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青海“精气神” 提升精神文明“软实力”
发展中的青海,行进中的文明。
用质朴和执着,书写了一名共产党人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深受青海各族干部群众的尊敬和爱戴的时代楷模尕布龙;用自己平凡的“一辈子”,清正廉洁、全心全意为群众谋福祉,生动诠释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优秀代表廉福章;对党忠诚、保持本色、任劳任怨,献身玉树文化事业,无私奉献玉树重建的最美老干部昂嘎;24年扎根青南草原,用无私为民的奉献精神和忘我的工作态度,一心为民的全省优秀共产党员尖措……一批体现青海精神、模范践行党的宗旨的重大典型不断涌现。
用生命顽强坚守,高原上的“拼命三郎”王成元;12年义务献血,心怀大善大爱的王东升;带领父老乡亲共同致富,乐于助人的热心人邓连成;背起妈妈上大学,用坚毅和担当,诠释了“百事孝为先”的“90后”白永皓……一个个“最美青海人”用真挚无悔的奉献和义无反顾的坚持,把许多平凡故事演绎成传递真善美的永恒。
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文明单位、文明家庭创建持续推进;道德讲堂、公益广告、文明劝导、文明交通等“讲文明、树新风”活动如火如荼;“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关爱自然”学雷锋志愿服务行动深入开展;全民阅读、全民健身、广场文化、民族歌舞等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缓缓展开2016年全省精神文明建设的美丽“画卷”,映入眼帘的是一道道亮丽秀美的文明风景。
刚刚过去的一年,我省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一系列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突出宣传普及,落细落小力求入脑入心;突出道德滋养,标注大美青海精神坐标;突出地域特点,精神文明创建取得新拓展,为谱写中国梦青海篇章汇聚了强大正能量。
思想引领
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青海大地落地生根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我们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们做新时代最美行动人……”2016年初秋,在“省级文明单位”西宁市行知小学的课堂上,一首《二十四字歌》化作音符旋律从孩子们的口中缓缓唱出,使孩子们在享受艺术熏陶的同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熟记心中。
“我们要向这些先进人物学习,把学习精神转化为实践成果,从身边事做起,从你我做起,从点滴做起,养成一种习惯,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用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016年,我省先后开展“时代楷模”尕布龙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一心为民的好干部”尖措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故事汇”基层巡演……一场场生动感人、催人奋进的先进人物的事迹报告,为全省各族干部群众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起榜样。
这是我省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缩影。行走于青海城乡,总能在公交车站、高杆广告、建筑围挡看到“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宣传,视野所及文明之花处处绽放。据了解,仅2016年,全省各地、各部门利用公益广告、电视、手机、电子屏等多种形式宣传普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刊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要内容的公益广告10万余幅。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成为全省广大干部群众的新风尚。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我省各地各部门组织万名干部驻村入企宣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开展核心价值观“六进”活动(进机关、进村镇、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寺庙),“青海原子城纪念馆”“红军西路军纪念馆”“玉树抗震救灾纪念馆”“班玛红军沟”等多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成为干部群众接受爱国主义和红色基因教育的有效阵地。
如何让核心价值观融入百姓生活?2016年,我省各地不断总结经验和探索创新,让核心价值观更为群众喜闻乐见、更加深入人心,将人们生活中容易接触到的茶杯、台历等小物件,经常乘坐的公交、居住的小区、游玩的公园等地方,作为宣传核心价值观的阵地,让“24字”核心价值观就像大家的“小背包”一样,一路“如影随形”。同时,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加大对优秀文化产品的创作和推广力度,开展优秀文化产品展演展映展播活动、中华经典诵读活动,用优秀文化滋养心灵。丰富发展“花儿”会、赛马会、那达慕等民族民间文体活动,引导群众组建民间业余剧团、业余演出队、健身舞蹈队、曲艺说唱队,一大批优秀文艺志愿团队活跃在基层,成为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力量。
