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大地文明之花处处盛开

04.12.2017  09:35

  青海新闻网讯 11月14日,一条重磅消息直击青海人内心——西宁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成功了!

  历经高原各族儿女8年的辛勤付出和不懈努力,我省终于实现全国文明城市零的突破。这是对我省精神文明建设新变化、新气象的充分肯定,是建设更加富裕文明和谐美丽新青海的生动实践和出彩篇章。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要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青海始终朝着这个方向发展。

  近年来,我省全面落实“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着力推动“四个转变”,扎实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蓬勃发展,公民文明素质和城乡文明程度不断提升。文明之花的盛开,为大美青海构筑了一道亮丽而坚实的风景。

   文明青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

  在机关,在企业,在学校,在社区,在农村,在牧区,一场场道德讲堂生动而精彩。在广场,在公园,在街头,在商场,一幅幅公益广告通俗易懂。

  在青海原子城纪念馆,在红军西路军纪念馆,在班玛红军沟,在玉树抗震救灾纪念馆,一个个先进典型震撼人心且令人热血沸腾。

  ……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我省紧紧抓住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坚持贯穿结合融入、落细落小落实,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使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

  在此基础上,诞生了一部部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相统一、接地气的作品,创作了一台台叫好又叫座的文艺作品,成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载体;选树了一批批不惧艰难、甘于奉献、有血有肉的基层先进人物,用他们的动人故事和高尚情操引导人们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打造了一个个兼具示范力和影响力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成为干部群众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阵地。

  不仅如此,我省积极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生活,带入家庭。大街上,一个个红色身影格外引人注目,他们是这座城市的志愿者,哪里需要他们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雷锋日”,一场场声势浩大的学雷锋志愿行动席卷整个高原,不光是这一天,青海人时时刻刻传递出的正能量让人坚信:雷锋从未离开,雷锋精神从来没有褪色。也不光是这一个节日,传统节日都演变成了“爱国节、文化节、道德节、情感节、仁爱节”,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釆,成为我省建设精神文明、弘扬核心价值观的响亮品牌。

  如今,在青海大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高飘扬的旗帜,已经成为思想引领、道德培育、精神塑造、文明提升的标志,不断促进着公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和全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

   文明青海——“青海好人”彰显文明的力量

  在加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的同时,2010年“,文明青海”建设活动启动。我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文明青海”建设的精神航标和力量源泉,推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这是提升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树立青海文明形象,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加快青海建设步伐而釆取的一项重大部署。也是一项覆盖面广、牵涉范围大、持续时间长的系统工程。

  七年来,我省先后组织开展全国、全省道德模范推荐、评选和传播活动,开展“青海好人”和“最美青海人”评选表彰活动,通过群众推群众评群众选,树立了一大批群众身边可亲、可敬、可学的先进典型,把许多平凡故事演绎成传递真善美的永恒,构筑起了传承和弘扬青海精神的道德高地。

  贺频、马宝祥、王龙、赵红霞、邵秀景、邹玉香……一个个平凡的名字响彻雪域高原,一个个善举感动了全国人民,他们是矢志不渝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代表,是文明道德风尚的倡导者、引领者。

  今年,我省又有10人获得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湟中县拦隆口镇泥麻隆村小学退休教师汪昌祥的故事令人动容,身患多种疾病的他退休后仍四处为学生们奔走,只为贫困家庭的孩子能顺利完成学业,能走出大山改变命运;西宁市公安特警支队四大队副大队长王建军让人心生敬佩,这是一名浑身充满正义、充满力量的年轻人,正是因为生活中有这样一群年轻人,青海才更加美丽,更加文明……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榜样的影响和带动下,我省各行各业在“文明青海”建设之路上不断前进,政府机关开展了“公开承诺、亲切服务、依法行政、文明办事”活动;交通行业每年确定一个主题开展交通安全文明行动;旅游行业开展了“创文明旅游景区、做文明旅游人”活动;在互联网行业,《互联网用户账号名称管理规定》等一系列法规引导人们提升网络文明素养,让网络空间清朗起来;民族团结教育和知恩感恩教育的开展,深刻彰显出全省各族人民团结和睦、守望相助的美好品格;文明公益短信传递、中华经典诵读、优秀童谣传唱、童心向党歌咏展演、“向国旗敬礼”网上签名等一系列活动,使得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环境得到持续改善。

