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多样化应指向学生多面向发展

24.12.2015  12:10

  林莉

  从国家教育战略层面提出高中多样化发展目标,是有其历史背景的。2014年,我国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86.5%。然而,就在二十年前的1994年,我国高中阶段的毛入学率约为30%,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约为7%;再近一些,十年前的2004年高中阶段毛入学率约为45%,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约为17%。也就是说,在1994年甚至是2004年以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高中确实只需承担为大学“输送合格人才”这一核心职能,千校一面在当时是一种合理的存在。

  最近二十年的头一个十年里,高中毛入学率净增长15个百分点;第二个十年里,毛入学率净增长30个百分点。二十年来尤其是近十年来高中阶段教育的“跨越式发展”,使从前“合理的千校一面”突兀地成为“不合理”甚至“荒谬”,高中阶段教育突然被推到了“数量激增”与“办学转型”双重变革的风口浪尖。高中多样化发展战略正是对这一“必将出现”的“巨变之痛”提出的应对之策。

  必须看到,高中多样化发展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一个长久的过程。在这一方面,我国现在还在摸索阶段,没有多少现成的经验可供借鉴,或许英、美两国不同的高中教育多样化路径可以给我们一些启示。

  英国基于优势学科的特色学校计划,即政府制定一系列政策,鼓励学校做强现有的优势学科,通过有选择地促进优势领域的特色化,带动学校整体发展从而提升中等教育质量。以英国“儿童·学校·家庭部”制订的“设计与技术”特色化建设指南为例,我们可以看出特色化计划是如何促进学校特色发展的。

  多数学生(至少80%)在义务教育第四阶段(14-16岁)学习与工作确实有关的科目(包括相关的证书学习),遵循以下原则:

  学生有机会学习创造性地思考和进行改变,以提高生活质量。学习的课程应帮助学生以个人或团队成员身份成为自主的、创造性的问题解决者。学生应找出需求、愿望、机会,通过一系列的构想和设计,作出设计与改变的尝试。应在对社会和环境问题、功能及产业实践的综合理解中,运用实际技能。

  通过学习,学生可取得“设计和技术”普通中等教育证书,工程、建筑、制造普通中等教育双证书、相关的证书或同类应用型证书。义务教育第四阶段学习与工作相关课程的学生,至少应取得技术领域的国家职业资格(NVQ)一级证书,如汽车修理、餐饮服务等。

  目前,特色化计划确认的十大优势课程领域包括艺术、商业和企业、工程、人文学科、语言、数学与信息处理技术、音乐、科学、体育、技术等。值得一提的是,英国特色学校的改革并不彻底,它只是在现有课程体系之上做“加法”,仍须按要求开足国家课程,而非彻底地脱离原课程,差异化的课程能在多大程度上促进学校的多样化发展仍有待观察。

  美国高中多样化发展走的则是一条完全不同的道路。表面上看,美国的多数高中,公立也好、私立也罢,都是综合中学模式,课程庞杂、种类繁多,区别似乎只在于学术型课程的数量、所占的比例与难度。但大家还是会认为美国高中是多样化的,因为“diversity”(多样性)是美国高中学生个人发展的一个关键词,高中学校通过提供大量选择性的课程,主动促进学生的多面向发展,没有两个学生的课表一模一样并不是一个夸张的说法,一个学生的“课程史”就真的构成他的成长史了,学生多样化的成长史造就了美国高中多样化的教育生态。

  如果说,英国是通过学校间课程的差异化来实现学校的多样化发展,那么,美国就是通过学生间课程的差异化来实现学校的多样化发展。其共通之处是,多样化指向的都是学生的多面向发展。也许,这也正代表了高中多样化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

  从目前来看,全国各地涌现出了包括选择性课程、普职融通、学科创新以及各类特色高中建设等诸多高中多样化改革样式。但改革的瓶颈仍在于,我们的社会文化和教育评价,在很大程度上仍不鼓励学生的多面向发展。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不鼓励学生多面向发展的高中多样化是在舍本求末。

   (作者系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普教所所长、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