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变背后,是坚韧不拔的推进

07.05.2018  09:45

  青海新闻网讯 盈盈清水,碧浪清波,婉转萦回。

  你听,不远处,是谁在唱一首欢快的歌?你看,绿荫下,是谁奔腾在满目春光里?是她们,是黄河上游的重要支流、青海人的母亲河——湟水河及其南川河、北川河等支流,她们脱胎换骨、迎来了青春的再次绽放……

  一直以来,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高度关注湟水流域综合治理工作、“清水入城”工程。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晓部署、调研、督导、推动的脚步从未停歇过。打造绿色发展样板城市、建设“河湖清”行动的号角响彻西宁,按照省市主要领导的要求,我市忠实践行“两个绝对”,全面落实“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加快“四个转变”,实施“五四战略”,深刻认识“生态似水、发展如舟”,坚持生态优先、发展率先、精神领先,持之以恒从治理河道入手,打造出更加优良的水生态环境,奋力建设新时代幸福西宁,不断提高市民的幸福指数。

  和着春天的脚步,又一喜讯从北京传来:西宁荣膺国家水生态文明城市称号!

  湟水河,从过去的脏乱臭、名副其实的“黄水”,蜕变成清澈靓丽、人水和谐的“生态廊道、景观带、最受市民喜爱的休闲绿色河道”,巨变的背后,是坚韧不拔的推进、是不断创新突破的勇气,是一场力破“水资源短缺、水生态脆弱、水环境质量不高”难题的自我革命。

  一场发展理念的深刻嬗变

  生态似水,发展如舟!理念一新天地宽。

  新的理念引领新的思路,新的思路形成新的决策。

  在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的今天,如何更好地治理湟水河,让市民群众世世代代享有母亲河的生态红利?需要我们确立新的理念,做出新的回答。两年多来,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晓始终关注湟水河治理情况,部署、调研、督导、推动的脚步从未停歇——就水生态文明建设、湟水河治理王晓作出批示20多次。同时,政府和有关部门还邀请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家学者和专门力量专题开展调研、把脉问诊、寻根探底,锲而不舍地攻克难关,解决了影响河流治理的一些深层次问题。

  我市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青海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生态保护优先和绿色发展理念,大力推进美丽西宁建设。2016年11月,西宁市第十四次党代会的召开,开启了打造绿色发展样板城市、建设幸福西宁的新征程。2017年3月26日,市委市政府印发了《关于建设绿色发展样板城市的实施意见》,提出“河湖清”建设行动,对湟水河及全市河道治理作出系统部署。

  近几年,我市将“河湖清”建设行动作为打造绿色发展样板城市的重要建设内容,探索出了一条青藏高原地区缺水城市水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模式。3年时间,实施13类42项具有高原特色、集水生态修复和水文化展示为一体的重点水生态文明建设工程。“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西宁市在行动;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大地园林化的美景徐徐展现,夏都的河湖清水面上倒映着幸福西宁……

  “两年来,我感觉最深刻的变化是理念的转变。”西宁市水政水资源办公室负责人颇为感慨地说,在打造绿色发展样板城市、建设幸福西宁进程中,我市干部群众共同保护水生态环境,生态优先的理念深入人心,成为共识。

  告别黄色:那一刻令人难忘

  【眼前的惊艳】蓝天白云,绿意盎然,湟水河上一个个景观大水面首尾相连,好一幅“西宁外滩”美景;湟水河支流北川河上,人们开挖出了六大人工湖,它们既是靓丽景观,又是空气调节器,北川河综合整治工程部分区域将在今年对市民开放;湟水河另一支流南川河上,大水面已成为了西宁市中心一道亮丽风景线……

  湟水河以母亲般的宽广胸怀,拥抱着流域3200平方公里的土地,她用清冽甘甜、乳汁般的河水,无私地养育了全省一半多的人口。然而,随着城市骨架的不断拉升、城市工业的粗放成长、居民用水的与日俱增,湟水河的水量日见下降,且携带着无数泥沙奔流而下,昔日的湟水河变成了市民口中的“黄水河”。非法采砂、污水排放,让湟水河不堪重负。让“黄水河”变成“清水河”,曾经是市民们难以想象的事情,也是摆在有关部门面前的一道难题。

  【经典时刻】回望三条河的综合整治及改造过程,我们发现,一个个经典时刻值得我们铭记!

