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驾驶人总量突破3亿意味什么
据公安部交通管理局统计,截至2014年11月27日,我国机动车驾驶人数量突破3亿大关,其中汽车驾驶人2.44亿人。全国民用机动车保有量已达2.64亿辆,其中汽车1.54亿辆。驾驶人数量位居世界第一,汽车数量仅次于美国居第二位。此间,公安部交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这标志着我国道路交通发展达到了新节点,更是推动道路交通管理工作再上台阶的新起点。
人车数量井喷增长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我国汽车消费需求迅速释放,近10年汽车及驾驶人高总额高增长特征明显,年均增速超过10%,年增量超千万。
数据显示,驾驶人四年新增“一个亿”,增速越来越快。新中国成立后至2003年,全国驾驶人数量达到1亿人,实现第一个“一亿”用了整整54年的时间。至2010年,驾驶人快速增加达到2亿,年均增量超过千万,实现第二个“一亿”只用了7年的时间。至2014年11月,驾驶人突破3亿大关,年均增长超过两千万,实现第三个“一亿”仅用了短短不到4年的时间。
机动车年增量超过千万,35个城市汽车超过百万。近十年,机动车年均增量超过1500万辆,11个省份机动车保有量超过1000万辆。汽车保有量达1.54亿辆,占机动车比例从十年前的33.3%提高到58.5%,群众机动化出行方式经历了从小型化到大型化、从摩托车到汽车的转变,交通出行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北京、成都、深圳等10个城市汽车超过200万辆。
驾驶人社会属性发生深刻变化
据介绍,目前我国驾驶人占成年人口比例已达30%,驾驶人的社会属性、培养模式、管理方式较以往发生了深刻变化。
驾驶人群体结构明显变化,社会属性深刻变革。随着汽车进入家庭,驾驶汽车不仅仅是求职和谋生的需要,逐渐成为人们生活和社交必备的基本技能,驾驶人从职业化到大众化、从“单位人”向“社会人”转变。目前,驾驶人占成年人口比例已达到30%,约每3个成年人中就有1人为机动车驾驶人。从事营运的驾驶人仅占7%,90%以上的驾驶人为非职业司机。女性、低龄、老年小汽车驾驶人数量激增,其中女性驾驶人从十年前的300万增长到6059万,增长了19倍;25岁以下低年龄驾驶人从221万增长到2744万,增长了11倍;60岁以上老年驾驶人从10万增长到393万,增长了38倍。从驾驶人驾龄情况看,一年以内驾龄的新驾驶人数量达2928万人,占全部驾驶人总量的9.7%。
汽车文明建设任重道远
当人们在享受汽车为工作、生产、生活带来快捷高效的同时,也面临着死伤事故、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问题和挑战,面对快速进入汽车社会,交通管理和社会治理还存在很多不适应。
公安部交管局有关负责人坦言,我国的汽车社会化面临“安全之痛”的挑战,与成熟的汽车社会国家相比,我国交通事故发生率和致死率偏高,远远高于发达国家,道路交通安全形势依然十分严峻;面临“文明之失”的挑战,与快速的汽车化进程相比,汽车文化的积淀和汽车文明的养成尚不匹配,交通违法和交通陋习普遍,驾驶人安全文明素质亟待提高;面临“社会之重”的挑战,道路交通和空气环境面临巨大压力,一些地方出现大范围交通拥堵、长时间重度雾霾,机动车总量已超出社会环境承载能力。此外,全国机动车、驾驶人、公路里程数量分别比1987年交通管理体制改革时,增长了23倍、24倍和3.4倍,而管理力量、安全设施装备、管控能力也有待提升增强。
“我国驾驶人还将长时间保持快速增长,汽车社会、汽车文明建设任重而道远。”公安部交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后,将更加注重树立法治思维,恪守法治精神,严格执法,严厉打击酒驾、严重超速等故意恶性重大违法行为,健全严格的法律责任体系,促使广大交通参与者养成法治信仰、规则意识和守法习惯;更加注重法治与德治并用,发挥好媒体、社区、学校、企业等力量,广泛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普及安全守法知识教育;更加注重推动改革创新,发挥体制优势,整合各方资源,调动各方力量,实现人、车、路、交通环境协调统一,提高道路交通管理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水平,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中国经济网记者 曹红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