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劳动者的名义】青海禁毒一线的“阿姐”守护人性的善良

29.04.2017  22:12

  青海新闻网讯 (本网记者 王柯岚 报道)

  说起毒品,在这次采访之前我觉得离我的生活很远,他们似乎只是出现在影视剧中。采访后,我真切地感到毒品的可怕。而这,也让我对一个女人、一个不足百斤的娇小警花、一个在禁毒一线默默奉献的年轻女警察心生敬意。她就是青海省海南州公安局禁毒支队主持工作的副支队长——季肖英。

   大家的阿姐

  “阿姐”。

  这个词是青海方言中姐姐的意思,用带方言的语调叫出来,不知要比普通话版的“姐姐”亲切多少。

  在还没见到季支队长之前,我想不到要把这个满是温情的称呼和一个缉毒队长联系在一起。可在结束近一天的采访时,上车前我却伸出手臂将瘦弱的阿姐抱在怀里,跟她说:“阿姐,要保重!”

  用“阿姐”这个词称呼她的不止我一个。她的同事、朋友都这么叫她,让我最最震惊的是在社区接受社区戒毒的戒毒人员也是这样称呼季支队长。这些人不论年龄大小都愿意这么叫她。

  “我这有个社区戒毒人员,被我们送去戒毒的时候,对我们的做法很不理解,说我们是让他家破人亡的凶手。经过两年的戒毒,现在他和他媳妇也复婚了,一家三口和和美美的,过得挺好。”季支队长说着,愉快的笑容也挂在了嘴角。

  那些曾经被阿姐和其他缉毒警送进强制戒毒所的人,从最初的恨到现在的感激,这当中的情感变化全在这一声称呼的改变之中。于他们而言。这叫法,既没有巴结也不存在客套,全是出于真心、始于敬意。

   冲在最前面的破案好手

  “我们每次出任务的时候,阿姐总要往最前面冲。拦都拦不住,每次回来我们都让她以后别冲得那么快,她总是答应。然后到了下一次,她还是会往前冲。真拿她一点办法也没有。”从缉毒警范荣的眼里来看,他的这位队长兼阿姐有点不太乖。

  阿姐自己却说:“执行任务的时候,我就是队长,我要是不往前冲,兄弟们就不会有动力。更何况,我也得对得起自己的这身警服啊!”

  “在我们破的案子里,很多重要的线索都是阿姐找到的。业务上,我们都服她!别看她是女的,破起案来她可是一把好手!”聊回工作时,范荣对这亦师亦友的阿姐还是满心的服气。

  冲在最前面的阿姐,尽管总能受到其他同事的照顾,但也不是一点风险都没有。犯罪嫌疑人曾不止一次地将恐吓电话,直接打到阿姐的手机上,对她进行威胁。“我每次都告诉他们,‘那你们来吧,我没什么好怕的。’而且越是这种时候,我越觉得我要抬起头走路,我相信邪不压正。”说这话时阿姐的眼神格外坚定。

   阿姐心里有块大石头

  近年来,吸毒人员低龄化、多元化趋势明显。多年前还享有“无毒州”的海南州,也没有逃过这一劫。

  “去年年底前,我们接到一个妈妈的报警,说自己的女儿在吸毒,问我们管不管?把孩子带回来后我们都震惊了,这个女孩只有14岁。”经过批评教育孩子只得被领回家去,让阿姐欣慰的是,现在这个女孩在老家已经过上了远离毒品、正常人的生活。

  除了这个本应天真烂漫的小女孩外,90、95后中吸毒的孩子也越来越多。从海南州已经侦破的涉毒案件中可以看出,这些年轻的受害者大都有着相似的家庭背景。父母离异、爷爷奶奶代养或是孩子单独在外求学。父母在他们的成长中变成了隐形人。此外,办案人员还发现吸食冰毒大多会与性服务挂钩。因而,在这些孩子中患性病的人也不在少数。

  讲这些的时候,阿姐的眼睛盯着身前的桌角。愣愣地看了好一会,然后喃喃地说:“心疼啊!真是心疼!这些娃娃以后可咋办啊?”

   心瘾” 是复吸的最大隐患

  复吸现象,不仅在吸毒人群中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而且也是禁毒工作一直希望能彻底解决的难题。

  “好多经过强制戒毒的人,都跟我说过只要不看见、不听见,自己是能够忍住的。但是只要有人在他们面前提起这个东西,藏在心里的毒瘾就马上变得无法克制了。”经过多年的观察,办案人员发现,吸毒人员有着自己特定的社会圈和特有的生活轨迹,即便是经过康复治疗,但他们想要真正离开这个“圈子”却很难!

  防止复吸不仅是戒毒者的个人问题,更有复杂的社会原因。要降低复吸率不仅要戒毒者自己有顽强的毅力,更需要家庭、社会等各方的关怀与政府的大力支持。

  阿姐说,“其实他们都是受害者,我愿意相信在他们心里都是有善的一面的。可我们只能是做治毒、防毒、控毒的最后一道防线。有很多时候我们只能守护法律的底线,要是每个人都能在心里对毒品有一道防线的话,毒品犯罪一定会比现在少得多。”

  毒品是导致社会财富流失、人性沦丧、道德滑坡,成为影响我国社会稳定的重要消极因素。面对严峻的毒品形势和繁重的禁毒任务,阿姐没有害怕过,她用自己的肩膀担起了海南州禁毒的重任。

  在多年的一线工作中,季支队长和其他干警用最赤忱的心守卫着“圣洁海南”这片土地。在看过无数人间最寒冷、最阴暗的画面后,阿姐,却始终用她的善良和信念守护着人性最初的善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