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东市第一次旅游发展大会召开 吹响旅游升级强市号角

30.10.2015  15:19

   10月28日至29日,海东市召开全市第一次旅游发展大会。本次大会旨在深入贯彻落实全省第六次旅游发展大会精神,回顾总结海东市“十二五”旅游业发展成就,谋划安排“十三五”旅游业发展工作,进一步动员全市上下抢抓机遇,开拓创新,扎实工作,推动全市旅游业实现更大发展,成为战略性支柱产业和群众满意的现代服务业。

  市委书记于丛乐主持会议并作重要讲话。市委副书记、市长鸟成云代表市委市政府回顾总结了海东旅游业“十二五”发展成绩,提出了“十三五”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思路目标、重点工作和具体举措。省旅游局韩国荣副局长对海东旅游业今后的发展提出了要求。省有关厅局领导及各相关银行、企业的负责人,市县区及市直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了会议。会上,市政府与省级金融机构、市文广旅游局与有关企业签订了旅游发展合作框架协议。

  10月29日上午,海东市第一次旅游发展大会参会人员,前往循化县撒拉印象城、波浪滩生态旅游观光园、“黄河彩篮”现代农业观光旅游基地进行观摩参观。图为观摩团欣赏波浪滩生态旅游观光园(在建中)美景。时报记者 张国超 摄

  于丛乐指出,旅游业是世界经济中持续、高速、稳定增长的重要战略性、支柱性、综合性产业,目前已成为我国经济转型升级、促进消费、拉动内需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海东要借大势之机,举全市之力,将“大美青海·风情海东”和“极地门户·青藏首站”形象全面推向全国、推向世界。当前,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布局正在深入谋划、扎实推进。海东是古丝绸南路和内地进入青藏的咽喉之地,当前又是国家新型城镇化和重点开发地区,一定要积极主动融入国家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和省委省政府“旅游名省”战略,为承接拉动、创新驱动做好全面准备,借势借力推动旅游业大发展、快发展。我们已经与一些中亚、西亚国家开启了交流合作之路,随着将来人文交流的扩大和青藏高原东部国际物流商贸中心及内陆自贸区的运行,海东旅游业必将托衬起欣欣向荣的春天。

  于丛乐要求,我们要在发展理念、发展举措、发展路径上实现大的转变。各县(区)、各部门在谋划旅游业发展当中,一定要和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结合起来、和新“四化”加绿色化建设结合起来、和河湟文化的挖掘结合起来、和生态文明先行区建设结合起来、和扶贫开发结合起来、和改革创新结合起来,在解放思想和创新体制机制上下功夫、在统筹旅游和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上下功夫、在投融资和落实项目上下功夫、在扶持壮大旅游实体经济上下功夫、在提升旅游业服务管理能力上下功夫、在旅游品牌建设和宣传推介上下功夫,坚定走“旅游+”的路子,努力实现旅游+文化、+体育、+金融、+扶贫、+生态、+基础设施、+互联网等等。这“六个结合”“六个下功夫”和“七个旅游+”是我们要常抓不懈、久久为功的大事,希望大家很好把握,真正贯彻到工作中去。我们一定要做好旅游业与扶贫开发相结合的文章,要把发展旅游业作为解决贫困的重要途径,充分发挥旅游业的综合带动作用。

  于丛乐强调,全面加快旅游业发展,实现既定目标任务艰巨、工作繁重,必须要加强组织领导,最大程度地增强推动力、执行力。市县(区)旅游业发展领导小组要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及时研究工作、解决问题;“一把手”要确保投入足够的精力,充分发挥好领导、协调作用;分管领导要尽职履责,全力推动;相关部门要步调一致,积极配合。市考核办要加大对旅游业发展考核的权重;市委市政府督查室要加大督办力度,及时通报工作落实情况。

  鸟成云认为,近年来,全市上下凝心聚力、积极作为,掀起了谋旅游、抓旅游、兴旅游的发展热潮,旅游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一是旅游经济总量快速增长;二是旅游基础设施条件不断提升;三是旅游产品体系逐步完善;四是旅游拉动作用显著增强;五是旅游市场营销成效明显;六是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实现新突破。就海东市而言,加快发展旅游产业,既有资源的优势,也有政策的机遇,同时也具备了一定的基础条件。国家和省上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为海东市加快旅游业发展提供了十分难得的机遇,以交通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为加快旅游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大美青海·风情海东”的旅游形象,提升了海东市旅游品牌的影响力,“三大历史任务”的建设,为海东旅游要素的配置发挥了重要作用。

