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场村人燃起新希望

23.01.2017  02:05

  青海新闻网讯 (记者 朵海平 报道) 马场村坐落在青海省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西北部,距县府驻地25公里,处于国家六盘山连片特困地区。当地平均海拔2100米,气候寒冷,农作物不易生长,村民以种植青稞、土豆等农作物为生,靠天吃饭,生产生活条件十分艰苦,2016年该村贫困率高达56%。

  “村落处于半浅山半脑山地区,前后连绵18公里,距离新民乡乡政府还有12公里。全村147户、3社484人,全部居住在湟水谷地南侧的山地、沟谷间,大山隔断了马场村人脱贫致富的希望,更造成了村民生活的诸多不便,看病、求学、饮水都存在困难,遇到雨雪封山时候,村民更是连家门都出不去。遇突发急病情况,邻里之间只能相互帮忙,用架子车拉病人走十几公里山路去看病,生活的艰难可想而知。”马场村村主任李红年说。

  2016年4月份,在国家的扶贫惠民政策下,马场村开始实施易地搬迁项目,120户村民在乡政府附近的川水地区盖起了新房。为配合当地政府做好易地搬迁安置点电源建设工作,国网海东供电公司专题研究供电方案,采取近期过渡和终期供电两种方案,配套建设高低压线路10.64千米,架设3台200千伏安的配电变压器,切实解决搬迁过程中的建设用电和搬迁群众的生产生活用电问题。

  63岁的赵承忠老汉和老伴黄英柱,自小住在大山里。二老有两个女儿,但都嫁到了十几公里外的村子里,一年半载也见不了几次面,平日里,养鸡、养羊成了老两口的最大乐趣。对于大山,他们既爱又恨,爱大山养育了他们,恨山高路远,隔断了村里人致富的希望。

  站在院子里,赵承忠老汉一边拨弄着铁盆里的玉米渣子,给羊圈里的羊羔填食、加料,一边感慨道:“在这儿住了大半辈子,没想到走出山沟沟的梦快要实现了,等过完今年这个年,这里就成了我们的‘老家’了。”看着山坡上觅食的四十余只羊,以及羊圈里正在哺育的十来只小羊羔,想起几十年深居简出的大山生活,想起今年的春节将是他们在大山里过的最后一个年,赵承忠老汉的脸上露出知足的微笑。

  尽管移民搬迁新村的供电还在临时解决,但为了能够早日走出大山,半年前,村民老吉就先行起步,早早装饰了新居搬了过去。在新家的日子,一家人其乐融融,时常坐在一起忆苦思甜。住的舒适了,但他心里还有件心事未了,那就是水和电,都在临时解决,没用上供电公司的“正规”电,他们全家人不敢放开手脚去用电器,吃水也将凑着解决,水电成了他的一块心病。

  眼下正值寒冬腊月,国网海东供电公司员工们正忙着为新村的120户村民家装表接电,赶在春节前为新村通上正式电。2017年1月22日,新村将正式通电,前期已入住的66户村民将在新村亮亮堂堂过第一个新年。

  “村民们非常盼望搬迁,但同时也担心将来的谋生问题。等整体搬迁后,村委会规划利用原址发展养殖业,我们将积极调动村民参与养殖,为村民谋一条脱贫奔小康之路。”马场村村主任李红年谋划着以后的幸福日子。

  据悉,2016年,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积极响应国家扶贫攻坚号召,认真落实国家电网“阳光扶贫行动”,深入推进小城镇(中心村)电网改造升级、村村通动力电、贫困村电网改造工程建设,有力助推了青海扶贫攻坚目标的实现。

  “2016年,公司在确保省内404个贫困村全部满足电力脱贫标准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标准,扩大农牧区电网改造范围,总计投入资金8.2亿元,对261个贫困村实施电网改造。截至2016年末,已完成68个贫困村电网改造,剩余193个贫困村电网工作工程正在加紧施工,预计2017年5月全面竣工。其中,共组织实施易地搬迁通电工程21个,先后架设10千伏线路124公里,新增配电变压器48 台,容量达7700千伏安,为500户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提供了强劲的电力保障。”该公司运检部主任袁志毅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