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 新气象 新作为】“青薯9号”红了
王舰在实验室。(资料图片)
青海新闻网讯 秋收时节,湟中县拦隆口镇中庄村金富源马铃薯营销专业合作社的示范田里,一种“红皮黄肉”的优质高产马铃薯,创下了旱地种植马铃薯的高产量。
“去年,合作社种植74公顷马铃薯,其中‘青薯9号’种植面积占到了百分之九十,该品种亩产平均能达到3000千克以上,比其他马铃薯品种增产一到两倍。今年合作社产出马铃薯2607吨,目前已销售600吨左右。”合作社负责人苏生福说。
苏生福口中的“红皮洋芋”被称为“青薯9号”。因其产量高、品质优,去年八月份马铃薯还未出土时,合作社就已经和北京华联超市签订了购销合同,目前已供应商品60吨。
村民景生库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得益于合作社的开办,他和妻子都在合作社务农,每月田间管理工资有三五千元,再加上自己承包的1公顷洋芋地,他们家离脱贫不远了。和“洋芋”打了半辈子交道的景生库欣喜地说:“我活了半辈子,没见过一亩地能收成这么多的洋芋,也没见过颜色这么漂亮的洋芋。”
高产、抗旱、抗病,青海洋芋“红”遍全国
“去年我们村种植的马铃薯大丰收,前一阵子已经卖出去了一部分,剩下的就等过年前后出售,能卖上好价钱。”平安区三合镇湾子村种植大户安尔祯一边填写着一份新的订单,一边和记者分享着丰收的喜悦。“外地人就认这红皮洋芋,含淀粉量高,口感好,现在我们村的产品已经远销云南、广西、内蒙古等地了,明年开春我们打算再扩大规模。”
安尔祯清楚地记得第一次接触“青薯9号”时还不太相信它的产量和品质,直到那一年丰收后,一颗忐忑不安的心才放下来。“以前种洋芋一亩地最多收1000千克,种上‘青薯9号’后亩产能达到2000-3000千克,甚至更高,这样算来,一亩地农民的收入能增加几百块钱呢,这个洋芋产量好,价格也好,大家收入更好,现在村民种的积极性特别高。”
“青薯9号”是青海马铃薯产业科技创新平台首席专家王舰主导培育成功的新品种,也是农业部在全国推广的品种之一。作为“第一育种人”——青海省农林科学院副院长王舰对于这个品种有着独特的情感。“研发和适应新品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看到大丰收和生产规模化的“青薯9号”可能需要数十年。现在能清晰预见的是,马铃薯新品种已成为中国马铃薯市场稳步增长的主要一员。”
“最大的特点是抗病、抗旱、高产,与其他品种相比平均增产25%以上。”据王舰介绍,2001年,省农科院根据我省浅山地区的特点及我省气候特点,培育出的抗旱、高产、优质、高效、全营养,菜用型、加工型兼备的杂交马铃薯新品种,2006年12月12日通过了青海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为“青薯9号”。
该品种依托国家成果转化资金、科技部跨越计划项目资金、省科技厅示范推广资金200多万元,2007至2008年进行试验田种植,每亩产量高达5681千克,创下了全省旱地种植马铃薯的最高产量。
在去年贵州省毕节市举行的中国马铃薯大会上,我省马铃薯品种“青薯9号”也引起广泛关注和认可。能够走出省门,并在全国“红起来”的“青薯9号”,目前已在四川、云南、贵州、宁夏、甘肃等14个省市得到授权经营,年推广40万公顷以上,累计推广面积达到200万公顷以上,在提高产量,满足市场需求和农民脱贫致富中发挥着积极的推进作用。
脱贫致富奔向小康,黄土地里长出“金蛋蛋”
一个马铃薯有多重?
