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东召开第一次旅游发展大会 目标全力建成旅游大市

31.10.2015  09:11

 海东市第一次旅游发展大会现场

   (记者 孔令磊 摄影报道) 10月28日至29日,海东市第一次旅游发展大会在循化县召开,此次大会旨在贯彻落实全省第六次旅游发展大会精神,回顾总结“十二五”期间该市旅游业发展成就,安排部署“十三五”旅游业发展工作,进一步推动海东市旅游业实现更大发展。会上,海东市政府与省级金融机构、海东市文广旅游局与有关企业签订了旅游发展合作框架协议。

  海东市地处西宁、兰州两大省会城市之间,是青藏高原的东部门户,历史、民族、宗教和自然生态等文化资源丰富多彩,近年来,海东市上下凝心聚力、积极作为,掀起了谋旅游、抓旅游、兴旅游的发展热潮,旅游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到“十二五”末,累计接待游客可达3600万人次,可实现旅游累计收入95亿元。海东市旅游基础设施条件也在不断改善,主要景区的道路、通讯、供水、绿化、美化等条件明显改善,民俗旅游、生态旅游、宗教旅游、人类古文化旅游和黄河风情旅游五大旅游产品系列逐步完善,成为该市旅游业快速发展的重要支撑。海东市目前拥有A级景区17处、旅行社14家、旅游文化从业人员1.7万余人。

  此外,国家和省上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为海东市加快旅游业发展提供了十分难得的机遇,以交通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为加快旅游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大美青海·风情海东”的旅游形象,提升了该市旅游品牌的影响力,为海东旅游要素的配置发挥了重要作用。

  面对即将到来的“十三五”,大会也做了重点部署,首先将打造优势品牌,着力打造以5A级为标准的互助土族故土园、循化撒拉族绿色家园、瞿昙寺等3个核心景区,其中将启动中国撒拉族绿色家园5A级景区创建工作,2020年完成创建任务。2016年完成互助土族故土园5A级景区创建工作并挂牌。其次大力提升旅游文化含量,有效推进产业融合发展。海东作为青海河湟文化的发祥地,历史遗存众多,文化资源丰富,要把提升文化内涵贯穿到旅游业发展的全过程,同时,要加快推进旅游与其它产业的融合发展。“十三五”期间,海东市旅游业发展的目标是走在全省前列,全力建成旅游大市。旅游人数和旅游综合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4%和20%以上。接待游客达到13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到70亿元,旅游业增加值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5%,旅游业直接就业人数达到2.5万人以上。

  会议期间,参会人员还前往循化县撒拉印象城、波浪滩生态旅游观光园、“黄河彩篮”现代农业观光旅游基地进行观摩参观。

参会人员参观撒拉印象城

参会人员参观撒拉印象城

波浪滩生态旅游观光园负责人介绍该景区建设情况

参会人员参观“黄河彩篮”现代农业观光旅游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