  鸟成云要求,围绕“十三五”海东旅游发展的总体思路和主要目标,要重点抓好以下工作:一要紧盯建设旅游大产业的目标,科学编制发展规划。加快发展旅游业,必须坚持规划先行,发挥好规划的指导引领作用。二要突出项目带动,加快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基础设施水平决定着一个地区旅游业的发展水平。我们要进一步加强景区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建设,为旅游业的跨越式发展提供良好条件。三要加强景区建设,打造优势品牌。坚持市县(区)共建,各部门全力合作,着力打造以5A级为标准的互助土族故土园、循化撒拉族绿色家园、瞿昙寺等3个核心景区,在凸显景区特色上下功夫,形成支撑“大美青海·风情海东”形象品牌的景区。启动中国撒拉族绿色家园5A级景区创建工作,2020年完成创建任务。2016年完成互助土族故土园5A级景区创建工作并挂牌。由市上牵头,发挥县(区)主体作用,各相关部门联动,着力打造以4A级为标准的喇家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循化骆驼泉景区、十世班禅大师故居、孟达天池、互助北山、佑宁寺、黄河彩篮等7个重点景区,在完善功能上下功夫,扩大规模,提升档次。以县(区)为主,着力打造以3A级为标准的循化红光村,平安洪水泉清真寺、夏宗寺、东沟林场,乐都央宗寺、河湟碑林,民和桃花园、七里寺、天井峡,化隆岗山、百年藏庄、夏琼寺、阿河滩清真寺,互助南门峡、五峰寺景区等15个一般景区,在激活景区潜力上下功夫,使其及早融入全市旅游市场。四要大力提升旅游文化含量,有效推进产业融合发展。海东作为青海河湟文化的发祥地,历史遗存众多,文化资源丰富。要把提升文化内涵贯穿到旅游业发展的全过程,同时,要加快推进旅游与其它产业的融合发展。五要着力加强营销推介,积极拓展旅游市场。

  海东旅游业发展总体思路

  “十三五”期间,海东市将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省政府《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紧紧围绕“一带一路”战略和“努力建成旅游名省”的总目标,牢牢把握转方式、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总基调,充分发挥海东市地处河湟文化中心,旅游资源富集的优势。推动旅游资源由多头管理、粗放开发向统筹整合、集约开发转变,推动旅游产品由传统游览向现代休闲、观光、度假并重转变,推动区域性旅游向旅游目的地转变,努力扩大历史文化、民族民俗、山水生态、多元宗教、田园风光五大文化旅游品牌知名度,建设青藏高原旅游集散基地和集休闲、观光、度假、体验为一体的重要旅游目的地,打造青藏高原旅游首站城市,提升“大美青海·风情海东”品牌形象,推动全市旅游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把旅游业培育成海东市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

  海东旅游业发展主要目标:

  2016-2020年,旅游人数和旅游综合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4%和20%以上。接待游客达到13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到70亿元,旅游业增加值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5%,旅游业直接就业人数达到2.5万人以上。建成星级酒店50家以上,其中5星级2家、4星级10家。旅行社总数达到30家,导游200人。打造6个县城所在镇和官亭、高庙、瞿昙、南门峡、街子、三合、群科等13个特色旅游名镇,培育20个年营业收入过千万元的综合性旅游骨干企业。海东市旅游业发展走在全省前列,全力建成旅游大市。

  “一圈三廊道四板块”

  “十三五”期间,海东市要着力打造“一圈三廊道四板块”。“一圈”,即以乐都为核心,串连乐化路、平大路、宁互路、威北路、扎碾路、平安至牙什尕、牙什尕至循化所有景区的风情海东旅游2小时经济圈,形成在全国具有较强竞争力、吸引力、影响力的旅游目的地。“三廊道”,即喇家遗址-循化-群科新区的黄河旅游景观廊道,并向甘肃临夏、甘南,四川九寨沟、成都延伸;民和-乐都-平安的湟水河文化景观旅游廊道,并向青海湖、格尔木、西藏拉萨延伸;西宁-威远镇-互助北山的生态旅游景观廊道,并向门源、祁连、甘肃河西走廊、新疆哈密、吐鲁番、乌鲁木齐及土库曼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延伸。“四板块”,即以彩虹部落、青稞酒工业园、彩虹-古城度假村、梦幻谷游乐园、却藏寺、互助北山为主要景观的土族故土园5A级景区旅游板块;以海东工业园区、瞿昙寺、佑宁寺、白马寺、夏宗寺、洪水泉清真寺为主要景观的湟水河旅游板块;以喇家遗址、临津古渡、葡萄酒庄、卡地卡哇寺、永录珍藏馆为主要景观的金三川旅游板块;以孟达天池、撒拉族绿色家园、群科水上娱乐、拉面经济展示园、黄河彩篮为主要景观的黄河风情旅游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