对于城里人来说,无非50克、80克等,但对于世世代代生活在高原大地上的贫困农民来说,曾经是一家老小赖以生存的重量,是一年到头洒在黄土地里汗水的重量。如今,每一粒马铃薯都承载着农民脱贫致富美好希望的重量。立冬时节,天气渐寒。互助土族自治县东山乡上元保村的梯田里,村民们正在热火朝天地铺设地膜。漫山遍野的地膜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蔚为壮观。
“以前种洋芋只是为了填饱肚子,没想到这几年,种上新品种后产量大大增加,收益明显增加,如今,依靠洋芋走上了致富路。”提起现在的发展,村民们由衷地感慨道。“现在村里建起了恒温储藏窖,一到秋收季节,村里的种植大户就来地头上收洋芋,给农民的价格比市场上还高一点。”
去年,扶贫工作组根据村上洋芋产量高,但无企业加工的现状,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实际,修建7孔储藏量为420吨的恒温储藏窖。村民保成清第一个举手赞成,并主动尝试,成为恒温储藏窖的一名负责人,统一收购,统一销售,这也极大地带动了村民种植的积极性。
“今年以0.55元的价格收购了200多吨‘青薯9号’,有了这个储藏窖,不怕洋芋被冻掉、坏掉,现在已经和几个外地客商签订了合同,再过几天就能出售了。”保成清信心满满地说。
土地还是原来的土地,人还是那些人,可是换了新品种以后,产量和收入却提高了。
“它可使每亩增产25%至50%,每亩地增收300块到400块钱,为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福利。”王舰说,目前我省马铃薯种植面积大约有9.3万公顷,其中有3.3万公顷到4万公顷种植该品种。该品种的大面积推广,对于促进我省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促进我省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将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沃野田畴起欢歌,长卷开篇正当时。如今的“青薯9号”不仅仅在我省脱贫攻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还走出省门,成为四川、云南、甘肃等地脱贫致富的“金豆豆”。
“宁夏去年亩产达到了6000千克左右,四川省去年种植3.3万公顷,今年扩大到10万公顷。2017年秋季,经专家测产,云南省两个马铃薯品种:青薯9号、云薯105号的单位面积产量均达到在云南栽培生产以来的历史最高水平,这一组数据很好地印证了‘青薯9号’的增收效益。”王舰说。
打响“绿色牌”,做强做大“离天最近的马铃薯”
作为我省马铃薯当家品种的“青薯9号”,目前已成为西北、西南马铃薯种植区的主栽品种。王舰表示,做大做强马铃薯产业是加快“青薯9号”在全国的大面积推广的重要步骤,而且是青海马铃薯种业“走出去”战略的重要体现。
“青薯9号”是我省为数不多的能够走出省门并在全国“红”起来、叫得响的高原农作物。王舰说,“青薯9号”产品培育试验成功并在地理环境相似的西部省份快速推广应用,一方面得益于省委、省政府重视农民增收,大力扶持高原特色农业发展;另一方面得益于有关部门在农业科研体制、推广体制、生产体制、市场体制等方面做了很多基础性工作。这是青海高原特色农产品“红”起来、热起来的关键。
那么好品种如何转化为高原农民增收致富的“金种子”?王舰说:“青海的马铃薯种业要‘走出去’第一步要做的就是确保种薯的纯度及质量,第二步要做的就是打响绿色牌,做大做强‘离天最近的马铃薯’产业。”
王舰认为,当前,青海的马铃薯产业必须依托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优势,以我省从经济小省向生态大省、生态强省转变的切入点——实施商标品牌战略,支持发展地理标志,打响“绿色牌”“生态牌”。
和位于我国马铃薯主产区的黑龙江、内蒙古、甘肃等地相比,青海马铃薯产业和规模算不上太出色,不过仅就马铃薯品质而言,青海的地位却毫不逊色,而这种品质和当地的气候环境、生态地位息息相关。
海拔高,气候冷凉,隔离条件好,病虫害发生少——这些生态优势让青海成为了马铃薯种薯繁育的天然家园,具备成为国家级马铃薯种薯基地的自然条件。
“青海坐拥三江之源,这里是离天最近的地方,这里有最纯净的空气,也有最干净的土地,生产的马铃薯不管是从外观、品质还是口感上都可称得上佳品。”王舰说,青海马铃薯产业发展至今,如何突出优势?如何走得更远?这就要求我们把生态优势转换为经济优势,让生态优势补齐规模和产业的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