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力西区:件件实事暖民心

23.02.2016  08:33

  青海新闻网讯 民生无小事,民生连民心。“十二五”期间,西宁市城西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就,城乡面貌发生巨大变化,桩桩工程顺民意,幸福指数日日升,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海湖商务区满足市民多层次需求

  去哪吃饭?去哪约会?去哪购物?去哪看电影……如今,问起这些问题时,城西区的力盟商业步行街成为许多人的首选。集吃住游购娱为一体的力盟商业步行街,将众多知名商家连接成串,繁华热闹;在海湖新区商务综合体内,新华联、万达广场等一个个项目星罗棋布,吸引许多市民前往。

  “十二五”期间,城西区坚持招大引强选优的招商理念,相继引进大连万达城市综合体等亿元项目,浦发、中信、光大等银行先后落户西区,以力盟商业步行街为核心的城市中心商圈和以新华联广场为核心的海湖商务区基本建成,第三产业保持强劲增长势头,现代服务业占比稳步提升,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城区核心竞争力显著提高。

  居住环境日益改善

  随着城市功能的日益完善,越来越多的人希望在城西区生活。过去的五年,城西区以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改革、棚户区改造、创城、建卫等工作为重点,统筹推进和谐宜居的西区建设,城区品位和载体功能明显提升。

  五年来,完成43条小街小巷街景整治、71个小区设施改造、12741户棚户区改造,率先建成全省首条绿道,打造出兴海路河湟文化美食一条街等特色街区。数字城管建设取得新进展,环卫、绿化、市政一体化改革试点效果明显,城市亮化获全国“城市照明建设奖”。生态文明建设再上台阶,荣获“国家生态文明先进区”称号。海湖新区涉迁9个村2万村民全部入住安置小区,户籍制度改革稳步推进。新建文汇路、通海路两个街道办事处,海湖新区社会事务逐步纳入规范化服务管理。

  民计民生硕果累累

  五年来,城西区累计实施为民办实事项目69项,民生支出占财政收入的80%以上,各族群众的获得感进一步增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持续领先全市,先后荣获全国“两基”工作先进区、“青海省数字化校园示范区”等称号。就业创业工作连续五年超额完成目标任务,建成全市首个大学生创业孵化服务中心。

  率先在全省开展被征地农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建成虎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5处群众健身广场、16个健康小屋和9个中医馆。创新食药安全监管模式,建成“阳光厨房”400个。

  百姓办事更快更便捷

  过去五年,城西区坚持用改革创新破解经济社会发展难题,圆满完成国家和省市赋予的多项改革先行试点任务,发展活力不断释放,行政效能明显提高。启动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工作,加大简政放权力度,累计取消行政审批事项25项。

  大力推进服务三产发展载体建设,建成全区楼宇信息平台和全省首个第三产业服务中心,市场主体增量连续两年居西宁市首位。在教育、就业、城管、综治等多个领域积极推行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管办分离的城西区第一幼儿园建成使用,社会组织孵化基地等社会治理创新品牌不断涌现,改革成果更多惠及各族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