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产业 促保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稳定粮食生产和推进乡村振兴。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抓好油料生产,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完善农资保供稳价应对机制。加强农田水利和高标准农田等基础设施建设。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坚决防止出现规模性返贫。
连日来,我省出席全国两会的代表委员立足青海实际,围绕如何更好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展开了积极热烈的讨论。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畜牧业作为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在乡村振兴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仁青扎西代表说,近年来,在青海省的广袤草原上,生态畜牧业合作社让草原儿女搭上了“小康车”,奔向全面振兴路。下一步,我们要以现代生态畜牧业发展为抓手,以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扶持鼓励专业合作社,做优做强传统优势产业,系统地开展合作社创办运营、财务管理、创新发展等相关知识培训,培育一批敢想、敢干、会干、能干的,具有现代理念的专业合作社带头人,为合作社发展提供必要的人才支撑;邀请各方面专家深入实地走访合作社,进行技术咨询、业务指导等,不断提升合作社质量和水平,逐步把合作社打造成技术精良、运作规范、经营先进、引领当地经济发展的领头雁;在实施畜产品质量认证服务上多谋出路,在提高本地畜产品质量的基础上,加大畜产品深加工以及其他二、三产业的发展能力,打造自主品牌,拓宽经营渠道,增强营销能力,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使花石峡镇展现出农牧业更强、农牧区更美、农牧民更富的美丽画卷。
毕生龙代表认为,畜牧业是广大农牧民群众在乡村振兴道路上致富增收的重要途径。农业有基础,牧业有优势,农牧联动有出路。近年来,贵德县依托农牧结合、草畜结合的天然条件,以“种养结合、农牧互补、循环利用”为发展思路,促进生态生产生活良性循环,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未来,要围绕乡村振兴目标,立足实际,因地制宜,把产业振兴作为基础和关键,科学制定规划,合理安排分工,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既做大做强村集体经济,又带动农牧民个人致富。同时,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以奋力推进青海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为契机,农牧并重,逐步建立一条以粮带草、以草促牧、以牧聚肥、以肥返田的循环产业链条,打造高原特色农牧产业融合带,促进农牧业循环发展,推动畜牧业由粗放型向效益型转变。建议对西部省份在人才、科技、机械操作、维修等方面的政策扶持力度上给予适当倾斜,促进农牧业循环经济高质量发展。
王舰委员表示,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重大抓手。虽然通过脱贫攻坚,青海的农村公路、人畜饮水、电网改造、通信设施建设都有较大提升,但相对城镇而言总体落后,特别是脱贫地区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仍需完善,同时农村的教育、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供给和社会保障能力亟需提升。建议加大对农牧区乡村环境卫生整治的经费保障,适当增加基层环卫经费,加大农牧区和搬迁安置区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设施项目扶持力度,在乡镇或集中安置点设立垃圾中转站,降低清运成本。进一步改善公共服务,特别要在强化农牧区教育、文化、医疗卫生上下功夫,着力解决好当前农牧区全科医生、合格教师人才短缺,文化生活单一等问题,加快推进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均等化发展,提升公共服务质量。深化对口支援工作,谋划实施一批强基础、惠民生、管长远的重大对口支援项目,重点加强教育、医疗、产业等领域的智力支援合作,借助对口援青省市的优势,进一步改善我省农牧区基础设施条件,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巧借外智外力推动乡村振兴,促进支援工作的互利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