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滩村的辣椒苗下地了

08.05.2014  12:21

      暮春时节,沿着清可见底的黄河,记者随同贵德县农牧局相关负责人来到位于黄河湿地千姿湖的黄河滩边。此时上百亩的蔬菜基地上已经人来人往、热闹起来,放眼望去,有扛着铁锹榔头正在疏松土地的,有开着自家小货车运送秧苗的,还有在田边锄草、起垄的,一幅热火朝天的春耕场面跃然眼前。

  “我们从2008年就开始种植露天辣椒,辣椒的采摘期长而且容易种植,容易打理。”家住黄河滩村的藏族小伙杨吉加放下手中的活和记者聊起来。说起种辣椒的收益,杨吉加给记者算起了一笔“辣椒账”:今年种了8亩辣椒,一亩地种5000株,收成好的话每亩可以产六千多斤辣椒,除去种植、人工等成本,按照1.5元的批发价计算,每亩地能赚8000元。“种辣椒成本低,一年种一茬能比得上一年外出打工的收入哩。”淳朴憨厚的杨吉加笑着说。

  近年来贵德县依托丰富的光热资源,狠抓温棚蔬菜、露天辣椒等特色农产品规模化联片种植工作,在大力发展特色农产品种植过程中,鼓励群众土地流转,走规模化区域连片种植的路子,提高了土地收益,促进了群众增收。

  看到辣椒带来的收益,已经有7年种植辣椒经验的蓝本才让也打算再扩大种植规模,他告诉记者,第一年种了自己家的4亩地,每年有3万多元的收益,今年用每亩每年500元的租金流转到村里的8亩土地,一共12亩,打算全部用来种露天辣椒。“县上支持我们农民种植蔬菜,种菜时所需的地膜、农药都是免费给我们提供,秧苗也是统一售价2毛5。”黄河滩村村主任石怀玉告诉记者,黄河滩村共有148户,加入合作社的村民被分为两组,利用流转的土地有规划地种植蔬菜,蔬菜价格也由合作社出面与商家商议。“以前没有任何技术技能的农民现在也能靠着种蔬菜过上好日子,乡亲们都觉得种田有奔头、有希望。

  随后记者又来到距离县城不远处的“黄河清省级农业科技示范园”,示范园内的辣椒秧苗长势喜人,两个足有上千平方米的人工化育苗车间里只有负责人王生德和另一名工作人员。据县农牧局项目办主任胡永峰介绍,这个育苗车间是全省唯一的育苗生产线,自2012年投入运行以后能供应全县300个温室大棚、800亩土地的辣椒种植。“车间内的湿度、温度都是自动化控制,浇水的话仅需要一个人开阀门就行,所以这么大的车间里两个工人就可以了。”王生德说。

  据了解,今年贵德县将继续加大“菜篮子”建设力度,全县蔬菜种植面积将扩大至4万亩左右,辣椒种植基地扩大至3000亩左右,同时将建成3个千亩以上连片蔬菜生产基地,扩大特色蔬菜和果品生产面积,使贵德成为全省继乐都、大通之后重要的“菜篮子”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