思想凝聚发展共识,精神汇聚前进力量。如今,在青海大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高飘扬的旗帜,已经成为引领共同理想、文明方向、青海精神高地的标志。
文明创建
打造“大美青海”新名片
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让人民群众生活得更美好。2016年,我省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文明单位、文明家庭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坚持创建为民、利民、惠民理念,接地气、连民心,让文明蓬勃生长,让幸福可感可触。
“城市里公共服务更加完善,公共交通更加便捷,环境更加优美,邻里关系更加和睦啦!”“您好,为了您和他人的安全,请遵守交通规则,绿灯亮时再通行!”“爷爷,您坐这儿吧,我马上就要下车了!”……行人乱穿马路的情况日渐减少,公共汽车上礼貌让座,乘电梯、购物、买票、就餐自觉排队时常可见,文明正逐渐成为我省广大群众公民的自觉行为。2016年9月22日,省文明办组织省直机关62名厅级干部、900多名处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1800多名机关干部职工在西宁参加了“环境卫生整治,文明劝导引导”的集中活动,掀起省市共建文明城市的新高潮,让创城活动更加深入人心。
“2016年,我省有5户家庭荣获首届‘全国文明家庭’称号,如今,文明家庭创建已成为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最暖心的构成。”省妇联主席张黎介绍说,“三年来,全省共举办家庭道德文明故事会、家训家规评议会、文明家风交流会、展示会7000余场次,110万群众参与‘最美家庭’投票活动,涌现出各级‘最美家庭’近5000户、24户家庭荣获‘全国最美家庭’荣誉称号,11户家庭获全国‘最美家庭’提名家庭。其中395户家庭被评为‘青海省最美家庭’,389户被评为提名家庭。编印了《家和万事兴——青海省最美家庭风采录》和《家庭家教家风——最美家庭故事汇》两本书籍,361户省级‘最美家庭’故事、143户‘最美家庭’照片、家训被收录其中,这些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带动了全省干部群众从自身做起、从家庭做起,讲道德、守规矩、重家风,在全社会营造了见贤思齐,向上向善的良好氛围。”
“‘五星级文明户’惠民政策实话好,解决了我家实际困难,今后要更加地珍惜这份荣誉,努力维护好‘五星级文明户’的荣誉。”家住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青年路社区的范学仁高兴地说。2016年范学仁家被评为“五星级文明户”后,凭同仁县“五星级文明户”证书,在同等条件下优先享受到了下岗职工创业小额贷款,如今一家人的日子越过越红火。一年来,通过全省动员、家家参与、户户争创,着力把“五星级文明户”打造成精神文明建设的细胞工程和示范工程。目前,全省共评选“五星级文明户”(含示范户、标兵户等)48600余户。
弘扬美德树新风,文明创建结硕果。2016年,省文明委授予西宁市等23个城市(含城区、县城、县级市)省级文明城市称号,授予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桥头镇等55个村镇省级文明村镇称号,授予青海省交通运输厅等9个行业省级文明行业称号,授予西宁市地方税务局等190个单位省级文明单位标兵称号,授予中国邮政集团公司西宁市分公司等544个单位省级文明单位称号,授予范永福等23名同志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工作者称号。
“青海榜样”引领
文明星火接力传承
“他以抱病之躯与死神竞跑,把生命完整地交付于江河源头这方高天厚土,用对职业的顽强坚守,完美诠释了‘人民警察’四个大字丰富而深刻的内涵……”2016年3月29日,由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联合主办的第二届“最美青海人”颁奖典礼在西宁举行。
舞台中央大屏幕上,“助人为乐模范”王成元的事迹打动了现场的所有人。雷鸣般的掌声中,在一个个颁奖词中,包括王成元在内的15位爱岗敬业、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的“最美青海人”相继走上领奖台。台上,他们的故事被动人的语言如诗讲述,展现出平凡善举为青海大地增添的光荣与力量,为全省干部群众树起了“青海榜样”。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为引导人们见贤思齐、争当先进,2016年,我省各地各部门广泛开展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最美人物推荐评选表彰活动,通过群众推群众评群众选,树立了一大批群众身边可亲、可敬、可学的“最美典型”,构筑起了传承青海精神的道德高地。通过建立“道德讲堂”“善行义举榜”,编写“最美青海人风采录”“最美家庭”故事集,举办道德模范事迹图片展,组织道德模范巡回宣讲,广泛宣扬凡人善举和先进事迹,全省上下形成了学习道德模范、尊重道德模范、争当道德模范的浓厚氛围。
“我要成为一名志愿者,把雷锋精神继续传递下去……”一份份汇聚社会正能量的志愿服务正滋润着青海高原大地,彰显着文明刻度和爱心温度。2016年,全省各地广泛开展青年志愿服务、党员志愿服务、巾帼志愿服务、“圆梦女孩志愿行动”、助残“阳光行动”“清洁三江源,环保志愿行动”“关爱困难群体”“百万职工志愿者服务活动”等志愿服务活动,培树了一批志愿服务品牌,各具特色的志愿服务项目和活动,传递着温暖,促进了和谐。
2017年,站在新的起跑线上,全省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将紧紧围绕“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切实担当起“一个同步”、奋力建设“三区”、打造“一个高地”的要求,广泛凝聚正能量,释放出无穷活力,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美丽新青海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和道德支撑。(魏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