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创“一优两高”新局面 聚焦全省两会】 委员提案上会 民生仍是主料

26.01.2019  08:33

  青海新闻网讯 今日,青海省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开幕。来自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政协委员齐聚一堂,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美丽新青海建言献策。快来看看,委员们都精心准备了哪些提案吧!

  加强保健品营销乱象管控

  现状:近年来,我省以会议营销方式销售各类保健品的经营行为日益增多,部分不法经营者为了赚取高额利润,多针对老年群体,并以虚假宣传、许诺分红、免费旅游等违规手段实施非法营销,引发很多老年人家属的消费投诉,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与市场监管的难点。

  省政协委员赵成茂建议: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尽快制定出台规范保健品销售经验行为的指导文件,明确保健品销售人员的准入条件,建立培训记录和从业档案,让市场管理和治安执法人员在监管过程中有章可托、有迹可循;加大巡防巡查力度,规范营销会议和健康讲座;严格实行保健食品经营许可准入制度,严厉打击违法会销行为,举办保健食品的宣传会、推介会、说明会等,应到当地市场监管和治安执法部门报备,对涉及虚假宣传、传销诈骗等违法行为保健品经营企业,依法依规予以处罚取缔,对涉嫌构成犯罪的企业经营者和销售人员,坚决依法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其法律责任。

  加大科技攻关 种出更多特色菜

  现状:青海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和气候资源,海拔高、气压低、空气干燥、紫外线辐射充足,大大减少了多数蔬菜病虫害发生,是蔬菜种植的理想之地,生产的乐都长辣椒、循化线辣椒、大通鸡腿葱、格尔木莴苣、兴海白萝卜等蔬菜产品深受欢迎,供不应求,由于缺乏抗逆性品种,栽培设施规划设计不合理、建筑标准低、建造不规范、环境调控手段不足,生产的蔬菜产品裂变性大、品相差,生产规模小,资源优势未能转化为经济优势。

  九三青海省委建议:按照青海高原气候地理特点,开展名特优蔬菜品种的筛选,选育出高抗逆性的优良品种;集中省内外的技术力量,对栽培设施保温增温设备、材料和生产关键技术集成研究,制定高寒区设施设计建造标准和蔬菜设施栽培技术规范,增强技术支撑,提高生产技术水平。

  支持鼓励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

  现状:近年来,我省农牧区建设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但农牧区基础设施仍然薄弱,农牧区环境和生态问题依然突出,乡村发展整体水平亟待提升,乡村治理体系和能力亟待强化。这种局面存在的原因之一就是高素质人才缺乏。尽管我省近十年来的高考升学率已高达80%以上,但是大学生、研究生完成学业后返乡就业创业者寥寥无几。

  省政协委员谷晓恒建议:加强大学生就业观念教育,政府有关部门要加大宣传力度,面向个人、家庭开展就业观念宣传教育,努力营造大学生返乡创业、振兴家乡经济的社会氛围;加大政策引导和扶持力度,政府要制定相应政策,积极鼓励广大学生返乡创业,振兴乡村建设;开展乡村就业创业培训,高校要承担起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责任,通过多种方式、途径,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了解社会、了解农牧区,积累社会经验,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政府要面向广大牧区相关部门和农牧民提供培训,让乡村工作人员及农牧民了解国家“双创”政策,掌握现代化知识,提升综合素养,为大学生返乡创业创设良好氛围。

  降低门槛发展社会组织

  现状:近年来,我省社会组织发展取得显著成果,在加快社会建设、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社会组织建设与管理任务还很重,还存在体制不健全、支持引导力度不够、自身建设能力薄弱、监督和管理措施和还有待进一步加强等问题。

