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连精织“三张网”淘尽社会治理“万千事”

22.08.2019  17:20

  青海新闻网·青海新闻客户端讯  “如今村里打麻将的不见了,喝酒的越来越少了,年轻人比以前知事多了,家家户户忙着打工挣钱,比收入争光阴,村貌变了,风气更好了!”营盘台村老党员张国民乐呵呵地说。

  祁连县在农牧区基层社会治理中,突出网格化管理效能,统筹整合网格内的人、地、事、物、组织,织牢织密以党组织引领的“地网”、科技支撑的“天网”和群众参与的“人网”,为群众解难事、救急事、办实事,推动共治共建共享,有效补齐基层社会治理的短板,人民群众获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显著提升。

  坚持以村(社区)党支部为核心,网格化为基础,织密“党建+网格+网络”的基层社会治理“地网”。利用互“联网+”模式,“线上”开发含法律咨询、纠纷调处、问题反馈、政策宣传、家政服务、科技推广、在线问政等为一体的手机村(居)务通APP平台,分类建立特殊人群库、急难需求库、圆梦信息库、便民服务库等“四库”资源池,由群众“按需点单”。“线下”以社区党支部为核心,积极与“线上”有效互动对接,以“积分制”激励社区党员、网格员、志愿者,通过“机关党员进社区”“干部结对认亲”“帮扶慰问”等载体,为社区群众办理急事、难事和琐碎事,为群众“按单上菜”,给群众解难事做好事。截至目前,走访慰问贫困群众1500余人次,落实帮扶资金120余万元,帮助脱贫1504户4823人。八宝镇新城社区党支部创新“党建+基层治理”的“微心愿”平台,针对部分贫困群众“等靠要”的问题症结,将“物资帮扶”变“积分奖补”,让群众通过参与社会治理获取积分,再以“积分”兑换所需物品,激发了贫困群众内生动力。截至目前,社区“微心愿”共收到爱心帮扶资金35000多元,实现微心愿帮扶物资折价20000余元。结对帮扶、微心愿帮扶、结亲帮扶167户443人。“今天我从宣传部党员手中领到了梦寐以求的微波炉,以后有了剩饭剩菜再也不用发愁了,我虽然无儿无女,却有那么多的人关心我的生活,真的要感谢党,感谢机关党员的关心。”面对宣传部党员送来的微心愿,居住在富康小区57岁的五保户王兰英感动得眼泪汪汪。

  针对农牧区点多、线长、面广、管理半径大的县情实际,祁连县从广布“天网”救急事的角度出发,加大科技投入,投资一千余万元资金,整合重点场所、道路卡口、宗教寺院、景区景点、中小学校、金融机构、医疗单位、居民小区、森林草原等区域的视频监控设备,建成含人脸识别、车牌识别、热成像、环境监测等前端技术,融治安防控、生态监测、灾害预警、城市管理、智慧党建、智慧旅游等为一体的祁连县综合指挥调度平台,构建“全域覆盖、全网共享、全时可用、全程可控”社会治理“天网”,对火灾、汛情、地质灾害、社会治安、突发事件等险情进行实施监控,确保各类问题隐患感知在前、发现在早、控制在小。截止目前,通过“天网”破获治安案件10起,破获刑事案件2起,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20余万元,对重点区域、重点部位做到了全时监管。

  “自从当了生态管护员,收入增加了,更知道了生态环境的重要性,爱护环境就要人人做起,现在不保护好生态环境,将来吃亏的还是我们自己。”央隆乡曲库村牧民代保说。祁连县依照县情实际,编织“人网”办实事。坚持群众事情群众办,组建以环卫工人、社区志愿者、机关干部、“五老”人员、人民调解员、治保员、护林护草员、村警、村“两委”、热心群众等人员为主力的72支志愿先锋服务队、68支人民调解组织和以企业、协会、合作社、爱心公益团体、“两新”组织等社会“微细胞”组成的82支治安联防队伍,构建一张由5000余人编织的基层群防群治“人网”,全时段、不间断为群众提供扶贫济困、环境保护、城镇建设、心理疏导、家庭关爱、纠纷调处等服务,为群众解决草山地界、生产经营、婚姻家庭等事关群众“生老病死、衣食住行”方面矛盾纠纷和问题隐患,做到邻里互助、困难互帮、治安联防、平安联创,社会力量由“配角”成“主角”。截止目前,全县各类群防群治队伍化解矛盾83件,代办服务1340余人次,解决群众难事1000余件,开展志愿公益活动20余次,捐助物资折合资金10万余元。

祁连县构建社会“微组织”释放治理“大能量”
  青海新闻网·青海新闻客户端讯 祁连县立足农牧区Qhnews.Com
“掌上四合院”让居民更便利
  青海新闻网·青海新闻客户端讯 “现在我的手机微Qh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