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西宁答卷

01.01.2023  08:05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

  转眼,又是一年。

  过去的一年,我们经历了太多,也收获满满。我们见证了现代美丽幸福大西宁提质发展,也见证了国内外知名企业纷纷落户西宁;过去的一年,我们遭遇了极其复杂严峻的多轮疫情冲击和历史罕见的极端天气影响,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挑战;过去的一年,西宁蝉联“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称号,全市上下倍感振奋;过去的一年,西宁频频出现在央媒视野中,屡屡刷新人们对这座城市的认知……

  面对种种挑战,西宁以高质量发展兑现着建设“六个现代化新青海”,必须担当作为、走在前列的承诺,成为引领全省经济恢复发展的重要一极。

  最近发布的一组数据颇具说服力:2022年前三季度地区生产总值超1200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5.8%,140多个重点项目奋力推进,固定资产投资降幅逐步收窄,在一揽子助企纾困政策作用下,服务业重点行业指标逐步修复。

  这些数字,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中,传递了积极的增长预期,传递出更加坚定的发展信心,激荡出西宁高质量发展的决心,一个奋进中的现代美丽幸福大西宁正向我们阔步走来!

  见微知著。回望一年,西宁扛起省会担当,以更加强烈的省会意识,努力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中彰显省会担当,在带动全省整体发展上作出西宁贡献。在新的一年到来之时,我们选取了本年度几个关键词,让我们共同回顾一起走过的岁月。

  关键词:兴业热土

  工业兴,经济兴;工业强,则经济强。

  2022年在全市经济答卷中,西宁工业发展是亮点。

  地理位置特殊、基础差、底子薄,作为一名“后起之秀”,西宁对工业有着复杂的情感。

  十年前,西宁甘河工业园区附近的居民曾无比沮丧,“高污染、高耗能企业都在甘河,这个地方谁还愿意待?”

  然而,纵观这几年西宁的招商,凭借独有的资源优势、持续优化的营商环境、不断释放的改革红利、日益完善的产业配套,已有不少重量级企业接住了西宁抛出的“橄榄枝”。高景、丽豪、阿特斯、天合光能、晶科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先后落地西宁,成为西宁招商的新标杆。

  毫无疑问,目前西宁大企业和大项目数量堪称近年之最,并且这个数量正在持续快速增长当中,曾经的投资洼地,如今已成为兴业热土。

  西宁地处河湟谷地,是青藏高原的门户和生态屏障。作为生态脆弱的重点地区,西宁以1%的地理空间承载着青海近50%的人口。在这样一个生态敏感、发展相对滞后的地区,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

  把目光转向经济指标时,就可以看到西宁的潜力——2022年以来工业延续较快增长,在生产要素提前储备、工人持续驻厂、闭环生产运输、产能对接消纳等举措保证下,百河、黄河鑫业、高景一期、弗迪等重点企业达产满产,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5.8%,高于全省11.1个百分点,对全省的贡献率65%,增速居全国省会城市第一,连续21个月保持20%以上高速增长,成为稳住经济大盘的中坚力量。

  据市统计局分析,在国民经济核算行业中,工业贡献尤为突出,规上工业增加值上拉GDP增速4.2个百分点。

  “2022年在压力不减、挑战增多的情况下,全市齐心协力、共克时艰,防住了疫情,稳住了经济,兜住了安全底线。”市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说,总的来看,2022年全市经济发展质量稳步提升,这份来之不易的成绩,传递了积极的增长预期,传递出更加坚定的发展信心,激荡出西宁聚力建设现代美丽幸福大西宁的决心。

  关键词:幸福城市

  2022年12月21日,从杭州传来好消息!2022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评选结果出炉,西宁再次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当天,“2022中国幸福城市论坛”在杭州市举行,成都、杭州、宁波、广州、南京、青岛、沈阳、长沙、合肥、西宁十座城市被推选为“2022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这是属于西宁的高光时刻,更是生活在这座城市人们的幸福时刻。从蝉联“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到连续三年荣获“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沉甸甸的荣誉,叠加的幸福,紧贴民生温度,折射着西宁“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幸福正成为西宁最温暖的底色,246万西宁市民在“生活、生产、生态”的细微变化中,感受到满满的幸福。

  西宁人的幸福感从何而来?市民的答案是:每一件民生小事都被关注和解决,每一位市民都被尊重和依靠。

  在位于城西区的学院巷社区日间照料中心,81岁的李洪兵老人正在接受护理人员提供的腿部理疗服务,谈起这几年的生活,他无比感慨:政府为我们提供这么便捷周到的服务,我们能不幸福吗?

