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水电——变革创新,让发展引擎更强劲有力

07.02.2017  04:03

  青海新闻网讯  刚刚过去的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中国经济发展全面步入“新常态”,各项改革事业进入“攻坚期”。随着电力体制改革大刀阔斧的不断推进和国家电投改革重组迈入新时代,黄河公司发展也迎来了新旧动能迭代更替的时期。

  十多年来,黄河公司在高速成长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发展经验,但随着产业的多元化发展,特别是随着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后,市场竞争激烈,管理模式亟待调整,安全生产局面不稳定等大企业病逐渐显现。

  新常态,呼唤新动能,新旧动能转换亟待提速。2016年6月16日,黄河公司体制机制改革启动会在西宁召开。“这次体制机制调整,是顺应国家电力体制机制改革,满足市场竞争需要的主动出击,也是对多年形成的管理痼疾的一次大手术!”黄河公司董事长谢小平一语中的。当传统动能由强变弱时,需要新动能异军突起和传统动能转型,形成新的“双引擎”,才能推动经济持续增长、发展跃上新台阶。

  如何培育新动能?靠的是转变观念,坚定不移推进改革!新动能从哪来?来自结构调整,来自技术创新,来自全面深化改革!

  实际上,黄河公司成立伊始,资产质量差、亏损严重,企业面临着机制转换、体制理顺、资产重组、人力资源优化等一系列问题,18年后的今天,黄河公司已发展成为一个大型综合性能源企业。回望黄河公司的历史,不难发现,十几年来,变革一直是其发展过程中绕不开的主题。新产业、新模式以及新产品、新服务等新动能的不断积聚,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的相互协调、持续发力,造就了现在的黄河公司。

  每一次变革都蕴藏着机遇。2016年,黄河公司又一次站在了机遇面前。面对着更加复杂严峻的形势,黄河公司通过大力发展各种新技术、新产业,建立健全新制度、新体制、新机制,产生了源源不断的新动力。

  一年里,黄河公司做好变革创新的顶层设计和系统谋划,在发展理念、发展方式和体制机制上发力,实现了“十三五”的良好开局。

  结构调整成果显现,光伏产业一跃成为公司首要利润支撑点,成功将海南州和海西州两个千万千瓦级多能互补清洁能源基地纳入国家规划,为公司未来十年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技术创新彰显活力,开展的“大规模水光互补关键技术研究及示范”研究成果填补了国内大规模水光互补关键技术的空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无主栅晶硅太阳电池组件封装串焊工艺及焊带材料研究”荣获全国电力职工技术成果一等奖。“高效电池组件董鹏创新工作室”、 “劳模创新工作室”正在释放出创新活力与潜力。

  电力体制改革全面推进,通过开展政策研究和经营策略研究,在电力交易管理委员会设置、交易规则制定、辅助服务规则制定等多项建议得到省政府采纳,为公司争得有利的政策条件。促成了“青电送苏”,实现了“水电送鲁”,为公司清洁能源外销开启新模式。

  管控模式调整驱动发展,顺应能源转型和电力改革大趋势,完成公司本部和职能中心改革,从管理体制机制、组织机构、人员配备等方面强化电力营销工作,建立以安全为基础、营销为核心,基建为生产服务,生产为经营服务的运行机制,组建安全环保中心和纪律监察中心,完善审计内控中心,下放权力的同时强化监督职能。一系列改革措施,为公司实现从传统发电企业向综合能源供应商转变,从规模思维向价值思维转变提供了科学的体制机制保障。

  但是,前进道路总是越过一岭又一峰,闯过一关又一坎。必须看到的是,新动能远远没有达到预期目标,还面临多重挑战,任重而道远。改革的征程缓慢而艰难,黄河公司仍须“不忘初心,持续用力,方得始终”。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2016年绘就了蓝图,吹响了号角,剩下的,唯有实干。

  2017年已经来了,在“一张蓝图干到底”的过程中,黄河公司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青海时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以奋斗者为本,在变革中求生存,在变革中谋发展,持续发力,久久为功,凝聚起推动发展的强大力量,以扎实的业绩助力集团公司“弯道超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