   文明青海——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成效显著

  除选树典型人物外,我省还大力开展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吸引广大人民群众以高昂的热情积极参与到优化社会环境、建设美好生活的伟大实践中,成效显著。

  以创建文明城市为载体,以塑造美丽整洁的生活环境、规范有序的社会秩序、便捷高效的公共服务形象和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城市文明程度、城市文化品位、群众生活质量为目标,我省开启了城市精神文明建设之路,一座座崇德向善、文化厚重、和谐宜居的文明城市,顺应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让广大市民感受到看得见、摸得着、实实在在的变化和成效。

  事实证明,8年来,西宁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之路,不仅仅是美化城市的过程,更是提高市民道德水准、文明程度的过程。西宁创城成功,在我省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中具有里程碑意义,无数人为之骄傲,无数人为之点赞。

  78岁的西宁人武国兴说,他见证了西宁大半个世纪以来的变迁,在他看来,创城让西宁城市面貌有了很大改观,创城活动让西宁人更加团结,创城让老百姓的幸福感更强烈了,对西宁的未来充满信心。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广阔的乡村、青春洋溢的校园、日新月异的各行各业,也都向着美丽的未来进发。去年,全省有23个城市(县、区)被授予省级文明城市(县城、城区)称号,有55个村镇被授予省级文明村镇称号,有9个行业被授予省级文明行业称号,有544个单位被授予省级文明单位称号。今年,有17个村镇荣获全国文明村镇称号,有40个单位荣获全国文明单位称号,有3所学校荣获全国文明校园称号,有6个单位和个人荣获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称号。目前,全省共评选出“五星级文明户”12万余户。

  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开展,大大提升了环境文明、秩序文明、行为文明,人们的道德情操、文明境界得到升华,文明礼仪、志愿服务蔚然成风,展示了当代青海人讲文明、重品行、团结和谐、诚信友善的精神风貌。

   文明青海——广大人民群众成为最大受益者

  文明青海展现出的文明面貌、文明姿态、文明风尚有目共睹。

  党的十八大以来,“讲文明、树新风”活动的开展,在全社会普及工作生活、社会交往、人际交往、公共场所等方面的文明礼仪规范,引导人们自觉遵守公共秩序和规则,建立和谐清新的人际关系,抵制不良庸俗习气;深入开展优化环境、文明养成、共铸诚信、创建品牌、繁荣文化、科学普及、容貌整治、环境保护、奉献爱心、健康成长等十大活动,注重把外在活动的开展转化为内心世界的塑造,着力提升人的文明素质和高尚情操。这些举措,让青海人达成了共识——生活在这里很幸福。

  行走在高原,你会发现行人乱穿马路的情况日渐减少,公交车上礼貌让座,乘电梯、购物、买票、就餐自觉排队随处可见,热情相待、邻里守望的亲情愈来愈浓,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崇高精神越发高涨,文明正逐渐成为市民的自觉行动。

  公交司机秦晓红说,在公交车上,已经看不到随地吐痰、乱扔垃圾、随意占座的现象了,主动让座、谦逊知礼的市民越来越多,让她的工作轻松、愉快。

  90后西宁小伙张杨说,他热爱青海,热爱这里的一草一木,他要为青海奋斗,为自己奋斗。他相信,许多年轻人跟他的想法一样,他们要全心全意留在青海,建设大美青海,他们一定会收获美好的明天。

  一位外地游客说,每年到青海旅游已成为他生活的一部分,他在青海感受到了对陌生人的友好,感受到了各族人民一家亲的温暖,感受到了向上向善的文明力量。

  青海退休干部陈志强在西安见义勇的英雄事迹,让青海人倍感骄傲,青海人把文明带到了省外。的确,在国内,处处能看到青海好人的身影,青海人张先生和贾成元还把好事做到了国外,他们在新西兰海边游玩时成功救起了一名被海浪冲走的小女孩,让外国人纷纷竖起了大拇指。

  由此可见,我省精神文明建设成果丰硕,体现在城市一点一滴的变化上,更体现在人的精神面貌上,广大人民群众已成为了精神文明建设的最大受益者,人人都是幸福的青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