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两会面对面:让今天的事业成就明天的希望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无论是教育公平,还是教育质量、教育改革,都是代表委员关心的焦点。
今年两会,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教育是今天的事业,明天的希望”,使教育的话题热度不减。
去年我省在教育方面的投入达155.9亿元,增长28.3%,教育公平得到了更好体现。在代表委员眼中,这些投入都体现在哪些方面?
拜秀花代表说,我们的办学条件在不断改善,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工程已基本完成,农牧区义务教育阶段寄宿生补助标准持续提高,学前三年毛入园率居全国中上水平,新组建的3所高等职业教育学院实现招生,青海师大新校区、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等一批教育项目,使保障人群在不断地扩大,可以说,对教育投入的钱都实实在在花到了最需要的地方。
韩兴旺委员说,走在我省的农村牧区,一些基础设施中最漂亮的建筑是学校了,贫困家庭的孩子基本上不用发愁交不起学费了,全省大部分学校,特别是农牧区、边远地区师生也享受到了现代化的教育资源,这些都充分体现了国家、省上对教育的重视度之高,投入的力度之大。
虽然我省教育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仍然存在着教育发展不能有效满足人民群众需求、不能有效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矛盾,那么该如何加快教育改革和发展?
庞晓丽委员说,必须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改革发展之魂,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推进素质教育,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要把促进公平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关键,均衡配置教育资源,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建立好教师队伍,提升育人的质量。”韩兴旺委员说。
代表委员们纷纷认为,要把优先发展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着力扩大学前教育覆盖面,巩固提高“两基”成果,积极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动高校转型发展,切实加强人才培养质量,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努力提高全省人口素质,让孩子们获得更多改变命运的机会。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为切实把教育事业办好,我们要保证投入,花好每一分钱,让每个人都有机会通过教育改变自身命运。”青海作为西部欠发达省份,在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等方面,还需做出哪些努力?
庞晓丽委员说,青海的大部分地区属于少数民族地区,要加大培养少数民族人才的力度,就要让公共教育资源向农牧区、民族地区倾斜。要进一步出台措施或者政策,激励当地的教师有更好的发展,为青海的民族教育作出新的贡献。
“要进一步关注民族地区农村学前和基础教育,在师资投入方面给予倾斜,加强民族地区双语教育,提高农村少数民族人口素质。”韩兴旺委员说。
今年的全省教育工作会议提出,要重点抓好八项工作,包括加快普及学前教育、巩固提升“两基”成果、加快构建职业教育体系、推动高等教育转型发展,强化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积极稳妥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等。代表委员们认为,这些举措必将推动我省教育事业迈上一个新的台阶。(薛 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