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窝里飞出“金凤凰”——新华社驻台记者宝岛走基层组稿之一
新华网台北12月3日电(记者李寒芳、吴济海、傅双琪)从台中高铁站出发,车沿着新中横公路蜿蜒前行,一个多小时后到达玉山之下的南投县信义乡。在一处占地三亩多的棚架里,2800多只“咯咯哒”在槟榔树下、涧水之畔快乐生长。
这是台湾最大土鸡业者——凯馨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与农户签订“饲养合同”的基地之一。信义乡布农人全致文每年4月到7月、9月到12月负责养鸡两季,一年可收入四五十万元(新台币,下同)。而在契作(契约化生产)之前,他每月收入仅有2万多元。
“这里的农民不愿意离开家乡,而土鸡最适合在乡间养殖,双方一拍即合。”被誉为台湾“土鸡王”的凯馨总经理邓学凯说。
这家公司目前在全台各地共有40多家契作农户,分布在彰化、云林、嘉义三县。契作加上自养,一年养鸡约500万只,加上对外接单,一年屠宰量高达700万只。
凯馨1991年创立于云林县,当年只是一家乡间的屠宰厂,现已发展为台湾首家也是唯一取得土鸡、乌骨鸡履历生产认证的专业公司,从种鸡、孵化到饲养、契约饲养、加工调理,实现一条龙专业化生产。饲养加工量从20万只到700万只,总值达到14亿元。13年间,邓学凯把家族企业发扬光大,从鸡窝里飞出了“金凤凰”。
“我们要把传统的健康饮食习惯带回年轻人的餐桌。”42岁的他说,土鸡曾经是台湾人桌上佳肴,也是祭祀时的供品。但近20年来,因为外食增加、祭拜减少等,全台土鸡每周消费量从300万只下降至约100万只。
邓学凯表示,虽然知道土鸡对身体很补,可现在的年轻人习惯了“洋快餐”中的白肉鸡,传统食物似乎和“老土”划上等号。
因防疫需要,台湾当局近年来陆续出台土鸡不能放养、传统市场禁宰活禽等一系列政策,这让土鸡养殖“雪上加霜”。为摆脱困境,邓学凯探索借助科技手段,让鸡农找到安身立命的空间。
如今,凯馨出产的每只鸡都自带“身份证”,扫条码,每只鸡的生产履历便一览无遗,可以清楚地溯源到饲养者、小鸡来源、何时入雏、饲料及饲养密度、何时打预防针、何时投药、何时屠宰、鸡只大小规格等。此外,公司斥资千万元进行新品种研发,经过性能检定、基因选拔,培育出台湾土鸡自有品牌“桂丁鸡”,并研发了滴鸡精、中式药膳产品和麻油鸡、盐焗鸡、土鸡肉松等诸多加工品。
陪记者看完土鸡营地的邓学凯又将前往法国里昂考察“布列斯鸡”。布列斯鸡一公斤售价高达500到600元,但依然供不应求。邓学凯希望,此行能学习到“法国土鸡”的培育、管理经验,让自己的公司未来能成为“台湾土鸡灯塔”,将华人钟爱的土鸡种源库推销到国际市场。为此,今年邓学凯还主办了国际白斩鸡论坛,希望从最传统的白斩鸡开始,把平民美食推向国际。
他更大的雄心是成为“亚洲最大规模的专业土鸡公司”。近年来,邓学凯积极寻求营运模式的突破,以种鸡和精料外销开辟另一条全新的发展之路,并把生产基地直接推广到海外,不仅“桂丁鸡”可以“子子孙孙无穷匮”,台湾“土鸡王”还能实现和消费者、当地农民及绿色环境的“四赢”。
目前,凯馨已在缅甸建立了生产基地,2020年前还计划将“桂丁鸡”推广到大陆及东南亚地等地。邓学凯希望凯馨可以于2018年在台湾上市。
“这些工作都是为了进入大陆市场做准备。”他说。
2011年,邓学凯与福建天晨集团签订合作协议书,授权天晨集团在大陆销售凯馨的特色产品。这是自《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签署后,台湾首家禽肉类厂商正式进入大陆。据了解,凯馨进入大陆的第一批食物主要包括滴鸡精、鸡肉松、肉干等,旨在建立品牌形象,其中以台湾民众喜爱的补品滴鸡精为首。
“大陆经济现在进入转型期,会从出口替代进入一个全新需求带动的市场,求精、求变、求健康安全将成为更普遍的需求。而这正是我们所擅长供应的领域,我们对大陆市场抱持高度的兴趣和期待。”邓学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