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公路蓝天白云间的通途

16.02.2015  21:45
核心提示:          青藏公路起于青海省西宁市,止于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全长1937千米,全线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柏油公路。然而,在最初修建时却经历了千辛万苦。  青藏

  

  

  

   青藏公路起于青海省西宁市,止于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全长1937千米,全线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柏油公路。然而,在最初修建时却经历了千辛万苦。

  青藏公路缘何修建

  1950年,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了目前的大陆疆域中仅剩西藏的所有领土,解放西藏成了新中国政权必须解决的问题。而能否解放西藏的首要难题是公路,因为当时的西藏大地和内地之间还没有一条真正意义上的公路,使西藏犹如悬浮于天外的一座高处的岛屿。1951年,新成立的中央政府领导班子拟选出了从青海入藏的两条线路:一是从传统的唐蕃古道翻越巴颜喀拉山经玉树进入西藏,二是出青海湖向西翻越橡皮山进入柴达木盆地的香日德,在这里向西南而行,过唐古拉山进入西藏。

  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大量驻军所需的战备物资和生活资料无法保证按时进入西藏。为了保证进驻西藏的军队之需,国家曾动用4万多峰骆驼组成大型驮队从康藏线和青藏线向西藏运输货物。两路进藏部队共约3万多人,每天仅粮食就要消耗四五万公斤。而中央对进藏部队有明确规定:进军西藏,不吃地方。供一个人一年的吃用,需要3峰骆驼(不能死亡),来回要用多半年时间。为此,运输队伍的吃用都出现了极度紧张,最困难时,每人每天4两面都难以保证。

  不送粮,进藏的那批人就会断粮。新成立的共和国政府只能选择向西藏运粮。运粮队伍翻越白雪皑皑的唐古拉山时,高山缺氧夺去了一批人员和牲口的生命,他们整整跋涉了113天,好不容易到通天河时,恰恰通天河涨水,1 000多峰骆驼因为牛皮筏子翻水而落进滚滚天河里!一趟高原运输下来,付出的是平均每行进1公里,就要留下12具骆驼尸体的代价。这刺激了时任中共西藏工委组织部部长兼运输总队政治委员、后来被称为“青藏公路之父”的慕生忠的心。

  慕生忠的昆仑情

  那时的运输总队没有一辆汽车,甚至连一辆马车也没有,只有1951年第一次进藏后留下的不多的骆驼。5月的一个晚上,慕生忠听运粮队员说,从香日德向西约600多里,有个名叫“郭里峁”或“格里峁”的平川,旁边还有一条南北向小河。沿那条河往南,就能沿雪山边缘,越过昆仑山和唐古拉山,经那曲去拉萨,极少沼泽,河床平浅,是一条被岁月尘封的古道。

  想到第一次进藏运输物资的惨重代价,传说中的“郭里峁”让慕生忠动心了。第二天,他吩咐部下找来一张马步芳时期的地图,终于找出“噶尔穆”三个字和一个小黑点。1953年6月,时任慕生忠助手的张震寰和赵建忠带了一个小分队,拉着几峰骆驼动身了,他们的任务就是寻找“噶尔穆”。从香日德走到今天的格尔木,小分队在炎热的高原骄阳下争论这里到底是不是地图上的那个噶尔穆时,慕生忠说出了让格尔木作为一个城市的最初胚胎之语:“帐篷驻在哪儿,哪儿就是‘噶尔穆’。”将军转身走了,将士们第二天醒来时,看到一个牌子插在帐篷旁边,上面写着大大三个字——噶尔穆。

  1954年5月11日,慕生忠带着筑路人员,走向茫茫的雪域高原,开始了修筑青藏公路的征程。

  海拔5300多米的唐古拉山口,是修筑青藏公路最难路段之一,也是公路能否及时通到拉萨的关键。那年的8月中旬,青藏公路的修建大军开到了唐古拉山区,于9月上旬展开唐古拉攻坚战。修筑青藏公路的施工队刚来到唐古拉山口,唐古拉就给他们来了个下马威:半夜里,呼啸的大风把许多帐篷刮上了天,致使不少班组只好露营雪山,人冻得整夜伸不开腿,不少人的头发和胡子上都结了白霜。有的人干脆不睡了,跑出去在工地上抡大锤,一方面可以驱寒,一方面也是为了赶进度。最初的一段时间,粮食物资运不上来,为了保持体力完成任务,有的工程队就抓高原上那特有的又肥又大的地老鼠来吃,还有的找到山上的湖泊,在水里捕无鳞鱼来填肚子。但最困难的是唐古拉山一带的土石因常年处于冰冻状态,一镐下去只有一个白点,干了几个月,每个人来时带的崭新的十字镐磨得只剩下拳头大,铁锹磨成了月牙铲,使很大劲儿才能挖下一块。

