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青海 精彩故事:可鲁克湖的绿色话语

11.09.2016  08:09

  青海新闻网讯 驱车西出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首府德令哈市约50公里的怀头他拉草原,经过了夏季最后一场雨的洗礼,在绿意环抱下,镶嵌在浩瀚戈壁、茫茫草原之间的“可鲁克湖”和“托素湖”依然熠熠闪亮,犹如两面巨大宝镜,照耀着可鲁克湖的绿色环保之路。

  德令哈市环保局副局长姜磊介绍,可鲁克湖发源于巴音河,湖水在湖中经过回旋后才流出,使巴音河中带过来的有机物、微生物等沉淀湖底,渐渐形成适于鱼虾水草生长的环境,自然逐渐成为一个水草丰美、鱼虾繁多的淡水湖;而与之牵手的托素湖,水位比可鲁克湖要低20多米,地形低洼,从可鲁克湖中流出的湖水在此停步,不能外泄,逐渐形成一个“死湖”。

  沿着可鲁克湖绕行,连片的芨芨草望不到边,清澈的湖面上野鸭嬉戏。姜磊说,可鲁克湖和托素湖属于重要湿地,有鸟类30多种、兽类10多种、水禽20多种。对于丰富柴达木地区生物多样性,调节柴达木盆地气候,维持当地生态平衡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可鲁克湖,德令哈的生命之湖。在广袤的瀚海地带,它的存在弥足珍贵。保护可鲁克湖生态环境是德令哈市久久为功的一项重要任务。

  为改善可鲁克湖岸边的生态,德令哈市环保局组织实施了莎蒿人工种植,共种植莎蒿333公顷,并在湖区种植芦苇33公顷。一到夏天,岸上的莎蒿和岸边芦苇绵延十几公里,俨然一道绿色的生态屏障,形成了可鲁克湖的天然保护伞。

  顺着可鲁克湖的水源逆流而上,一个个小草方格映入眼帘。姜磊介绍,近年来,由于气候干燥加上人类工农业生产活动等因素的影响,德令哈市周边湖泊部分地区有沙化现象,为积极响应国家“让江河湖泊休养生息”的总体战略部署,德令哈市政府组织成立可鲁克湖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在青海省有关部门和州政府的指导下,组织实施了青海省可鲁克湖生态环境保护项目,通过采取湿地生物(动植物)保护、水面控制、周边水源涵养植被保护和修复等措施来保护这一区域生态系统平衡,而草方格就是其中一项内容。

  环湖茂密的芦苇丛为黑颈鹤、天鹅、麝鼠、野鸭、大雁等动物提供了理想的生存环境。湖中鱼虾翻腾,湖边鸟儿嬉戏,构成了一个绝佳的“和谐水世界”。若乘船游湖,可清晰地看到湖中的水草,肥美的鱼儿游戏其间。

  都说“水至清则无鱼”,这句话于可鲁克湖却并不合适。由于湖中丰富的水生植物资源十分宜于发展水产养殖,现在可鲁克湖已成为青海省最大的人工养鱼湖,盛产各种水产。

  离码头数百米外的可鲁克湖冷水养殖基地车水马龙。养殖基地职工李青山说:“最近来看螃蟹、问价格的人也是蛮多的。”

  李青山介绍说,在这里养殖的可鲁克湖大闸蟹,在走向当地市场、走进省内销售点的同时,也走向国内大都市。凭借可鲁克湖水质纯天然、绿色环保,“可鲁克大闸蟹”的品牌也是叫得响亮,目前,可鲁克年产螃蟹20余吨,在北京、上海、广州等中心城市可都是“抢手货”。

  生态带动文明的同时,绿色产业也沿阶而上。李青山说:“正是依托可鲁克湖良好的绿色生态环境,才有了我们高原冷水养殖,借着可鲁克湖的生态优势,发展经济,这不正是印证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那句话。”

  可鲁克湖边小码头,主要开发游船娱乐。湖边垂钓者也是很多,静坐钓鱼,欣赏水天一色的湖景,叫人心旷神怡。

  正在湖边拍摄水鸟的摄影爱好者王兴森告诉记者,这些年,他追拍可鲁克湖的水鸟,见证了湖水资源的改善和野生物种的增多,“这两年湖区的鸟儿越来越多,有天鹅、白鹭、海鸥、斑头雁等,这也从侧面说明可鲁克湖的生态越来越好。”

  姜磊感慨:“物种的增量是对环境的肯定,物种越丰富,证明环境越好。像白鹭、湖蟹这些物种对生存环境的要求很高,这几年,可鲁克湖的水质越来越好,水鸟越来越多,物种越来越丰富,就是保护生态良好的明证”。

  物种增长、湖水上升、水质优良……可鲁克湖生态保护工作不仅筑起了珍稀动物的生态家园,并且在建设全国生态文明先行区的进程中树立了一个优秀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