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经济小省向生态大省、生态强省转变的 战略构想、实现路径和发展目标

05.06.2017  22:13

从全国经济总量占比、产业规模和人均收入水平等经济指标比较,青海是经济小省。但是,青海独特的地理位置、丰富的自然资源和重要的生态功能,又决定了它是全国重要的生态大省。顺应经济、社会和生态内在发展规律,把握相互作用关系,实现共生演进发展,是促进青海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从经济小省向生态大省、生态强省转变的提出,是省委对省情优势、发展特征、责任担当深刻认识和科学把握的必然选择,阐明了青海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保护建设的相互支撑转化与发展逻辑规律。

一、战略构想

强调战略着力点。从比较优势、竞争优势和核心竞争力分析,无论当前省情还是未来发展,生态就是青海发展最具活力、潜力和实力的资源,是青海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最为倚重的优势资源,保护好生态就是保护好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引擎。从经济小省向生态大省、生态强省转变的发展战略,正是强调了立足生态、突出优势、推动发展的根本要求。

构建战略思想体系。从战略高度确立了协调发展布局,就是要激发生态活力、挖掘生态潜力、发挥生态实力,强化生态建设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扩散和辐射效应,形成青海生态、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格局。从系统角度明确了协同演化的逻辑关系,就是要准确把握生态经济系统的基本矛盾,促进各子系统间的价值流、能量流、信息流和物质流良性互动,实现青海生态、经济、社会和谐共生演进。从可持续发展维度提出了发展的质量要求,就是要尊重经济、生态和社会的发展规律,通过数量与规模的增长,实现由“小”向“大”的转变,通过品质和质量的提升,实现由“大”向“强”的转变。

明确战略发展任务。从经济小省向生态大省、生态强省转变,明确了发展视野要聚焦生态环境,发展动力要发挥生态价值,发展方式要突显绿色转型,发展任务要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三者间的良性耦合,体现出遵循经济规律的科学发展,遵循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遵循社会规律的包容性发展的发展本质。

二、实现路径

青海生态安全战略地位、主体功能区规划要求和生态承载能力阈值,都决定了经济发展规模的有限性。但是,青海生态大省富集的自然资源、独特的生态功能为发展绿色经济、打造“两型”社会拓展了渠道、丰富了途径。实现从经济小省向生态大省、生态强省转变,能够加强生态与经济社会在功能和效益上的相互转化、相互促进,为经济生态化和生态经济化提供科学路径。

经济生态化发展路径。当前,青海无论是循环经济、高原特色生物等产业的蓬勃发展,还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都根植于自然资源优势、生态环境质量,得益于经济生态化的科学规划。然而,要实现青海从经济小省向生态大省、生态强省的转变,更需加强经济生态化的广度和深度。要进一步优化经济结构、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促进低碳排放,不断壮大绿色经济的数量与质量,大幅减少经济运行、社会发展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损害。同时,要不断优化顶层设计,完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提高全民生态意识,保护、建设好青海生态系统,为发展绿色经济、打造生态大省和强省奠定坚实根基。

生态经济化发展路径。生态大省、强省不仅意味着生态环境优美、自然资源富集,还意味着强大的生态优势可以生成强大的价值优势,并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支撑。一方面,要增强生态功能,提高生态承载力,并充分利用丰富的绿色资源,大力发展绿色富民产业,为社会积累更多绿色财富,让各族群众充分享受生态实惠。另一方面,随着生态文明制度的完善、生态市场的培育,青海生态功能和价值必将在更为广阔的领域得到认可,将促进更多生态福利、生态效益向经济社会转化,形成助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力,进而提高经济社会保护生态、建设生态的能力与水平,形成生态、经济、社会相互间良性循环的互动态势,最终实现生态强则经济强、社会强的发展局面。

三、发展目标

要科学设定发展目标。青海要实现从经济小省向生态大省、生态强省转变,既要满足人们对物质发展的诉求,也要满足对良好生态环境的需求。因此,既不能用停止经济发展的办法解决生态问题,也不能用过度开发生态资源的办法解决经济问题,必须要正确处理保护与发展的关系,在发展绿色经济、美丽经济中保护生态环境,用良好的生态环境保证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最终实现生态、经济、社会三者的循环发展、和谐发展、永续发展。

从经济小省向生态大省、生态强省转变,蕴含了生态与经济社会相互作用关系的两种转变,即从“小向大”的数量转变和从“大向强”的质量转变,两个转变呈现由低级向高级、数量向质量的阶梯式递进演变过程,最终实现生态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提升、质量提高、效益增强。实现这两个转变,首先要全面加强生态保护与建设,提升生态的承载能力、平衡能力和调节能力,通过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创造发展机会促进生态价值向经济社会传导,充分发挥大生态所带来的红利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其次,要在数量规模基础上,进一步提高生态资源质量,提升资源转化效率,壮大生态经济发展,实现以优质生态资源价值辐射、带动质量好、水平高的经济社会发展,形成经济品质好、生态价值高、社会能力强的发展目标。(作者:省委党校杨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