  遥望着唐古拉山上的积雪,慕生忠急切地盼着由彭德怀批准的西北军区的1 000名工兵早点到来,为打通唐古拉提供技术力量。然而,他等来的却是一份让他十分气愤但又无奈的电报:西北局派工作组到运输总队,追查骆驼大量死亡的责任;请速回总队作检查。

  那份电报被慕生忠当场撕得粉碎,碎纸片飞舞在工地上,他对报务员下达了回电内容“工程正紧张,不能回去,一切责任由我负。”

  慕生忠的精神震撼了不少人的心。这一天,在海拔5 300米的雪山上,他们使公路延伸2 300多米。10月20日,青藏公路铭记的一天——唐古拉山口终于被打通。慕生忠立即向军委和党中央发报,报告了这一喜讯,并当场吟成小诗一首:

  唐古拉山风云,汽车飞轮漫滚;今日镐锹在手,铲平世界屋顶。

  慕生忠接着发出命令:向藏北重镇那曲进军!青藏公路终于修通了青海境内的路段。1954年12月15日下午,那辆载着慕生忠从格尔木出发经过青藏公路青海境内的吉普车,载着这位青藏公路之父到达布达拉宫下,他成为了有史以来第一个坐着汽车进拉萨的人。这条公路翻越日月山、昆仑山、风火山、唐古拉山、申格里贡山等8座大山,过香日德河、格尔木河、楚玛尔河、北麓河、沱沱河、通天河、那曲河等20余条大小不等的河流,担负了进藏物资90%以上的任务。

  1994年10月18日,慕生忠将军在兰州与世长辞。弥留之际,他嘱咐家人:“别忘了,我死后把我的骨灰撒在昆仑山,撒在青藏线……”一个多星期后,将军的子女们按照父亲的遗愿,捧着将军的骨灰来到了格尔木。格尔木的党政军机关和群众在将军楼前为他举行了隆重的公祭仪式。那天,青藏高原似乎停滞了,兽静鸟止,大地肃穆,昆仑山迎来了属于自己的将军。

  青藏公路上的另一项“中国工程”

  青藏公路修成后,路上开始行驶一辆辆汽车,连接着西藏和内地的物资出进运输。随着大批车辆出现在青藏公路上,输油问题成了国家再次考虑的问题,每天繁忙的运油车辆穿梭在这条路上,尤其大量兵力驻扎在西藏,军队战备用油的保障必须得到保证,于是,修建格尔木到拉萨的地下输油管线成了牵动共和国高层领导之心的工程。1977年4月,格尔木——拉萨段的输油管道建成,长达1 080米,是我国最长的输油管道,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输油管道,建成当年便承担了进藏油料总量的63.6%,为减轻汽车运输压力发挥了积极作用。管道横卧在平均海拔4 500米以上的青藏高原,与青藏公路、青藏铁路、兰西拉光缆线并驾齐驱,像四条巨龙横穿名山大川,为西藏的经济建设起着重要的作用。

  如今,走在青藏公路上的人们,细心点就会发现路边每隔一段相同的距离就矗立着一个不起眼的电线杆,那是20世纪60年代修建的通信线路。

  在青藏公路地标性的唐古拉山口处,许多人会选择在这里合影,合影的最佳背景之一是山口的一小块玻璃下面出现的细细的光缆线。这就是著名的“兰西拉光纤工程”。它从甘肃省会兰州出发,一路向西挺进,经西宁绕道青海湖北侧,穿过柴达木盆地南侧,沿青藏公路翻越昆仑山、风火山、唐古拉山,经三省区23个县、市、区,跨越长江、黄河,越过世界屋脊,横穿美丽的藏北羌塘草原,至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全长2 754公里,将地球的第三极与世界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构成世界最高的“信息高速公路”。

  2006年6月29日,中国移动通信网络基本实现对全长1 956公里青藏线的全程覆盖,在中国移动通信史上留下了历史性的一页。在世界屋脊上边观景边打手机正成为一道引人注目的风景。青藏线移动网络的开通,在它有形的铁塔和无形的网络信号间,树起了中国移动的一面旗帜,高高飘扬在世界屋脊的上空,这是沿青藏公路而生的另一项“中国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