  ——实施湟水河治理中的项目之一“清水入城”工程,2012年从湟中县大南川水库电站尾水引清水到南川河,并采取暗槽引水、全面清淤、建钢制溢流坝等措施,为市民奉献出清亮的南川河大水面。

  ——2014年8月25日,上千年来始终沿着一条河道奔涌的北川河在这一天改变了其原有轨迹,由单河道华丽转身为双河道!经过全力建设,北川河上六大人工湖已呈现出小“天空之境”的效果。

  ——2016年,湟水河城区段水生态综合治理工程得到实施,2017年一开春,人们欣喜地发现,湟水河慢慢变清了!工程首先实施了分水工程,将原来的河道分成两个河道,即景观河道和泄洪河道;其次,把清澈中水注入主河道,这个清水主要来源于西宁市再生水厂,实现了水资源的再生利用;第三,把大寺沟、火烧沟、朝阳电沟、南川河等的注入水流直接引入泄洪河道,让景观河道的水清澈见底;第四,修建了14级液压升降坝,让上游泥沙一级级得到沉淀,河水越来越清澈……

  截至目前,全市已完成河道治理113公里,形成景观水面137万平方米,初步打造了由海湖、宁湖、北川湿地公园组成的508.7公顷湟水国家湿地公园,营造出“绿意盎然、水韵悠长”的城乡水生态风貌。

  惊艳背后:凝聚无数智慧和汗水

  【定格这一刻】这是一组拍摄于湟水河畔的图片,干净清澈的湟水河在阳光的映照下,显得妩媚可亲,娇柔动人。照片的拍摄者是市民田先生,他对记者说,多少年来改变“黄水”面貌是每一个青海人的心愿,他一定要用手中的相机定格这一对西宁有着重大意义的时刻。

  湟水河污染如“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而治理湟水河就如“十年磨剑非一日之功”。截污纳管、关闭沿河采砂场、关闭小水电厂、治理农村面源污染等众多措施的采取,换来了今天的巨大变化,今天湟水河水质向好趋势较为明显,小峡口出境断面水质达标率从2010年的58.8%提高到2016年的83.3%,2017年5月份起连续达到四类水要求。

  【措施回放】我市于2015年11月在全省率先实行河长制,目前共设各级河长953名,建立了四级河长制组织体系。将湟水河(西宁段)、北川河、南川河及其他支流共计65条河流纳入管理的同时,将3座大中型水库、18处万亩灌区、4处全国重要饮用水水源地、1处重要湿地也一并纳入管理,实现了涉水区域的全覆盖。全面推进水环境治理。投资4.3亿元实施湟水河城区段水生态综合治理工程,全线河道疏浚近30万立方米,形成14级近30万平方米连续蓄积的水面,统筹实施绿道建设、绿化提升、夜景亮化等工程,基本实现了“水清、流畅、岸绿、景美”的治理目标。加快实施北川河核心段综合治理,建设生态河道5.6公里、水域面积95万平方米、绿地景观79万平方米。完成南川河(谢家寨桥—大南川水库引水口段)河道治理工程。全面推进水污染防治,敷设污水截污及排水管道1440公里,整治湟水流域排污口668个,全面推进城区排水管网雨污分流,已建成污水处理厂11座,再生水厂2座,全市生活污水日处理能力达到37.2万吨,再生水日生产能力为5.5万吨。全面推进水生态修复。截至目前,共治理小流域144条、水土流失面积1339平方公里,每年减少入河泥沙168万吨。

  “春江水暖鸭先知”。水生态环境的改善,最先表现出来的就是土著鱼类的现身!市民欣喜地看到,湟水河里出现了拟鲶高原鳅,还有黄河裸裂尻鱼和花斑裸鲤的身影。同时,湟水河和北川河野生水鸟种类和数量也增多了,鸳鸯、罗纹鸭、银鸥、凤头、小、鸬鹚、池鹭、黑水鸡、大白鹭等异地水鸟在湿地公园内栖息,这里呈现出一幅幅人鸟和谐相处的美好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