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续“同饮一江水命运紧相连”的深厚情谊 ——首届澜沧江湄公河青年创新创业训练营综述

15.08.2017  19:23

  “我住江之头,君住江之尾。彼此情无限,共饮一江水。”

  这条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它一路南下,奔流入海,养育了中国、老挝、缅甸、泰国、柬埔寨和越南人民,哺育了璀璨多元的文化。它就是澜沧江-湄公河。

  为培养各国青年全球视野与国际工作能力,繁荣流域各国青年外交、文化外交,促进流域各国治理与发展。澜沧江-湄公河流域治理与发展青年创新设计大赛,在外交部、教育部、青海省委省政府、广西壮族自治区区委区人民政府指导下,已成功举办两届。

  为持续跟踪第一、二届决赛优秀项目的进展,为六国大学生团队提供个性化的创新教育和创业孵化服务,7月24-30日组委会在青海举办了澜沧江-湄公河青年创新创业训练营。

  训练营让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六国学生从问题走向实证、从课堂走向实践、从设想走向行动,再续“同饮一江水,命运紧相连”的深厚情谊。

   青年相约澜湄源

  开启文化溯源考察之旅

  地处青南的玉树,蓝天,白云,牛羊成群,马儿奔跑,草原辽阔。25日下午,六国青年学员前往杂多县开启文化溯源考察之旅。

  26日上午9时,学员前往澜沧江源头,车队奔驰在颠簸的山路上。经过6个多小时的颠簸,考察车队进入杂多县扎青乡地界源头的附近。接着,经过长时间的徒步,下午5时许,学员抵达“澜沧江—湄公河之约”源头纪念碑,广西财经学院的唐劢站在澜沧江源头,缓缓舀起一碗水,和来自其他五国的学员把采自澜沧江―湄公河上中下游的水融汇在这里,发出共同倡议:“让我们努力发挥青年优势,携手推进流域内现实问题的解决,实现流域的可持续发展和共同繁荣;让我们共同搭建六国青年对话交流的外交平台,助力形成以平等真诚、亲如一家的青年外交文化;让我们积极传播和实践‘澜湄国家命运共同体’的合作理念,共同努力建设‘澜湄’家园。”

  来自越南的一位女选手说,虽然一直受到高原反应的困扰,但青藏高原腹地给她留下了终生难忘的印象:“在我的家乡从来没有见过这么高的山,这么壮阔的风景。来之前我一度以为这里会面临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没想到这里的天这么蓝,水这么清澈,环境如此纯净,美得难以想象。”

  “这项活动很有意义。”老挝国立大学学术研究院院长认为,活动促进了各国青年彼此的了解。”

  玉树当地对环境保护的重视,让这位院长记忆深刻。“上源头的路上,一路有很多碎石,但没有任何垃圾,还有垃圾收集车跟着我们。相信未来会更好。”

  柬埔寨金边皇家大学的一位学员说,看到母亲河源头时有一种特别感动,“现在愈发觉得环境对我们人类的重要性,回国以后一定会尽各种可能,呼吁家乡的人保护自己的母亲河”。

  令此次活动的领队方明印象深刻的是,这次澜沧江源头的活动让所有训练营成员形成了互帮互助的意识,也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青年力量汇聚

  探索流域可持续发展新路径

  最早,这项活动只是一个夏令营,但在两年时间里,很快发展为一个国际性的青年创新比赛,且规格不断提升。

  澜沧江-湄公河流域治理与发展青年创新设计大赛及框架下的青年创新创业训练营面向六国的高等教育机构和青年学生,是培养各国青年全球视野与国际工作能力、培养创新创业理念和素养的平台,是繁荣流域各国青年外交、文化外交的渠道,也是促进流域各国治理与发展、孵化青年创新创业项目的机制。

  两年来,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六国14所高校的90余名学生通过大赛,提出自己的创新方案,以期解决地区共同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为国际河流的治理出谋划策。两届赛事、四次活动,流域六国高校师生近600人次参加,提交政策创新、公益创业和小微企业方案83个。

  通过对两届赛事项目的综合评估,组委会决定优秀项目将分成四类,即“澜湄大学生创业早期孵化项目”“澜湄大学生创业种子孵化项目”“澜湄流域可持续发展公益创业项目”“澜湄流域治理与发展政策创新项目”。

  29日,训练营在青海大学图书馆进行激情演讲,邀请每支队伍在20张幻灯片每15秒自动切换的快节奏下,分享自己对于澜湄流域治理孵化方案的讨论设计与精彩想法。“我们尝试利用水井和水过滤系统帮助社区的人们健康、实惠、高效地利用水资源。希望可以与社区、政府部门和非政府组织合作,共同筹资并借鉴新技术来落实这一方案。”来自柬埔寨金边皇家大学的团队关注“水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越南外交学院选手设计的“友谊之梯”着眼于流域的减灾合作,他们的灵感源于湄公河-朗塘河水电大坝的所处地形和发展现状。“我们主要想利用湄公河流域的特色地形结构,通过协调和连接湄公河流域不同海拔的水电系统,解决洪水和干旱带来的问题。”

   导师精心浇灌

  引导创新创业落地生根

  为了给六国大学生团队提供个性化的创新教育和创业孵化服务。组委会组建了由六位在媒体传播、青年创新创业、风险投资、国际治理等领域取得卓越成绩的人士组成的创业导师团队。为学员们集中进行创业辅导,对每一个项目的进展和前景进行综合评估、给予孵化建议。

  在澜湄咖啡屋环节,专家、导师全程参与和学员深度交流。学员们以团队为单位,轮流与每一位导师就项目进一步孵化进行沟通。导师们通过创新创业公开课以讲座的方式给予学员进一步有针对性的指导。课程分为“创业孵化”“公益孵化”和“政策创新”三类,每节课都包括导师讲授与问答互动两个环节。

  来自广西财经学院的团队针对他们所提出的“澜湄流域建立气候减灾联盟建议”与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教授郑宇进行了讨论。郑宇认为,他们的政策创新富有现实意义,但整个联盟的有效运作需要更强有力的制度设计和激励机制。“整个项目是有传承性的,让青年有机会展示自己,出一分力,去支持整个湄公河的发展。”现场导师、越南河内人文社科大学副教授裴红杏给出了这样的评价。

  通过和专家交流,学员们表示,下一步要继续完善设计,升级项目,待项目成熟后,再付诸实施。”

  “创新不仅仅是有几个新点子,创业更不是一件易事。好的方案要想真正孵化落地,需要争取各个方面的支持,处理好各个方面的关系。”创业导师团团长陈庐一说:“希望导师成为学员的引路人,也希望学员真正把创业当作自己的事业,坚持下去。”

  今日的澜湄青年,将是明日的澜湄栋梁。澜湄青创赛一定前景光明。这棵充满朝气的小“蓝莓”一定会茁壮成长,结出丰硕而甜美的果实。(赵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