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关键在于补齐“精神短板”

31.01.2018  08:36

  青海新闻网讯 日前,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印发通知,部署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省徐州市考察时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以进一步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升农民精神风貌。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为此,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着力解决精准扶贫工作中存在的各种困难和问题。然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乡村振兴发展,重点是什么、切入点又是什么?笔者认为,首当其冲的还是要补齐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农村牧区群众的“精神短板”,凝聚农牧民群众的精气神、提升农牧民的精神风貌。

  补齐“精神短板”,就要增强农牧民的自信心,切实把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众所周知,由于农村衣食住行等方面条件相比城市还有差距,所以农牧民特别是贫困地区的农牧民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精神短板”,有一种莫名的自卑心理,甚至有人认为自己比城里人“矮半截”。因此,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当务之急就是要增强农牧民的自信心,通过大力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来提振农牧民的精气神。要运用农牧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大力倡导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农牧民群众不断增强“四个自信”;要破除封建思想、陈规旧俗,持续推进移风易俗、倡树文明新风;要大力推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不断丰富农牧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切实把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补齐“精神短板”,就要着力培育新型农牧民,引导农牧民学好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技能和本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是基础和前提。但是,由于农牧民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获取各种致富信息不同程度存在慢而少的情况,发展农村经济可能一时“一没资金、二没技术”,所以脱贫致富奔小康就会少信心、短底气。因此,要想推动乡村牧区振兴发展,就要引导群众学好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能耐,引导他们摒弃“等靠要”思想,努力学习农牧业新技术,增强自身造血功能。特别是要培育适应新时代的新型农牧民,帮助他们体认“互联网+农牧业”思维模式,通过网络改变传统农牧业生产方式,在推动发展、带动致富这一过程中,让农民群众焕发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共同为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小康作出新贡献。

我省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9400元
  青海新闻网讯 记者从日前召开的全省农牧业工作会议上获悉,去年我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9462元,同比增长9.Qhnews.Com
果洛生态畜牧业合作社盈余分红连续两年突破千万元
  近日,记者从果洛藏族自治州农牧局了解到,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