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绿色高地崛起绿色旅游
有位学者说,青海的美在灵空的天地间,青海的绿令人忘却一切。
在今天,在青海蓝、高原绿、江河清组合铺洒的这片辽阔土地上,富含绿意的青海旅游冉冉升腾。
经济下行压力新常态下,青海旅游发展分外夺目,接待游客量不但在增长,而且涨势形成前所未有的“井喷”。旅游收入不但在增加,而且辐射带动多元产业的揽金力显著提升。
这是一片绿色的高地,这是绿色旅游发展的沃土。
经过灾后重建,新生的玉树藏族自治州正焕发出勃勃生机。经历4000多年历史传承,拥有高山峡谷、雪山松涛、草原湿地、动物乐园等原生态自然景观的玉树,为三江之源利用绿色生态发展旅游产业注入了新的灵魂。
2015年,玉树旅游推介会的身影走遍了全国各地,向世人揭开了羞涩“卓玛”的神秘面纱,当一簇簇灿烂如云霞的野花在巴塘草原上盛开时,涅槃重生的新玉树正摸索着走出一条适合自身实际的发展新路子;
还有,地处青藏高原腹地和三江源核心区,中华水塔、万山之宗,保存着青藏高原“世界第三极”最完整原始的生态人文的果洛藏族自治州,以阿尼玛卿雪山、年保玉则和格萨尔史诗长廊汇集了原生态的冰川、湖泊、湿地、草原、雪山以及纯朴的民风民俗文化,将一颗颗散落的珍珠串起。
果洛州旅游业经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历程,一路走来虽步履艰难,但却铿锵有力。打好自然生态资源旅游牌,让“雪域果洛”的品牌走向国内外,果洛州旅游业已逐步成为拉动全州经济社会发展、转变经济发展发式、增加就业的新的增长极;
还有——梦幻青海湖、互助北山国家森林公园、坎布拉国家森林公园、西宁湟水河湿地公园……
走进青海,大自然馈赠的、蕴含着最深刻绿色的自然景观令人流连忘返。行走青海,绿色高地之上处处崛起的生态之美,令人赞叹不已,心醉神迷。
全省上下多年以来持之以恒追求“绿色GDP”,生态建设让美丽青海绽放出夺目的光彩,为青海旅游业发展带来最厚重的资源、最大的发展泉源,青海绿色发展红利不断释放。
青海湖、塔尔寺景区成功升级,5A级景区创建实现零的突破;青海湖、阿尼玛卿雪山入选国家地质公园,昆仑山被评委海拔最高、全部开放的世界地质公园;西宁,格尔木被评委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天上玉树、仙境祁连、彩虹故乡等一大批地方特色生态名片,一步步丰富着大美青海品牌内涵。
新时代的青海旅游满眼绿色!
今年夏天,中央电视台大型记录报道《湟鱼洄流季,探秘青海湖》在全国范围内引起巨大反响,人们为这圣湖精灵的壮观洄流场面惊叹不止,神秘的青海湖再一次以不为人知的一面吸引了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肤色的游客纷至沓来。这背后,是青海省人民政府多年来重视生态,保护生态,坚持不懈实施‘封湖育鱼’政策三十年的最有力回馈。
多年来,我省大力实施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工程,在禁垦禁牧、治理污染中,水质越来越好,湟鱼洄游,见证青海的守护力,诉说着青海湖流域生态不断向好,也生成青海旅游一条精彩线路。
经风历雨,我们看到,一场以生态保护优先,发展绿色生态旅游的革命在青海发生,在青海推进。实践中,生态保护正在浸融于建设美丽青海的血液中,而大自然也以其特殊的方式加以报答。
为了更好地保护生态,省委省政府扎实推进生态移民和退牧还草工程、实施三江源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
因为持之以恒的生态建设,三江源头江河奔涌,祁连山下碧水长流,青海湖上百鸟竞翔,湟水谷地山清水秀……流动着绿色音符的青海大地,流淌着绿色旅游发展旋律。
“十二五”以来,向着旅游名省的奋斗目标,我省凝心聚力,积极作为,旅游业发展取得显著成绩,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2011年以来,全省旅游总收入、接待人数年均增幅达到29.8%和13.1%,均高于全国平均增速。旅游总收入和旅游产业增加值GDP比重分别提高3.4和1.4个百分点。
2014年,我省旅游接待人数突破20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突破200亿元,提前完成“十二五”旅游业发展目标。
与此同时,与旅游业密切相关的商贸、餐饮、住宿、运输等行业加快发展,全省直接从事旅游生产与服务人数达11万人,12万农牧民从中受益,近两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
我们拥有绿色的星空、绿色的原野、绿色的山川,更拥有绿色发展的理念和坚定不移的行动。
“坚持生态为要、民生为本,推动旅游开发向集约型转变。”在刚刚召开的全省第六次旅游发展大会上,生态、绿色、资源关键词以超高的频率出现在今后几年的旅游业发展规划中。
打造三江源旅游板块、年保玉则旅游板块、祁连山风光生态旅游景观廊道……绿色发展、生态发展,将是青海旅游业未来及长期的依托,是青海旅游远游天下的永续动力。(张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