄别纳入我的错题库,供干部职工反复练习,强化记忆,补强短板,在更短的周期内为干部职工补强更多的理论和技能“短板”,在全系统营造了“讲学习、比技能、争先进”的浓厚氛围,促进了“岗位大练兵、业务大比武”活动的深入开展。
(责任编辑:李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