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对交通运输建设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5月31日至6月1日,中国公路学会和青海省交通运输厅在西宁举办了“青藏高原国道214线干线公路升级改造科技示范工程技术交流会”。青海省政府副省长韩建华、中国公路学会理事长翁孟勇出席会议并致辞,来自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交通运输厅(委)、科研机构和施工企业的170多名专家学者和技术人员参加会议。
2011年5月开工建设的共和至玉树高速公路,是我国在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建设的首条高速公路,被称为“三高”公路(高寒、高海拔、高速)。共玉高速公路全长635.61公里,沿线平均海拔4100米以上,冬季最低温度在零下35℃左右,路线全线穿越多年冻土区,其中穿越高温不稳定多年冻土路段长227公里,占总里程的35.8%;线路还穿越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形地质条件复杂、气候条件严酷、生态环境脆弱,具有建设技术含量高、建设难度大、生态保护要求高、社会关注度高、一次性建设里程最长、单次投入建设资金最大等特点和难点,建设和未来运营面临前所未有的难题。
依托共和至玉树高速公路建设项目,青海省交通运输厅开展了“青藏高原G214线干线公路升级改造科技示范工程”,首次大规模在青藏多年冻土区开展高速公路建设技术、交通安全保障技术、绿色生态环保技术等示范应用和集成创新,探索现有公路建设技术在高原高寒高烈度区域的转化应用方式方法,进一步针对青藏高原公路工程建设中的重大关键性问题开展联合攻关,目前,已取得技术进步与创新成果15项以上,多项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或国际先进水平。这些科技成果为共和至玉树高速公路的顺利建设和玉树恢复重建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同时也为即将建设的京藏高速公路格尔木至拉萨段高速公路等同类重大工程提供了必要的技术储备。
会议期间,青海省、吉林省交通运输厅,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中铁五局等单位专家,围绕“青藏高原G214线干线公路升级改造科技示范工程”项目开展和建设情况、《青藏高原高速公路建设面临的科学技术问题新进展》、《G214线多年冻土环境现状及变化趋势》、《多年冻土区高速公路新技术应用》、《黄清沟大桥建设关键技术研究》、《高寒地区公路建设生态环境保护技术》、《多年冻土区鄂拉山隧道施工技术》、《季冻地区公路工程抗冻关键技术》、《西藏扎木至墨脱公路建设关键技术》和《高寒高海拔地区标线系统解决方案》等内容,作了交流发言,与会代表还实地考察了解了国道214线共和至鄂拉山段高速公路建设及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应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