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上的好“曼巴”
在青海省藏医院全国名老藏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见到我国著名藏医药专家桑杰时,这位皮肤黝黑,略显消瘦的老人正在用藏语给一位藏族患者讲解病情,细心解答患者的疑问。
面对患者的问题,桑杰能够不厌其烦一遍遍耐心解答,但面对记者的采访,这位蒙古族汉子却变得拘谨起来。他一直强调,“我就是一名普通的民族医医生,做的都是本职工作,没什么值得说的”。
幼年学医 矢志不渝
桑杰幼年时父亲就是家乡远近闻名的蒙医大夫,乡亲们遇到头疼脑热,感冒发烧等病都来找父亲,而父亲总能用一些常见的草药帮他们治好病,“那时候我就觉得这一切都很神奇”桑杰说。
抱着对民族医学的好奇和热爱之心,7岁的桑杰便随父亲走上了行医之路。那时候,我每天都要在父亲的指导下认各种植物,陪着父亲看病。再稍微长大些,就要背着和我差不多高的药篓子,带着小铲子上山采药。等桑杰掌握了基本药理和医疗知识后,遇到一些普通的感冒病人,父亲就会监督着桑杰去采药、配药。“那时,看到病人服用了自己亲手采来配好的药后病好了,就是我最开心的事。那段自己采药、配药的经历也是我终身难以忘怀的”。桑杰有些激动地说。就这样,在父亲的引导和影响下,桑杰与民族医药结下了不解之缘。
尽管父亲只是一名普通的赤脚医生,但对他的影响至深。国家恢复高考后,桑杰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北京中医药大学,开始接受正规的中医学教育。毕业后的桑杰在青海民族医学界,已经小有名气,此时受海西州委、州政府的委托,他一手创建起了海西州蒙藏医院,为海西州蒙藏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也是从那时候起,桑杰又开始自学藏医和藏语。
从海西州蒙藏医院到省藏医院,从医50余载的桑杰凭着对民族医学的满腔热情,在这块舞台上尽情发挥自己的才能。他应用现代医学、中医学、蒙医学、藏医学多学科知识,在临床中总结了很多自己独特的诊疗方法,先后主笔撰写著作、教材、论文、技术标准等60余部。
说起自己的从医经历,74岁的桑杰说:“民族医药是我热爱的事业,民族医药的发展更是我一生的追求,对此我矢志不渝”!
身患重病 坚守一线
10年前,时任青海省藏医院副院长的桑杰,在北京参会期间突感腹部阵阵剧痛,但为了抓住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汇报当时藏医药事业发展的机会,他硬是强忍着病痛完成汇报。会议结束时,桑杰已汗流浃背。当天,桑杰忍着疼痛便乘坐飞机赶回西宁,第一时间向院领导班子传达会议精神。这时,从外地赶来的患者已等候多时,桑杰又赶到诊室为患者看病。因腹部再次剧烈疼痛他已无力站立,这才意识到病情的严重。经过各项检查,被诊断为胃部恶性肿瘤,必须进行2/3胃部切除手术。面对病魔的威胁,他没有被吓倒,更没有让自己消沉下去。“住院那几天,他的手机依然是24小时开机,找他看病的患者陆续给他打电话,无论何时,他都会接听电话或让家人帮他回复”。桑杰的同事说。
为了不耽误临床工作,桑杰甚至拒绝做化疗,很快赶回了自己的岗位。手术后一个月,身材魁梧、体重190斤的桑杰急速消瘦到120斤。他成天不是在门诊给患者看病,就是到病房亲自为患者复查,谁也想不到那竟是位身患癌症的“医生”。
在与病魔抗争的10年里,为了不影响患者看病,饭量日渐减少的他,常年自带饭菜,有时还没吃两口热饭便继续工作,从来没有因为身体原因拒绝过一位前来就诊的患者。“只要身体条件允许我就会坚持给病人看病,他们叫我‘曼巴’(医生),我就应该完成使命,不能辜负他们的信任。”桑杰坚定地说。
医术精湛 深得人心
桑杰每次为患者看病,都要等前一个病人彻底明白自己的病情、怎么保健、如何服药后才开始治疗下一个病人。“桑杰老师经常说,一定要把病人当作自己的亲人,千方百计为他们服务。给患者看病,服务态度最关键,无论再忙,一定要为每一位患者详细解释病情,要想尽一切办法根据患者病情,配伍适合患者的最佳药方”。桑杰的学生,省藏医院副院长万玛拉旦说。
身患胃癌的新疆患者库尔勒,几近绝望时,不远千里慕名找桑杰先生看病。面对身患重病,情绪低落的库尔勒,他详细询问病情,制定了最佳的治疗方案。经过一年的精心治疗,桑杰不仅治愈了患者,还打开了他的心结。有一天,他们一家人手捧美丽的蒙古服不远千里前来感谢,家人激动地说:“您就是救命恩人,按照我们当地习俗,我们应该给您送一匹骏马,但是路途遥远,只能送您一套蒙古服,以表谢意”。像这样经过桑杰先生治疗后,康复的疑难重症患者还有很多很多。
来找他看病的患者大多是来自新疆、内蒙、甘肃以及省内州县边远艰苦地区的贫困农牧民患者,他想方设法为患者节省医药费用,有的特困患者住院交不起住院费,他除了自己捐助外,发动医院职工捐款救助,几十年来捐了多少钱连自己也算不清楚了。
悉心教导 心系事业
作为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优秀指导老师,他以传帮带的形式传授、带教出的藏医药人才有100余名。他视学生如自己的孩子,经常教导他们:“当你看好一位患者时,不能病好了就没事了,一定要分析病例,仔细研究这位患者的病是通过哪味药?哪种藏医特色疗法在治疗过程中起到了关键性作用?总结经验,为更多的患者辩证施治,这样才算是一名合格的医生”。桑杰这样严格要求每一名学生,对待自己他同样严格。凡是医院研制新药或进行复杂制剂的炮制,他都会亲自参加或指导,从不间断。制剂科主任多杰才让回忆说,“一次我们进行佐太炮制,因为其工艺较为复杂,又有一定毒性,考虑到那段时间桑杰老师的身体不是太好,就没有通知他。他得知后非常严厉地批评了我,之后一个多月的时间,他几乎参与了所有炮制流程,把自己的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我们”。就是这样一位勤勤恳恳、认认真真的老专家,用心培育了一批又一批的藏医药人才,如今,他的学生都已成为藏医药领域的专业技术骨干、专家、学者。
民族医药的发展一直是桑杰心中的牵挂。上世纪90年代初,沉迷藏药的桑杰参加了研制佐太及七十味珍珠丸等名贵藏药的加工炮制,“记得那时,不知有多少个夜晚是在医院制剂室里度过的。最终和同事们成功试制和生产了我省首批珍宝药品,并在临床应用”。桑杰笑着说。
成绩并没有让他知足,“希望民族医药能与国际接轨,让藏药这颗珍宝继续在青藏高原乃至全世界发光发热,这是我最大的愿望。”桑杰说。
50余年来,他用一颗挚爱藏医药事业的赤心,谱写了呵护各族群众健康的生命华章,他用平凡魅力彰显了对藏医药事业的那份钟爱。这位身患绝症,步入古稀之年,仍然忘我工作的高原好“曼巴”(医生),不愧为中国民族医药风云人物,不愧为全国名中医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