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国税局以税收风险管理为导向严厉打击骗取出口退税
近年来,省国税局将税收风险管理理念贯穿于税务稽查全过程,积极探索税收风险管理导向下,严厉打击骗取出口退税工作模式,取得了较好成效。自20132012年以来,累计挽回国家税收损失1202万元,成功告破我省首例骗取出口退税案,1人被判处有期徒刑20年,并处罚金2014万元,有力打击了骗税违法犯罪活动的嚣张气焰,维护了我省外贸出口健康发展和国家税收安全。
一、强化配合协作,建立风险信息管理机制。积极拓宽信息获取渠道,加强风险信息管理,建立风险信息收集、分类框架。对外,建立了国税、公安、海关打击出口骗税工作协调机制,三部门定期交换信息,筛选重点案件、重大疑点企业线索,实现外部信息共享,不断提高风险分析的准确度。对内,加强联系、合理分工,政策法规部门提供政策咨询保障,退税部门提供办理出口(退)免税相关数据,稽查部门收集疑点信息、加强信息经营、风险分析和打击违法犯罪行为,实现税务机关内部不同部门之间、不同环节之间信息有机整合、无缝衔接。同时,围绕风险分析不同角度的需要,对获取的纳税人报送信息、税务机关采集信息和第三方提供的涉税信息进行梳理,建立起分类合理、贴近需求、适用可靠的信息分类框架。
二、加强分析研判,构建风险识别特征库。根据掌握的出口退(免)税企业基本情况,结合打击骗税工作实际以及省内外典型案例,运用数理统计、定性、定量的分析方法,对围绕风险收集的各类涉税信息,从不同角度进行筛选、整合、分析,归纳出我省出口退(免)税企业税收风险高发行业、发生环节、作案手段以及涉税风险点等风险特征。并对全省出口退(免)税企业进行风险等级高低排序,切实提高分析的“含金量”。建立风险识别特征库,将西宁(含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海东市出口单价偏高的电子产品、高新技术产品以及市场价格差异较大的纺织服装、毛皮制品、家具等行业列入我省出口骗税多发领域风险库内。
三、坚持重拳出击,做好风险应对处理工作。根据风险等级,合理调配稽查资源,依照点面结合、统筹推进的原则,严厉打击出口骗税违法活动。一是按照检查面不低于上一年度申报出口退(免)税企业20%的要求,对较高风险的出口退(免)税企业实施税收专项检查,查明被查企业报关出口、外汇核销、申报退税、资金往来等基本情况,着重核查被查企业取得增值税进项税额的真实性,是否有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违法行为。二是会同公安、海关部门以“共同经营、联合取证、同步办案”的工作方式对风险集中的企业重点查处,周密制定查处方案,共同开展跨部门、跨区域的专项打击工作。省国税局强化重点案件的督办,实施跟踪管理、专项督导和绩效考核。仅2015年全省就对21户企业开展专项检查、对2户企业开展重点查处,目前各项检查工作正有序进行。三是进一步加大宣传、曝光工作力度,一方面,大力宣传出口退税相关政策规定,引导广大纳税人遵纪守法,营造协税护税的良好氛围。另一方面,对查出的重大案件适时公开曝光和深度宣传,有效发挥对不法分子的震慑和警示作用。
四、积极反馈建议,提高风险管理应对能力。一是按照“一案一析”原则,每查1户出口退(免)税企业都从政策因素、征管因素、人员因素等方面对风险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有针对性的提出规避风险和堵塞征管漏洞的建议,为有关部门完善相关税收政策和征管措施提供建设性的意见,以实现对出口退(免)税企业的长效管理。二是建立风险管理评价体系,组织检查人员定期、不定期对风险特征有效性进行评价,进一步完善风险识别特征库,确保风险识别特征库具有完整性、可比性和增值性。
(责任编辑:李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