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青藏高原精神 联通世界屋脊大道

26.08.2014  09:09

  青藏公路通车60年来,青海公路人用心血和汗水,铺就了一条民族团结之路、青藏文明进步之路、各族同胞共同富裕之路,竖立起一座历史的丰碑。

  聚辟地之力铺就各族群众共同富裕之路

  1954年,慕生忠将军带领1200多名筑路英雄,手持铁锨、十字镐,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只用了7个月零4天,就在平均海拔4000多米的世界屋脊上,修建了当时世界上最艰苦、最复杂、最具挑战性的青藏公路——格尔木至拉萨段长达1283公里,创造了人类筑路史上的奇迹。1973年至1985年,青海省陆续对青藏线西格段进行改建,铺筑了黑色路面。1988年至2003年,又投资10亿多元先后两次对青藏公路西格段进行整治提高,使西宁至格尔木的行程由4天缩短为2天。至此,源源不断的物资得以运输到沿线各地区,也有力促进了边陲西藏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

  1998年,在国家计委、交通部、青海省委省政府和沿线各级政府的关怀下,西格段改建工程破土动工,青海公路人继承老一辈“让高山低头,叫河水让路”的大无畏英雄气概,克服沿线冻土、沙害、沼泽、盐渍土和交通流量大等种种困难,比原计划提前3年建成通车,实现了青藏线西格段二级公路标准,公路通行能力显著增强,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慕生忠将军“为了在戈壁荒原能够生存,或者永远地生存下去,我们要不断地创造!创造!”的美好愿景。

  励服务之志 打造“高原千里文明通道”

  青藏公路西格段平均海拔3500米,全线翻越日月山、橡皮山、昆仑山等崇山峻岭,地质情况复杂,自然条件严峻。面对极其艰苦的环境,老一辈青海公路人赶着骆驼、马车,住着“地窝子”的道班房,用铁锨洋镐和肩挑背扛,以“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的青藏高原精神和“人在路上,路在心上”的高度责任感,扎根高原、奉献青春,养好公路、保障畅通。

  进入新世纪以来,面对新的发展机遇,青海公路人以服务青海经济发展大局为己任,进一步加强青藏线的全面养护和管理,按照“从经验型养护转向科学养护,从被动式养护转向主动式养护”的要求,认真研究养护管理政策支持、发展规划、制度设计、技术创新等重大问题,先后开展了以“六大养护工程”为切入点的全面养护年、服务创新年和养护质量提升年等活动,把青藏线西格段创建成为“高原千里文明通道”。同时,大力推行“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从方便管理者向方便公路使用者转变”的服务型管理思路,逐步建设全省统一规范的公路养护服务区、路网调度中心和公路救援中心,构筑公路行业健全的服务体系。

  如今,在青藏公路青海段沿线,已有10多个有条件的道班建成开放式服务区,向司乘人员、过往群众提供观光、休息等多项服务,形成青藏公路青海段的新亮点。

  绽文明之花建设青藏文明团结进步之路

  青藏公路青海段在西宁和格尔木之间串起了青海东部城市群发展核心区、环青海湖高效畜牧业区、柴达木国家级循环经济试验区及沿线各旅游区,不仅是西藏繁荣的“金桥”,也是青海跨越发展的“金桥”。长期以来,青海公路人坚持尊重人、依靠人、发展人、为了人的人本理念,将干部职工视为第一资源和促进公路事业持续发展的根本,不断加强“三支队伍建设”,为保障青藏线青海段的安全畅通蓄积后劲。

  在公路建设、养护管理中,大力推行“精细化”管理模式,截至2013年底,青藏公路青海段公路优良率达84.60%,路况综合指数达87.60,成为青海公路网中路况最好的路段之一。为给群众出行提供“安全、便捷、舒适”的道路环境,公路部门专门成立了应急保障队,还在西宁通往拉萨的路段增设警示标志,安置紧急报警电话和安全警示标牌,在长下坡路段设置紧急避险车道,新建和改造了一大批公路服务设施,设置20多处停车港湾和多个便民厕所;在沿线养护工区设立免费茶水站、医疗包,大大提高了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青海公路人将按照习近平总书记“使川藏、青藏公路始终成为民族团结之路、西藏文明进步之路、西藏各族同胞共同富裕之路”的要求,以更加求真务实的作风,更加扎实有力的举措,更加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为实现青藏两省区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扎实工作,奋力拼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