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青海水文十件大事

09.01.2015  19:15

              1、水文信息服务能力大幅提高。水位、雨量自动测报站点达到449处,遍布全省重要江河湖库和重点城镇,监测信息全部实现实时传输和网上查询,年内接收水位、雨量自动监测信息280万条,无论是信息量还是时效性都得到了大幅提高。

              2、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系统建设有序推进。格尔木、玉树水文巡测基地通过完工验收;西宁、青海湖水文巡测基地开工建设;4处水文中心站、13处水文巡测站建设进展顺利;72条河流预警预报软件建设完成招投标程序和现场调研,进入软件开发阶段。

              3、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前期工作进展顺利。组建项目建设办公室,明确项目建设任务职责,完成站点查勘确认及规划选址、用地预审、环境影响评价、社会稳定性分析等4项前置条件的手续办理,正在开展初步设计报告编制工作。

              4、规划前期工作不断深入。《青海省水文基础设施建设规划(2013—2020年)项目实施方案》通过省水利厅批复。《青海省水文站网规划》编制完成并通过省水利专家咨询及流域机构审核。

              5、省水环境监测中心顺利通过国家计量认证复查评审。3月25日至28日,国家计量认证水利评审组会同青海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对青海省水环境监测中心及2个分中心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评审,经过认真严格的现场检查和人员考核,评审组一致同意省中心(分中心)通过复查评审。

              6、科技支撑能力不断提升。配合省水利厅编制完成了《青海省水功能区划(2015~2020年)》和《青海省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办法》,并由省政府印发实施;先后承担了青海省用水定额修编、果洛州、玉树州、黄南州水资源调查评价等水资源研究项目,为强化水资源优化配置和管理考核提供了技术依据。

              7、应急监测工作彰显成效。2014年9月,格拉输油管线不冻泉段发生泄漏事故,造成楚玛尔河支流阿青岗欠陇巴河石油污染。省水环境监测中心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先后抽调技术人员8人,车辆3台,克服高寒缺氧、气候恶劣、交通不便等困难,在为期4天4夜的应急监测过程中,实测流量2份,处理水污染样品17份,及时通报监测结果,编制水污染监测分析报告,为水污染应急处置、保障饮用水安全提供了技术支撑。

              8、湖泊容积测量工作圆满完成。与黄委水文勘察测绘局合作,先后开展了鄂陵湖、扎陵湖、冬给措纳湖容积测量工作。由于3个湖泊均位于高寒缺氧、人烟稀少、基础设施落后的偏远少数民族地区,给测量工作带来了很多困难,测量队员攻艰克难,连续奋战,按时保质完成了测量任务,获得了完整、可靠的湖泊容积资料。

              9、工作作风持续改进。深入贯彻落实中央8项规定、省委21条措施、厅党组16条细则,深入推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整改落实、三基建设、机关效能建设活动,进一步精简会议文件,简化工作程序,清理办公用房,规范公务用车,严格公务接待,推动作风建设的常态化和长效化。

              10、精神文明创建再获佳绩。通过创新载体、丰富形式、打造亮点、提升档次,不断丰富文明创建内涵,提升文明单位品质,树立水文良好形象。继续保持“省级文明单位”称号,并荣获“青海省五一劳动奖状”、“全国水利系统职工文化建设先进集体”等殊荣,格尔木分局团支部被团省委授予“全省五四红旗团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