  从大十字出发,不到10分钟,市民武柠就到了南门体育场。“先跑跑步,再打会儿太极拳,这是每天的日常。”在西宁各大公园、广场、绿道、体育中心,随处可见锻炼身体的市民。“出门就能找到健身地点,健身器材越来越完备,‘10分钟体育健身圈’让我们幸福感十足。”市民周小刚说。

  西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

  西宁积极探索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路径,新旧动能转换全面发力,跑出了转型升级加速度。

  西宁加快推进城市转型升级,建设现代美丽幸福大西宁,发展能级和辐射带动能力进一步提升,城市发展步入了快车道。

  西宁聚焦创造高品质生活,扎实办好民生实事,打造“15分钟幸福生活圈”,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西宁强化旗帜鲜明讲政治的鲜明导向,在全市形成和保持了“党旗红”引领和推动“文明城”建设的态势格局。

  ——这也是为什么西宁能蝉联最具幸福感城市的主要原因。

  更多幸福故事,西宁正在续写。

  关键词:作风建设

  是什么改变了西宁?

  答案是作风建设。

  作风建设如何深刻改变了西宁?“十佳”单位有哪些成功经验?“十差”单位又是如何直面问题奋起直追?同台比,同台晒。晒出差距,晒出效能,晒出方向,晒出目标。同时,也为每一位人民公仆晒出了一个警示牌: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

  “老百姓哪里觉得不满意,我们就从哪里改。虽然感觉肩上的担子重了,但大家的作风扎实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增强,看到老百姓高兴了、满意了,我们的方向感更强了、动力更足了、成就感满满!”

  “感恩奋进·拼搏赶超深刻改变了西宁!作风建设深刻改变了西宁!”

  西宁的变化有目共睹。

  变在哪里?理念在变,观念在变,干部作风在转变,百姓的幸福感也在变。

  “2021年以来,从全市选派了50多名干部组成了10个作风巡查组,对全市各个县区、职能部门进行明察暗访。”2021年3月份,市政府干部祁延民和从其他部门抽调的同事一起踏上了作风巡查的征程。

  不打招呼、不发通知、不定路线、不听汇报、不用陪同,从全市范围内选取50多名经验丰富、作风顽强、公道正派的巡查干部,围绕推动落实全市重点工作、优化营商环境建设、提升行政服务效能、包保重点项目、包保重点企业责任落实等重点,接受问题反映、开展明察暗访,将企业和群众反映的“问题清单”,转变为“督办清单”。

  “老百姓都在观望——你们到底行不行?能不能解决问题?还有的怕反映了问题后,问题解决不了反倒被报复。”第一巡查组一位负责人回忆说。

  10个巡查组把各职能部门与公共服务机构作为必谈必访的对象,每到一处,巡查组都会在办事窗口、街道社区等醒目位置公布巡查电话。2021年8月以来,西宁市各机关科室、基层站所、公共服务企业的服务窗口,均张贴摆放“西宁评议”二维码,扫码评议已覆盖全市3231家机构单位。群众扫描即可对办事过程作出“满意”或“不满意”的评价,结果直接录入全市平台数据库。

  据统计,西宁市民办事耗时压缩比从2021年年初的21%提升至38.53%,办事平均跑动次数从1.5次缩减至0.996次。西宁评议“不满意”评价从起初每天20多件,到如今两三天都难遇到,满意度超过99%,群众获得感明显增强。

  随着一起起干部作风问题的整改,经过一年多的不懈实践,全市发展环境进一步好转,作风建设的清风扑面而来。

  以作风建设开局起步,以能力建设夯基垒台,西宁的未来一定会越来越好!

  关键词:绿色发展

  雪山之王雪豹来了!鸟中大熊猫黑颈鹤来了!荒漠猫来了!紧接着,“四不像”中华鬣羚也来了!

