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颈鹤在青海自由起舞
在青海湖泉湾附近居住的牧民,即使是孩子,都知道,在接近附近一块湿地时,要轻手轻脚地过去。牧民放牧时,更会自觉避开湿地,以免羊群踩踏,因为每年水草最为茂盛的时候,总有黑颈鹤在这里筑巢、繁衍、孵化出新的生命。
泉湾附近石乃亥乡的牧民杨加,今年已经四十多岁,他说,小时候就知道,泉湾这里每年都会有黑颈鹤前来筑巢,黑颈鹤的传说,从他爷爷辈起就有了。黑颈鹤会在离湿地不远的地方翩翩起舞,“就像传说中精灵一样”。杨加说,“在青海湖畔,牧民对黑颈鹤的感情非常深厚,甚至和家人一样。”
“养老院”“幼儿园”独处小窝样样齐全
在青海,可以看到黑颈鹤独特的繁殖期分化现象。根据黑颈鹤的习性,越冬时,它以家族、同种群及混合群形式集群活动,繁殖期分化为非繁殖群和繁殖对两种类型。
李来兴说,根据他对黑颈鹤20多年的观察,还有GPS定位数据,至今未发现黑颈鹤有“离婚”“分居”现象,只要一对黑颈鹤成亲后,就再不分离。
每年3月中旬到4月底,黑颈鹤都会结群分批离开越冬地,大概在路上花上15天时间,它们会飞过唐古拉山口、纳帕海等地,来到青海各地,然后,它们会分布呈若干繁殖对和一个非繁殖群。小于5岁的黑颈鹤未成年(亚成体)和已经丧失繁殖能力的“老人”会组成非繁殖群,在繁殖地的外围结群活动。非繁殖对群充当着养老院、幼儿园的角色,四处游荡。而繁殖对之间的领域争夺,才刚刚开始。
黑颈鹤繁殖期间的领域竞争通常通过鸣叫、舞蹈、踱步、攻击并相互驱逐得以实现,并以这些行为来维护所取得的领域,未取得繁殖领域的繁殖对最后会放弃繁殖。
李来兴举例说,他曾在青海湖泉湾地区发现3个繁殖对,1个非繁殖群,有趣的是还有一个灰鹤家族。李来兴把三个繁殖对编号为繁殖对1号,繁殖对2号,繁殖对3号。经过数月观察,他发现繁殖对1号对繁殖对2号、3号及非繁殖群、灰鹤家族的攻击次数分别为23次、30次、15次、27次。而奇怪的是,除了繁殖对2号对1号反击1次外,其余并没有任何动作。而繁殖对2号和繁殖对3号之间互相攻击次数分别达到25次和24次,可谓是动不动就展开领地战争。非繁殖群和灰鹤家族虽然“鹤数众多”,却从未对繁殖对家庭开展任何攻击。最终,繁殖对1号取得了领域进行了繁殖,其他两个繁殖对和灰鹤因为没有取得领域而放弃了繁殖。
数量在稳步增加
李来兴说,黑颈鹤在繁殖地一般产2枚卵,但能否孵出2只雏鹤,要看当时的环境和自然条件。很多时候,一对黑颈鹤夫妇只能孵化出一只黑颈鹤宝宝。所以,黑颈鹤的繁殖期至关重要。根据他多年的观察记录,发现黑颈鹤种群总体上幼体比例高于10%,说明在繁殖地中,黑颈鹤一直在正常繁殖,孵化。
有趣的是,即使第一年同一对黑颈鹤生的鹤宝宝,第二年成年黑颈鹤回归繁殖地时,它们会将一岁的宝宝带回,但同时,它们会将还未成年的孩子赶到非繁殖群内生活,在回归越冬地时,成年鹤夫妇才会领回自家孩子。
生态向好,干扰减少,使得青海湖等地的黑颈鹤数量呈现稳步上升态势。
8月,小黑颈鹤已经陆续出壳,在双亲的共同抚育下,开始跌跌撞撞地学习飞翔、嬉水等生活技能。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派出所所长杨守德介绍,根据最新的环湖调查显示,目前,青海湖畔发现黑颈鹤130只,其中幼鸟数量已经达到21只。在2010年前,青海湖的黑颈鹤最高纪录为118只,这说明黑颈鹤的数量在稳步增加。
牧民为黑颈鹤提前转场
据李来兴介绍,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青海已经人工繁殖成功黑颈鹤。目前,青海人工繁殖黑颈鹤的研究单位经历了由西宁市人民公园、青藏高原野生动物救护中心到西宁野生动物园的变迁。从野生黑颈鹤的生态观察开始,进而进行其繁殖生态调查。同时,许多民间团体和国际非政府机构,也在青海省开展了大量的黑颈鹤保护工作。
目前,我省已经建立起总面积约200000平方公里的黑颈鹤自然保护区,接近青海省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一。
为让黑颈鹤在繁殖地内安居,青海湖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和青海湖畔的牧民付出了很多努力,每年5月至6月是黑颈鹤的孵化期,这时候,牧民总是在放牧时远离黑颈鹤的繁殖地。为了避免羊群踏破黑颈鹤的家,泉湾附近的石乃亥乡的牧民,甚至会在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工作人员的劝说下,早早转入夏季草场,给黑颈鹤一个安静、稳定的生活环境。(王雅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