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有”让哈西娃村离富裕村不再远

03.04.2018  17:23

  青海新闻网讯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出发,着眼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顺应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出的重大决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

  作为一个传统牧业村,哈西娃村的农牧业产品竞争力和影响力并不理想,资源优势没有完全转化为发展优势,农牧业规模化、组织化程度较低,与加工、流通、旅游、文化、等产业融合不够,影响了农牧民收入的提高,那么哈西娃如何振兴成长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呢?

   产业兴旺有干头

  枸杞产业是哈西娃村稳增长的“主引擎”,牧民既能抓牧鞭,又能握铁锹。

  近几年,随着枸杞产业的发展,哈西娃村集体经济的壮大,村党支部又盯上了枸杞精深加工业,分别建设了烘干区、色选区、包装区、生活区的综合枸杞初加工厂房,加工厂的建设让枸杞价格提高了4000元/吨,不但增加了村集体经济收入也解决了农牧民的枸杞加工问题,为周边无业农牧民解决了就业问题。

  “以前我家里很穷,全家人都在放羊,一年下来就几千块钱收入,别人家买个摩托车我都羡慕的很,这两年种枸杞了,每年能存十万块钱,把车也买上了,以前想都不敢想。”哈西娃村村民李红洪说。

   生态宜居有来头

  从村容整洁到生态宜居,不仅要搞好农村房前屋后的垃圾处理、村内道路的硬化,而且要加强生态建设,在农业农村发展中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农业农村现代化。

  哈西娃村组织草管员、护林员定期清理草原周边的垃圾,安排专职保洁员清扫新村小区及道路两侧的垃圾,将村里打扫的干干净净;同时每年4月发动全村村民开展植树造林活动,近几年累计造林27.5公里,各类林木20余万株,成活率78%以上,得到了环保部门的充分肯定;经过几年的休养,通过草原减畜等措施,草原生态逐步恢复,八宝山、乌龙沟周边重现勃勃生机,牲畜承载力逐年提高,牛羊出栏率显著提升,牧民收入增加。

   乡风文明有看头

  《管子·版法》:“万民乡风,旦暮利之。”乡风是维系中华民族文化基因的重要纽带,是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载体,更是标榜中华民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标志。

  为进一步丰富村民的精神生活,促进村民的相互交流活动,投资25多万元建成60平方米的党员活动室,购置了图书、桌椅、彩电等各种设施。

  紧紧围绕“团结、发展、和谐”主题,开展民族群众团结教育、科技培训、文化演出等活动。

  为牧民群众办实事,做好事,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加强全村群众间的团结合作,使哈西娃村民族文化得到了良好的弘扬。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系列有效的学习教育实践活动,向村民渗透核心价值观的思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各项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与行为习惯培养结合起来,努力培养村民积极的人生态度、高尚的道德品质。

  以做好“美丽庭院”“好媳妇,好婆婆”“五好家庭”“五星级文明户”等评选工作和挖掘先进事迹为抓手,设立善行义举榜,增强村民对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强化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的宣传教育,丰富了核心价值观内涵。如今新建的成吉思汗广场建成后将更好地丰富牧民群众的文化生活。

   治理有效有准头

  基层党支部作为党的基层组织,肩负着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党建的重中之重,哈西娃村党支部找准了党建的牛鼻子,充分发挥了党支部在基层的核心作用。

  党建要从健全制度入手,健全村“两委”协作共事机制,规范村级事务办理程序,公开接受群众监督;村“两委”成员轮流坐班,解决群众的困难,在联系服务群众中密切干群关系,打牢群众基础;以“三严三实”“两学一做”“两讲四促三活动”等学习教育活动为契机,狠抓党员干部思想建设,组织班子成员、党员干部赴外地学习,同时,组织班子成员讲党课,动员全体村民践行“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理念,阅读经典书籍,撰写读书心得,更好地提高全村牧民的思想政治觉悟,为哈西娃村经济的发展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哈西娃村支部书记温国忠说:“我们村里大大小小的事情,先是班子成员要尽职尽责干好工作,再就是党员要起带头作用,关键时候要冲在最前头。”

   生活富裕有奔头

  哈西娃村经过“四议两公开”,将村集体经济收入用在了改善村庄道路、水利设施和村公益事业支出上,连续10年牧民的医疗和养老保险金全由村集体经济支付;从2010年起村里为60岁以上的老人每年发放了1200元生活补助,2016年10月增加到每年6000元。

  2016年起哈西娃村帮扶周边贫困村艾斯力金村、乌图村每年10万元资金。2017年哈西娃村在校大学生每年补助生活补贴4000元。此外,利用村集体资金聘请技术人员开展旅游、种植等技能培训300余次,累计为群众解难办事300多件,受益群众达到400余人。

  2015年,哈西娃村投资3000余万元,启动了“高原第一村”工程,50套160平方米的二层小别墅,庭院基础配套设施一应俱全,于2018年建党节搬迁入住。今后,随着产业转型步伐的加快,村集体经济的增长,人均收入即将突破4万元。哈西娃村将带领周边落后牧业村共同致富,不断提高牧民养老金收入,让牧民群众真正过上老有所依、老有所养的幸福生活。

  而今哈西娃村借助乡村振兴战略的东风,坚持“输血”与“造血”并重,利用村企联建机制,从哈西娃村和各企业实际出发,找准发挥企业优势与打造村域特色的最佳结合点,形成双赢的良好局面。

  未来几年,哈西娃村将加大产业转型力度,优化产业融合,发挥现有资源优势,利用“党支部+农牧民+自然资源+专业合作社”的哈西娃模式,更好带动周边农牧民致富。

  

海西州多措并举促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
  青海新闻网讯 近年来,海西州把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作为增强基层党组织战斗力、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方式,立足农牧区实际,综合运用多项措施,力促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目前,全州295个村中,Qhnews.Com
青海企业获得中国首张有机枸杞认证证书
       中国质量认证中心21日将中国首个有机林业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