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废为宝”显创意 藏毯产业进入资源化再生利用模式

06.06.2018  12:30

  青海新闻网讯(本网记者 樊永涛 摄影报道)从2003年青海省委省政府首次提出把藏毯作为重点产业进行扶持和培育,历经15年,藏毯产业成长为青海省支柱产业之一,积极助推着青海的经济社会发展。

  近年来,青海省藏毯制造企业迅速发展,如何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绒毛、废布料等边角料“变废为宝”,成为了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据记者了解,目前我省大多数藏毯生产企业的大量的废旧纺织品却大都被当作垃圾掩埋、焚烧,这既造成了资源浪费,又污染了环境。在2018中国(青海)藏毯国际展览会上,传来了让人欣慰的好消息。

“人工生态界面修复系统”展位

  在藏毯展览会广场展示区,一款名叫“人工生态界面修复系统”的创新产品吸引了记者的注意,据该企业高级工程师裴茂青介绍,“人工生态界面修复系统”,是利用废纺、生物质纤维等材料经过无害化处理,通过特殊工艺合成具有生态功能的基材。该款产品与生态工程物种的种植技术结合,形成人工合成生态界面修复系统,具有“医疗植皮式”修复的特点,对于水土保持、荒漠化治理、矿山修复等工程中难以通过传统绿化方式的覆绿“土壤空气界面”,具有突破性的应用效果。

利用废纺、生物质纤维等材料生产的羊毛毡

  裴茂青告诉记者,“人工生态界面修复系统”不仅具有人工痕迹弱,外观均为植物体和植物纤维,复合功能多样,景观和净水功能兼具,可在不影响防洪要求,不改造原有水利工程结构的情况下快速营建湿地生态系统等特点,还具有生态修复周期缩短,目前生态修复项目一般合约周期为2-3年,该产品见效期在1-2年,无二次污染,自身具备可降解性,也使其最终与生态系统可以进行融合,消除人工修复的痕迹,经济性高,成本为相似产品的三分之一,生产、运输、施工便捷等优势。“目前我们公司已经和省内大型藏毯企业达成共识,已初步开始回收废弃边角料,藏毯产业进入资源化再生利用模式。”裴茂青说。

裴茂青展示产品

  废旧纺织品的“归宿”正在从垃圾桶变成“回收箱”,“人工生态界面修复系统”让废旧纺织品回收和利用有了喜人的探索成绩,产业循环经济发展被提上日程,可持续发展理念深入人心,藏毯产业作为其中的一份子也不能置身事外,规模化、现代化、市场化、经济化都将成为未来藏毯产业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