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开展黄河源河流地貌与生态环境演变动力学机制研究

06.12.2016  22:03
  11月22日,省科技厅组织专家对由青海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新西兰奥克兰大学合作完成的“黄河源河流地貌与生态环境演变动力学机制研究”项目开展了成果评价,专家组认为该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项目揭示了黄河源河网水系结构和发育机制,以及高原抬升对河网形态的影响,提出了黄河源地貌多样性和连通性的概念。确定了植被和推移质输沙在黄河源冲积河型形成中的作用、高寒草甸型与泥炭型弯曲河流的概念,建立了其崩岸定量模型,构建了高原风沙侵蚀-植被动力学模型,并应用于贵南沙漠的治理实践。定量选出了草地中裸地(秃斑地)比例和植被盖度是评价黄河源区草地退化的两个关键指标,建立了高寒草甸生态演变的时空动态网格模拟模型。研究了黄河源区高寒草地植被退化根-土复合体抗剪强度机理,定量评价了黄河源高寒草甸植被固土护坡效果,量化了草地优势植物根-土复合体强度与高寒草甸退化的关系,确定了高寒草地植被退化根-土复合体抗剪强度阈值,进一步揭示了高寒草地植被退化力学机理、自然水系溯源下切和人工开沟共同作用是黄河源区泥炭沼泽萎缩的机制。
  项目实施期间出版了中英文专著4部,发表论文92篇,其中SCI收录论文36篇,EI收录论文1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