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写新时代青海美丽画卷——青海省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全国两会重要讲话精神纪实
青海新闻网讯 2016年3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青海代表团审议时强调指出,要深入落实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着力推进生态文明先行区、循环经济发展先行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建设,扎扎实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扎扎实实推进脱贫攻坚,扎扎实实推进民族地区发展。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在新时代新起点上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美丽新青海,首先要明确自己的方位,找准自己的定位,与时俱进深化对省情的认识和把握,客观地看待我们的优势,辩证地对待我们的劣势,正确地认识我们的差距。只有立足省情、认识省情、把握省情,才能更好地推动发展。”青海省委书记王建军说。
建设国家公园省
在日前闭幕的青海省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上,“国家公园省建设”“深化三江源、祁连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成为代表们热议的话题。
近两年来,青海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决扛起生态环境保护义不容辞的责任,举全省之力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构建具有青海特色的生态文明体系。青海提出,要在全国率先形成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全面启动实施国家公园示范省建设。
深入开展生态环境系统治理,以“五大生态板块”为重点,着眼于系统保护和修复,扎实推进三江源二期、祁连山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等一批重点生态工程,努力从整体上恢复和强化区域生态功能。2019年,青海省计划完成国土绿化营造林430万亩。
增加生态环保工作考核指标,提高西宁、海东、海西地区生态指标权重……积极推动构建目标责任体系,使之成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导向和约束。
“推进国家公园省建设,当好绿色发展的‘看门人’,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青海省委常委、西宁市委书记王晓信心满怀。他说,2016年西宁市就确立了打造绿色发展样板城市的目标。为推动决策落实,西宁市委在全国率先单独成立绿色发展委员会,充分体现了生态脆弱欠发达地区探索走出一条绿色发展之路的决心和信心。
把生态环境风险纳入常态化管理,开展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工作,率先在全国建成“天地一体化”生态环境监测评估预警体系;完善主体功能区战略和制度,制定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方案,实行三江源国家公园分区管控……青海省积极推动构建生态文明制度体系,进一步强化了生态保护制度保障。
坚持久久为功,让青海蓝、河湖清、山川绿永驻高原大地,造福全人类。青海省水生态修复、水环境保护和水资源管理全面加强,湟水河出省断面保持IV类水质;青海省主要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保持在80%以上。
兑现脱贫军令状
“小康路上,不让一个困难群众掉队”——民生情怀始终让习近平总书记牵挂青藏高原的农牧民群众。
互助土族自治县班彦村的129户群众没有忘记,2016年8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脚踏雨靴,冒雨看望搬出大山的乡亲们的情景——贫困群众,是他最牵挂的人。
“深入实施脱贫攻坚3年行动计划,确保剩余的17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70个贫困村全部退出、7.7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全面完成4年集中攻坚任务,如期兑现军令状。”青海省省长刘宁在今年全省两会上关于实施绝对贫困人口“清零”的发言掷地有声。
截至2018年,青海省实现526个贫困村退出、17.6万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发生率从2017年底的8.1%下降到2.5%。当年,累计投入各类扶贫资金114亿元,累计扶持44.35万贫困人口发展产业,对18万名农牧民实施了异地扶贫搬迁。
为助力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青海省先后出台了《关于做好青海省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的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坚持应保尽保、兜底救助、统筹衔接、正确引导的原则,优化政策供给,完善农村低保、特困人员救助供养等保障性扶贫措施。截至2018年底,青海省共保障农村低保对象30.86万人,供养人员1.92万人,做到了“应保尽保,应退尽退”,持续4年提高了农村低保标准和特困供养标准,农村低保标准已达到4300元/年,特困供养基本供养金达到870元/月,各类救助保障标准增长幅度均达到10%以上,资金投入稳步提升。
“今后,我们要进一步加强政策衔接,统筹扶贫和救助资源,综合施策,形成低保保障基本生活,扶贫促进发展的良性格局,以优异成绩迎接全国两会召开,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青海省民政厅副厅长韩永东告诉记者。
绿色发展正当时
“充分理解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不能只停留在字面,他更深的期望是通过实施对三江源的生态保护,让经济社会走上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李小松作为柴达木循环经济发展领军人物,对如何在保护中发展有敏锐的洞察和领悟。
地处偏远地区的青海省,坚持以“小财政撑起大民生”,办成了一批打基础、补短板、利长远的大事要事。推动了与国家林草局共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示范省,“引黄济宁”列入西部大开发重点工程,“绿电9日”连续供电再创世界纪录,“青电入豫”特高压直流工程开工;积极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抓住“一带一路”建设、西部大开发等战略机遇,加快构建“两核一轴一高地”区域发展新格局,稳步实施藏区“十三五”规划和平安与振兴工程,持续推进高原美丽乡村、美丽城镇建设;全省文化旅游进一步深度融合,“智慧旅游”建设持续推进,文化旅游总收入不断增长;医联体建设、分级诊疗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走在全国前列。
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通信服务青海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邓晓辉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生态环境保护建设上,一定要树立大局观、长远观、整体观,坚持保护优先,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近年来,青海省通过实施一系列举措,三江源生态恢复明显。有统计显示,三江源年水量提高了10%至15%。”
牵住了生态保护优先的“牛鼻子”,民族地区发展瓶颈也迎刃而解。邓晓辉认为,三江源地区的农牧民群众虽然为生态保护作出了牺牲,但同时也是政策的受益者。通过退牧还草、生态搬迁、护林、护草等生态补偿及享受国家惠民政策,农牧民人均收入由3年前的5000元左右,到2018年末超过1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