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现有“麻雀学校”3100余所 去留问题引关注

11.12.2015  12:07

  图为甘肃省泾川县徐家村小学校长赵怀生在给孩子们上课。本报记者柴秋实摄

  核心阅读

  在甘肃省,10名学生及以下的学校有3100余所。这样的小学,被称为“麻雀学校”。在这些学校,师生们的生存现状如何?小规模学校的未来,是撤并还是留下?怎样才能让孩子们享受较高质量的教育?记者进行了深入调查。

  冬日的操场上,草已枯黄。旁边的两排平房就是校舍,而其中一排房子早已空置下来。虽然是上课时间,却只能听到几个孩子稀稀落落的读书声。在这个地处甘肃省平凉市泾川县的徐家村小学,两名教师、12个学生,就构成了学校的全部。像这样规模小、人数少的村办小学,被人们形象地称为“麻雀学校”。据甘肃省教育厅厅长王嘉毅介绍,在甘肃省,10名学生及以下的学校有3100余所,而100人以下的有9104所。

    【现状】

    农村生源连年缩水,催生“麻雀学校”

  农村学校生源的连年缩水,正是导致各地不断出现“麻雀学校”“空壳学校”的主要原因。而“麻雀学校”的存在,也给师生们带来了不少的烦恼。

  泾川县红崖湾小学的高攀老师戴着一副黑框眼镜,严肃且沉默。和他一起坚守在这所13人学校的,就只有于校长了,而两人有着几十岁的年龄差距。

  学校没有食堂,记者遍寻于校长的宿舍,只在电灶旁发现了三四个不新鲜的西红柿,几瓣蒜,一袋面粉以及油盐酱醋等基本的调味品。“刚来这里时,最难适应的就是吃不好。”高攀说,因为走山路不太方便,他基本一周只会去一次城里,“蔬菜很难保存,基本上天天吃面,配着咸菜,或者熬点粥。”

  在高攀讲课的教室里,坐着6个孩子。“一年级和二年级的都有,这样复式教学的特点在于动静结合,我轮流着教,每边持续几分钟。”高攀说。

  “你喜欢学校吗?”面对记者的问题,这个调皮好动的男孩突然害羞了,扭过去不敢看人,但使劲儿点了点头。“我们这样小学校的娃娃,和山下的娃娃区别还是挺明显的,性格内向腼腆,见识世面的机会太少。”于校长说。

  “社会化的生活,对一个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孩子也需要同学、课堂氛围和学习参照系。如何能让师生们享受到校园生活本该拥有的热闹呢?”王嘉毅对此很忧虑。

    【矛盾】

    留下村小,教学质量低;撤并学校,家长不答应

  据当地教育部门负责人介绍,教育布局调整以来,主要是将农村学生极少、办学条件较差的中小学撤销,并入乡镇中心学校。而黑河小学所在的泾川县太平乡,在几年内已经陆续撤并了7所生源极少的“村小”。“此前被撤并的陈家湾小学,生源已经缩减为零了。”

  站在黑河小学被褥整齐的学生宿舍里,记者不禁有了疑问:同“麻雀学校”相比,山下的标准化学校办学条件明显更好,能不能把孩子们集中到山下来上学?

  “噫!这学校可不能撤掉!”蹲在龙王桥小学门口等着接孩子的一位老大爷,一听这问题就急了,噌地站了起来,旁边的几位家长也纷纷围过来。

  在家长们看来,最大的不便还是路途变远。一位家长算了笔“账”,虽然龙王桥小学离最近的中心小学仅有两里路,但她每天得3次往返接送孩子,相当于一天要多跑十几里路,“太麻烦!”

  家长的观念,似乎成了撤并学校必须面对的一大难题。据当地教育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在“麻雀学校”的学生里,八成以上都是留守儿童。“老人们毕竟年龄大了,走山路接送孩子还是有点吃力。”龙王桥小学的张校长很无奈。

  这些开在家门口的“麻雀学校”,虽然方便了学生就近入学,但教育质量水平整体偏低,优秀的教师资源难以沉下去,学生的全面发展深受掣肘等问题依然突出。

    【对策】

    联校走教、投入现代化教学设备,推行寄宿制改革

  “我个人认为,从整体来看,如果‘麻雀学校’大量存在,对孩子的身心全面发展是不利的。”王嘉毅认为,小规模学校的数量应该逐渐减少。“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农村人口向城镇流动,已经成为一股不可抗拒的趋势。”

  但从短期来看,为了保障“麻雀学校”的教学质量,解决其教师队伍结构性不均衡的问题,当地从去年5月开始实行“联校走教”制度,通过音体美专业教师的“走教”,激发“麻雀学校”新的活力。

  记者来到仅有52名学生的泾川县党原乡城刘小学时,“走教”老师王小娟和孩子们一起举办的“森林音乐会”已经开场了。在充满韵律感的音乐中,孩子们或扮成小青蛙,或扮成小蝴蝶,在王小娟的指挥下,用手中的乐器欢快地敲打着节拍。“工作量确实增大不少,但这些朴实的孩子们认真的眼神,总会让你有坚持下去的动力。”王小娟告诉记者。徐家村小学的校长赵怀生告诉记者,“土著”教师会在“走教”老师上课时,蹭课学习教学经验。

  为了支持乡村教师“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甘肃将在全省58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和17个插花型贫困县的乡村中小学、幼儿园,让教师在享受乡镇机关事业单位工作补贴200至600元基础上,每月还能领取不低于300元的生活补助。

  而在“联校走教”也走不进的大山沟,在2013年甘肃省就实现了数字化教育资源全覆盖,将多媒体教学方式送到边远山区。

  对于未来,王嘉毅提出了更大胆的畅想,“是否能对目前的学制进行改革?我们现在的义务教育实行‘6+3’的学制,那么能否在一些边远地区试行‘3+6’的学制?也就是说让孩子从一至三年级,在家门口的小规模学校上学。等学生到四年级时,再统一集中到乡镇的中心学校寄宿,或者走读。”

  在王嘉毅看来,推行寄宿制改革,或许是解决“麻雀学校”办学质量不高、学生社会化程度偏低的一个积极尝试。“寄宿,并不意味着家长可以完全放手了。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家长、学校、教师、社会任何一方的参与。毕竟,一切都为了孩子的未来。”(本报记者柴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