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土滩”变成“绿草滩”
青海新闻网讯
6月的果洛藏族自治州玛沁县格多村显出一片繁忙的景象:村里的35户牧民,利用盛夏季节正在播种饲草。
当你走进格多村时,映入眼帘的便是那一望无际的黑土滩上长满了五颜六色的花草,不知不觉便被那如画境般的大草原景象所陶醉。
格多村平均海拔4200米,全村有184户596口人,是一个纯藏族聚居的牧业村,还是一个贫困村,全村土地面积有25.19万亩,其中黑土滩面积占到11万亩。多年来,因受自然环境、超载放牧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在上个世纪末,格多村就出现了草场严重退化的现象。
“黑土滩”的出现,严重影响了牧民的生产和生活。据资料显示,“黑土滩”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形成的草原灾害。“黑土滩”形成的过程是,原生植被逐步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毒杂草群落。同时,草皮融冻剥离,盖度降低、土壤裸露,土壤肥力不断降低,土壤养分丢失直至滋生盐渍化,土层变薄,退化为沙砾滩,继而成为当地“黑尘暴”的沙尘源。尤为严重的是,退化为黑土滩的草地上鼠洞密布,鼠类活动猖獗。据统计,三江源区的1.5亿亩退化、沙化草地中,失去生态功能的黑土滩面积就达7000多万亩。
2013年,为破解生态破坏带来的发展难题,玛沁县抓住中央实施生态建设的历史机遇,以改善生态环境为抓手,在格多村成立了饲草种植合作社,在短短的两年时间里,饲草种植合作社不仅改善了草原生态环境,还为入股牧民增收致富开辟了一条新渠道。看到种草带来的实惠后,村民自发治理黑土滩、种草积极性高涨。
近日,记者随格多村党支部书记多布旦来到了牧民扎保家。面对着眼前一片片绿油油的草地,谁也不曾想到,2年前这里还是鼠害猖獗、土壤裸露的黑土滩。扎保说,经过前期种草和禁牧,我家的草场上,老鼠少了,草场绿了,我们的腰包也鼓起来了。现如今,格多村许多牧民的思想都转变了,自发种草、治理黑土滩,只有草原绿了,他们的生活才有希望。
草原人不管忙到什么时候,还是那么热情。40岁的牧民桑杰看到我们,放下手中的麻袋,老远就跑过来。“2014年,政府投资5万元,拖拉机开进了自家的草场上,一把把草籽种进了黑土里,草种了390亩,我们家的黑土滩变成了绿草地。”扎保还把我们拉到格多村的饲草基地激动地说,“你们好好看一下,眼前的这片绿草场,这一片是政府投资种的,而左边的这一片是我们牧民自发种的。现在草场绿了,我们的负担也大大减轻了。”
图旦介绍,去年他家种了500亩,今年又增加到1000亩。如今的格多村,自发种草的牧民已经从2014年的4户发展到35户,种植牧草达3800多亩。通过玛沁县农牧部门、格多村饲草种植合作社以及35户牧民坚持不懈的努力,11万亩的黑土滩,已有7万亩得到了有效治理,格多村的“黑土滩”正在慢慢变成了“绿草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