  民建青海省委建议:统筹推进社会组织发展,转变政府的社会治理理念,在3年到5年内逐步将部分公共服务职能,转移给具备一定承接能力的社会组织;简化登记程序,在四类社会组织直接登记的基础上,进一步降低登记门槛,简化登记和审批手续;推进政社分离,将主要精力集中在政策制定和做好监管上,完善相关政策措施,提升社会组织专业化服务能力,加强全方位监管;加强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加强社会组织自身管理,并积极推进社会组织宣传工作。

  加快海湖新区儿童医院建设

  现状:西宁市海湖新区已居住10万人以上,随着更多住宅小区建成,海湖新区人口将达到20万人以上。海湖新区的大部分住户是年轻人,但专门的儿童医院缺乏,从海湖新区到青海省妇女和儿童医院路程在10公里到20公里间,海湖新区的儿童就医十分不便,二孩增多在海湖新区新建儿童医院势在必行。

  省政协委员阿兰建议:加快推进海湖新区新建儿童医院规划与立项步伐;推进西宁市区医院调整布局进程,及时解决海湖新区儿童就医问题;引进民营医院和省外医院落户海湖新区。

  加快发展婴幼儿托育服务

  现状:“托育难”已成为年轻父母的一项难题,尤其随着二孩政策的全面实施,所有家庭都会面临着谁来照顾孩子的问题。然而,教育部门规定幼儿园只能招收三岁以上儿童,三岁以下婴幼儿的托育成为年轻家庭都需要破解的一道难题。尽管市场上有一些以早教名义顺带进行早托服务的民办机构,但在环境、卫生、师资方面良莠不齐,且价格不菲。

  省政协委员韩小梅建议:建立由政府主导、教育部门和卫生部门分工负责,有关部门协调配合的三岁以下婴幼儿早期教育管理体制,规划托幼机构并配套相关政策,将三岁以下的婴幼儿托幼机构建设纳入教育建设整体规划,并制定托育机构的准入标准和规范,对托育机构的场地、设施、师资、卫生、消防安全等提出明确要求;鼓励有条件的用人单位建立面向职工的托儿所,鼓励兴办民营婴幼儿托育机构,支持早教机构与企业开展托育服务等,并由相关部门负责监管;仿照社区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建立政府主导的社区托育服务点,尝试建立“婴幼儿日间照料中心”;加大对婴幼儿托育工作人员的培养力度,在婴幼儿护理和教育方面培养专门人才。

  开展“禁磷”“控塑”“治筷”等民生环保行动

  现状:随着工业化、城镇化以及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大量生活垃圾得不到及时有效处理,垃圾由城市向农村、向更多的“净地”转移,造成水质、空气、土壤和农作物污染问题,垃圾治理问题成为西宁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进“一优两高”的短板。

  省政协委员曹幼平:开展“禁磷”行动,采取源头控制、过程管控、签订“禁磷”责任书、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和严查责任落实等手段,定期严查所有签订责任书的企业、酒店等,禁止使用含磷洗涤用品;开展“控塑”行动,通过强化宣传教育和源头治理,提高对“白色污染”危害的认识,对生产塑料袋等同类产品的企业,和销售、使用的集贸市场、商店、超市开展专项执法检查,对不履行“控塑”责任者给予严厉处罚;开展“治筷”行动,通过广泛宣传提高市民意识,培养自觉行动,并落实责任,与餐饮企业签订“治筷”责任书,确保责任全面落实。

  尽快打通南绕城高速至民和段

  现状:根据西宁—海东一体化建设的需要,围绕国家实施“兰西城市群”等战略部署,重点打通区域对外交通通道,构建内连外畅的区域主干路网,逐步形成横贯三川、惠及三农、辅助旅游的“一轴、两带、六纵、六横、两环”的公路路网。

  省政协委员焦环玉建议:加快推进西宁、海东一体化发展,实现大交通一体化建设,将南绕城高速向东延伸至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将京藏高速G6北移,既可将京藏高速G6作为快速路使用,还可增加西宁至海东的快速通道,进一步带动西宁、海东及沿线乡镇的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