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大元:面向实践的中国法学研究
2014年对中国法学界来说具有特殊的意义,赋予法学研究更浓郁历史元素的2014年,是1954年宪法制定60周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周年。尤其是2014年11月召开的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全面规划了中国法治发展蓝图,提出了法学研究的新课题。
积极回应网络时代的新问题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已逐渐渗透到民众的日常生活,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法律理念,并对既有的法律制度产生巨大的冲击。法学界普遍关注信息、数据库以及网络带来的各种新型法律问题,探讨的重点包括:网络立法问题、网络谣言的刑法规制、互联网食品药品经营违法犯罪问题、大数据时代数据犯罪的制裁问题。在迎接技术进步的同时,基于法学所秉承的人的尊严与价值,法学界关注技术进步与人的主体性问题,对可能出现的“人的尊严边缘化”问题保持了学术自觉,力求形成自由与秩序的价值平衡。有学者提出,依法治国写进宪法的时代,我们需要反思以往的刑事政策是否符合法治精神与法治原则,需要在法治框架内考虑刑法处罚范围。刑法谦抑性不应该丧失基本的法治立场。网络技术与法学的价值立场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张力,如何在维护基本价值立场的前提下构建适合网络时代的法治理念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重大命题。
以问题为导向形成跨学科知识体系
在法学研究上,长期以来学界过分强调专业界限,知识体系存在着 “碎片化”现象。面对转型时期的实践问题,法学缺乏自我知识整合的功能。2014年学界面向实践问题,倡导跨学科的研究,进一步提升了法学研究的解释能力。如围绕民法典的编纂问题,民法学界与法理学界、法制史学界形成新的知识谱系,将民法典问题置于法文化传统之中。学界针对近年来出现的冤假错案,特别是死刑的冤案,从不同的专业视角分析其法理、规范与现实之间的相关性。针对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学者们从实体法与程序上进行分析,强化了实践问题的学术回应。围绕土地问题,学界探讨了集体土地使用权的流转问题、保护农民土地财产性收入问题、城镇化中的土地征收补偿等问题。有学者在分析中国法律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论证了法律理论与法律实践之间存在的复杂的相互关系,以法律实践概念为基础提出 “人类理想法律生活的观念”。
维护人文价值与保障人权
2014年是人权入宪10周年。人权价值与文化广泛影响着法治生活,凸显了人权在国家生活中的影响力,社会生活中形成了基本的社会共识。针对中国社会转型时期出现的各种复杂的法律问题,各部门法学体现了学术责任与人文关怀,形成一批人权与基本权利的研究成果。宪法、刑法、诉讼法等学科普遍关注死刑制度中的立法、司法程序、被告人的基本权利等问题。学界围绕死刑改革和刑事冤错案的预防,研究了死刑罪名的立法控制、死刑适用的司法控制、死刑案件的证据认定、死刑复核的程序与法律监督以及如何杜绝刑讯逼供、保障被告人的辩护权等问题。在新型基本权利的构建上,各学科强调了知识的整合与跨学科研究,努力在知识整合中更新传统权利形态,如在食品安全上,有学者提出“食品安全权”的概念。食品安全权的体系化思考涉及食品安全犯罪的刑事立法问题、食品安全的信息公布、食品安全的民事责任、食品安全责任强制保险制度等。
司法改革中的法律问题
2014年是深化司法改革的一年,法学界从人权保障的基本立场出发,深入思考司法改革中的法律问题。宪法学界研究了司法改革的宪法界限、法院的宪法地位以及功能、司法独立的宪法价值等。诉讼法学界探讨如何保障法院、检察院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的问题,提出从程序上强化人权的保障。行政法学界围绕行政诉讼法修改,探讨行政诉讼的人权保障功能、依法行政原则的落实以及法院独立审判等问题。通过研究,法学界在司法改革的政治定性、司法权运行机制的完善、司法改革的顶层设计、司法与政治之间的平衡、党的领导与司法独立的关系、司法改革如何遵循司法规律、法院内部秩序的深层结构、司法的民主性与独立性等问题上进行了探讨。同时,也有学者认为,多年的改革只停留在改革层面,并不触及司法体制的核心问题,对司法改革面临的问题应予以冷静的学术思考。
法学研究方法的多元化
在法学研究方法上,这一年学术界进一步推动研究方法的多元化,提升了法学研究的专业化水平。特别是法教义学与法解释学的积极运用,强化了规范与现实之间的互动,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规范与现实之间的冲突。法教义学和法解释学方法从宪法学、刑法学逐步扩大到其他学科领域。在法教义学、法解释学的理论建构方面,民法学领域主要探讨了人格商业化利用权的教义学构造以及预约在法教义学体系中的地位等问题;刑法学领域主要探讨了刑法教义学的立场和方法、风险刑法理论的法教义学批判、目的犯共犯教义学原理的建构、刑法中目的解释的方法论反思、刑法中的当然解释以及刑法解释方法的位阶性等问题;刑事诉讼法学领域重点关注的问题是刑事诉讼法上的类推解释、新《刑事诉讼法》证据规则的法律解释等问题。国际法学界对国内法与国际法、全球化时代国际法的功能等问题进行了研究。
2015年是全面贯彻实施四中全会《决定》的开局之年,以法律适用、法律解释为基础的法律实施将成为法学研究的焦点问题,法学研究将继续发挥为法治国家建设提供理论依据与引领社会价值观的作用。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5.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