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天路 青藏公路通车60年:“海藏咽喉”的千年回响

29.08.2014  14:56
核心提示:     开栏的话:青藏公路通车60年来,一代又一代交通运输人发扬“扎根高原、艰苦创业、献身交通、造福人民”的青海交通行业精神,用心血和汗水、青春和智慧,逢山开路,遇水架桥,铺

  

  开栏的话:青藏公路通车60年来,一代又一代交通运输人发扬“扎根高原、艰苦创业、献身交通、造福人民”的青海交通行业精神,用心血和汗水、青春和智慧,逢山开路,遇水架桥,铺就了一条民族团结之路、青藏文明进步之路、各族同胞共同富裕之路,竖立起一座令世人景仰的历史丰碑。

  60年来,随着这条联通青藏两省区运输大通道的逐步改造升级,不仅路容路况全面改观,昔日的低标准砂石路被高等级的黑色油路面取而代之;而且以其经济、方便、快捷的运输能力,为青藏两省区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族团结、文化繁荣注入了汩汩涌流的动力。目前,青藏公路承担着85%以上进藏物资和90%以上出藏物资的运输任务,成为5条进藏线路中最繁忙的公路。

  8月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专门就进一步弘扬青藏、川藏“两路”精神作出重要批示,省领导骆惠宁、郝鹏就学习贯彻习总书记重要批示作出安排部署。为反映青藏公路60年来的沧桑巨变,大力弘扬青藏、川藏“两路”精神,本报特别推出《行走天路——青藏公路通车60年》栏目,与读者一同感受和见证新变化,抚今追昔砥砺行。

  1300多年前,大唐文成公主带着中原地区农耕文明的火种,沿青藏公路一路西行,开启了历史上第一次汉藏联姻和汉藏文明融合的大幕。当她来到西宁以西海拔3520米的日月山垭口,“回望东边的阡陌良田,遥望西边的苍茫草原”,不禁潸然泪下,思乡心切。但她毅然决然摔碎“日月宝镜”,义无反顾地踏上了千里迢迢的西行之路。

  8月26日,追逐着文成公主的足迹,记者一行来到地处湟水谷地,素有“海藏咽喉”、“环海商都”、“小北京”之称的湟源县。这座史称“丹噶尔”的古老县城,自古以来便是内地通往西部牧区和西藏的交通要隘,如今更是因了青藏铁路、西湟一级公路、国道109线和315线的穿城而过,又成为通向世界第三级青藏高原的平台和青藏旅游线上的“第一站”。

  “交通带动交通,国道辐射村道,可以说,湟源县的发展离不开交通的便利,交通的便利反过来又大大提升了湟源县的区位优势。”据县交通局局长靳生元介绍,公路交通的落后,曾经一直是制约当地经济发展的瓶颈,致使城乡连接不畅,群众出行困难,招商引资受阻,农副产品滞销。青藏公路的修建,不仅实现了湟源县与周边地区的交通网络对接,形成县城至省会西宁、海北西海镇、海南共和县等周边地区的1小时交通网络,而且依托5条国省道干线公路的带动,全县公路总里程目前已达到551.6公里,97%的村实现了村道硬化。

  “听说丹噶尔古城有中国最早的广告灯箱‘排灯’,而且还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我就和几个同行相约,一起过来看看。”从事工艺美术设计工作的江苏青年小张告诉记者,他们是从省会西宁出发,乘坐西宁-湟源的高速快客,不到40分钟便到了慕名已久的湟源县城。不得不说,青藏公路建成后,依路而兴的首先要算是丹噶尔古城的文脉重续与重放异彩。据了解,自西汉以来,丹噶尔便成为大唐王朝与吐蕃王朝在青藏高原设立的第一个“茶马互市”的商衢之地。如今,昔日商贾云集,贸易兴盛的景象依旧在上演,所不同的只是青砖灰瓦白墙的老街旧貌,又凭添了琳琅满目、游人如织的现代人文气息。2013年,这里共接待游客158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1.4亿元。

  “公路通,则百业兴。”随着青藏公路的辐射带动,不仅穿行停留湟源县的车辆与日俱增,使沿线公路运输业“水涨船高”;而且吸引了大批商户和企业的入驻,他们在公路沿线乡镇开设铺面、修建厂房,兴办企业,极大地促进了以集镇为核心的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比如和平乡的小高陵村和茶汉素村集镇,现有商户120家,年产值达720万元;日月乡的兔尔干村集镇,共有商户140户,年产值达840万元。2013年,湟源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1亿多元,客运总量达210万人次,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6543.87元。

  从丹噶尔古城高耸的“拱海门”放眼远眺,一湖碧水烟波浩渺,连天接地,它就是被赞为“中国最美湖泊”的青海湖。“没有青藏公路,青海湖的旅游,乃至青海旅游的发展都会受到限制。”据青海湖景区保护利用管理局副处长陈德辉介绍,随着“环湖赛”、“青海湖国际诗歌节”等大型文化体育活动的举办,青海湖的知名度与日俱增,过去以组团方式来青海湖的游客渐渐让位于自驾游、自行车骑行和徒步环湖行,旅游大巴更是纷至沓来。据统计,2008年青海湖的游客量为80万,到2013年已经上升到119万,平均每年以20%的速度在增长。

  行走群山叠翠,秀水中流的丹噶尔古城,青藏公路仿佛一条灵动的黑色飘带,轻轻拂过文成公主最后一次回望中原的身影,将那低沉雄浑的晨钟暮鼓徐徐敲响。这响声,已然唤醒了曾经沉睡的青海湖,也必将焕发出“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新丝路豪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