  野生动物的回归,是生态向好的最有力证明。近年来,野生动物成为生态改善的风向标、“代言人”,这一观念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生态环境好不好,鸟类用翅膀来投票,野生动物用脚来丈量,哪里生态好它们就飞向哪里、迁徙到哪里。人口密集的城市出现野生动物,实属让大家开了眼界。

  生态环保,国之大者。

  被誉为母亲河的湟水河不仅贯穿西宁城,还惠及全省40%的人口。自2018年12月湟水湿地公园正式成为国家级湿地公园以来,相继实施了湟水河河道综合治理、北川河生态河道建设、宁湖景观改造、海湖湿地海绵化改造等项目,总投资超20亿元,建成了海湖湿地、宁湖湿地和北川河湿地三大片区,湿地率从47.5%提高到64.67%,成为青藏高原融生态保护、环境教育、自然体验、观光旅游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城市湿地公园。

  西宁拿出最大的决心、最硬的手腕、最强的魄力,毅然打响了生态保卫战。

  近期发布的《2021年青海省各市州生态文明建设年度评价结果公报》显示,西宁绿色发展指数为86.71,居我省八个市州首位。

  数据显示:2022年1月至9月,在168个重点城市空气质量变化排名中,西宁市空气质量改善幅度排全国第十名,8月、9月空气质量优良率均为100%,上半年县级以上城镇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质达标率为100%。五年来,27个公园游园建成开放,新改建110处街头绿地,每年日渐增多的绿色,让西宁人惊喜连连。

  在全市先后创建绿色邮政网点、绿色餐厅、绿色矿山、绿色节约型机关单位,市级绿色商场、市级绿色学校、市级绿色社区等;积极推进绿色建筑,全市城镇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超过60.5%;垃圾分类、低碳出行,绿色理念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人成了绿色行动的践行者、推动者,实现了环境升级。保护绿色生态、发展绿色经济、追求绿色生活,日新月异的高原古城西宁,正坚定地走在绿色发展路上。

  关键词:抗击疫情

  2022年,对于西宁来说,殊为不易。

  几轮疫情来势汹汹,一声命令,许多人奔赴一线。

  过去的这一年,让西宁人的心拧得更紧了。时间回到2022年10月底,全市各区相继实施了居家工作生活等措施。

  此后,主城区每一条街道和每一栋楼宇,既是保卫西宁的大后方,也是全民攻坚战的无形前线。从每一位社区干部的大喇叭到每一个西宁人的朋友圈,大家事不避难,迎难而上。

  过去的一幕幕像电影镜头一样在我们的脑中闪现时,时光已经流逝,但刻在我们心灵深处的温情、坚强、勇气、担当、家国情怀、医者仁心,所有人性中的善与美,都在这场疫情中展现无遗,这是青藏高原和西宁人民永远屹立不倒的强大精神力量。广大群众称赞它为:高原精神,堪比日月!

  危急时刻,市委一声号召,全市共组建277个临时党组织、130个党员民生服务组,成立727个小区“值守小分队”、774个商超“守点小分队”、802个街面“劝导小分队”,织起了“一点一分队,管控有秩序”的人员“管控网”,让广大党员干部在疫情斗争中历练成长,有力推进疫情防控各项工作。

  与此同时,全市3882支志愿服务队,3万余名志愿者深入全市7个县区、75个街道、1093个社区(村),参与值守卡点、分发物资、排查防控等疫情防控志愿服务,为构筑群防群治的严密防线贡献志愿服务力量。176个社区迅速行动,万余名社区干部织密防控网络,守牢群众家门口的“第一道防线”。

  在这场全民战疫中,我们深切感受到——

  最伟大的力量是齐心协力,最坚强的后盾是人民群众。

  过去的这一年,我们见证了西宁人的感恩奋进和默默坚守。

  “西宁好样的,谢谢为此付出过辛劳的一线工作人员!”“那个充满活力的西宁回来了!”记者采访中,很多市民十分感慨。

  从城东区到城北区,从社区到街道,从农贸市场到各大商超,那个生机勃勃的西宁正在有序恢复。

  过去的这一年,我们有很多的关键词,也有很多的话想说。

  过去的这一年,我们在难忘的岁月中成长,在感动感恩中奋进前行。

  2023年已经到来,更多的故事将从这里续写,感恩奋进·拼搏赶超,现代美丽幸福大西宁正拔节生长。

  2023年,我们一起期待,更多西宁故事我们一起见证,新的更大奇迹大家一起创造。

  祝福西宁!

牧民群众身边温暖的司法人 ——记2022年度“全国三八红旗手”更藏卓玛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从全国优秀“人民Qhnews.Com
西宁市疫情防控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召开 陈瑞峰石建平讲话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2月22日,Qhnews.Com
省委常委会召开会议 陈刚主持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2月22日上午,Qhnews.Com
海西:稳笔着墨交出高质量发展“成绩单”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2月20日,记者从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2022年,海西州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全州经济发展实现逆势攀升。全州地区生产总值达842.Qh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