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力环湖赛 欢乐江源行——第十七届环湖赛特刊

26.07.2018  13:14

   赛地新景

   一条河,一座城,一项赛事

  贵德赛段是环湖赛的老赛段之一,骑行也必经过贵德黄河大桥这一标志性地点。这里,便可体会到“天下黄河贵德清”的美誉名不虚传;这里,也被形容为“黄河的少女时代”。

  在桥上俯瞰,流经县内的黄河如一条晶莹剔透的薄纱,又像是舞动着的青色飘带,与两岸省内保存最完好、栽植年代最久远的人工林构成了一派绿色和谐的景象。

  相看两不厌。清清黄河见证着环湖赛日益丰富的活动、不断发展壮大的车队,而环湖赛在沿路播撒“绿色、人文、和谐”种子的同时,也让贵德人民悄然踏上对美好生活充满希望和行动的绿色协调发展之路。

  已经在贵德工作十四年的贵德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副局长张治斌回忆道:“几年前,人们喜欢去黄河边‘踩青’,在黄河边垒个小灶生火做饭。游玩过后,西瓜皮、用过的手纸、被砸碎的啤酒瓶等垃圾随处可见。”

  随着“四个扎扎实实”在贵德落地生根,贵德县持续深入推进“生态立县”战略,谋求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文明理念更是沉淀到了人们的内心深处。

  “现在,黄河两岸生火做饭的行为被禁止,臭气熏天的垃圾也不见踪迹,为了保护周边植被也禁止放牧、滥砍乱伐,黄河两岸的农家院不符合要求的也全部关闭了。近年来,贵德县完成了投资近6.81亿元的防洪治理工程、山洪沟治理及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提高山洪灾害防治能力,减少了流入黄河的泥沙量。推行林长制,黄河两岸的森林资源也得到了有效保护。”对于“母亲河”在环境治理中发生的变化,张治斌很有感触。

  “为了迎接环湖赛的到来,我们组织开展了‘治理白色污染,共创美好家园’为主题的活动,商户代表们签订了不使用、销售一次性塑料制品的责任书,我们成立了五个工作组,针对市场的白色污染进行专项整治检查,同时,‘全域无垃圾’专项治理活动也在进行。这些举措就是向百姓传递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的信号,引导每个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贵德的生态建设贡献一片‘绿’。”张治斌说。

  贵德县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局副局长赵启霞表示:“我们希望借助环湖赛,把整洁、干净的县容县貌,清澈见底的黄河留给骑行选手以及游客们,让他们对贵德有一个好的印象,能够记住贵德,再来贵德。”

  赛事搭台,生态唱戏。利用清清黄河这一元素,近年来,贵德县举办了“中华水塔”国际越野行走大赛以及黄河文化旅游节等国际国内多项品牌文体活动,贵德的知名度也在不断攀升。但归根结底,贵德儿女深知,只有保护好了母亲河,“清清黄河”这一金字招牌,才能真正成为发展县域经济,改善民生的“源头活水”,“绿水青山”才能真正变为“金山银山”。

  一条河,一座城,一项赛事,因黄河水的滋润,贵德便愈发灵动、精致;因环湖赛的举办,贵德儿女更懂得自律,更热爱绿色,更自觉践行生态文明理念。与这条河、这片热土和谐地融为一体,共生共荣。(栾雨嘉)

   环湖漫谈

   背靠大树,怎样才能乘凉

  已经成功举办了十六届的环湖赛作为青海省委省政府精心打造的国际赛事,作为宣传青海、展示青海的金字招牌,总是牵动着世人的目光。经过多年培育,赛事的“身价”也随之水涨船高,不仅以环湖赛冠名的体育赛事活动达到十余场,衍生产品数量达到20余种,自行车骑行消费产值也已突破2亿元。

  就赛事自身而言,所到之处,铺天盖地的宣传不仅让车迷一睹环湖赛的风采,更是让当地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在全方位呈现精彩赛事的同时,也将一幅幅美景展现在大家面前。这样的一场赛事所产生的效益,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从这个意义来说,这些地方既是参与者,也是受益者。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不断有新的地区向环湖赛抛出“橄榄枝”,希望加入这场全民盛宴。

  旅游业是贵德产业发展的关键所在。对于贵德县来说,能与环湖赛六次携手,无疑是幸运的。随着赛事的不断发展,如何把握赛事机遇,发挥这一平台的最大效益,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是贵德人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面对这样的机遇,贵德县坚持发展全域旅游,按照“大景区”“大投入”的旅游开发理念,聚焦“生态旅游、文化旅游、乡村旅游、温泉度假”四大重点领域,以“一河一园一城一泉”为驱动力,以点连线,以线带面,布局贵德四季均衡发展的全域旅游战略格局。

  面对这样的机遇,贵德县应该突出营销理念创新,既要注重自身内容的挖掘创新,更要紧紧跟随市场的变化,对市场进行细分和定位,开发不同的优质产品,依靠互联网,创新方式,不断提升景区的影响力和贵德旅游品牌知名度。

  俗话说,背靠大树好乘凉。我们也期待着,贵德县能够依靠环湖赛“这棵大树”,创造“阴凉”的最大值。(咸文静)

   赛地花絮

   环湖激情浓在贵德

  7月25日,风景如画的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德县迎来了2018年第十七届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第四赛段的比赛。烈日如火,悬在透蓝的天空中,虽然气温已达30摄氏度,但是依旧抵挡不住贵德人民如火般的热情。

  赛道两旁尽是前来观看比赛的群众,老人们拿着板凳坐在路边,兴致盎然地谈论着赛事进程,年轻人拿起手机不停拍摄着赛前准备的运动员,小孩们摇旗呐喊,翘首以盼比赛的开始。伴随着比赛的临近,选手们走上签到台签到,在场的群众立即纷纷鼓掌呐喊,用最饱满的热情为运动员们鼓劲加油,更为即将开始的比赛预热欢呼。

  “今天我们一家三口起了个大早,八点就开始在起点位置等待了,每一届比赛我都会到现场为运动员加油,算得上是环湖赛的‘忠实粉丝’了,能见证比赛从家乡经过,心里特别自豪!”说话的人叫张海宁,寥寥几句话不仅饱含了浓厚的环湖情,更蕴藏着对家乡的热爱。

  在起点赛道的一侧,一群身着演出服装的阿姨们已等待许久。她们舞动着手中的彩扇,脸上洋溢着喜悦与激情,飘动的扇尾如同蝴蝶一般在半空中舞蹈,映衬在蓝天下,好不漂亮!这个特殊的“啦啦队”来自贵德县黄河艺术团。说起与环湖赛的故事,团长赵淑萍打开了话匣:“每年环湖赛我们都会准备好服装道具前来加油助威,为的就是体现咱们梨花之都的热情好客。你看,大家情绪都很高涨,我们也想尽自己的努力为比赛添彩!”

  环湖赛不仅有一批批忠实的地方观众,更是吸引了众多的外地游客驻足等待。

  “我们是昨天晚上到达贵德县的,没想到今天能碰上环湖赛,当地的群众很热情,邀请我们一起来见证比赛,内心还是很兴奋的。”从湖北来贵德旅游的潘玲一家是首次观看环湖赛,昨天一早她就守在赛道旁,将现场的状况通过直播软件实时分享给更多的亲朋好友。

  “看,他们来了!”“加油!加油!加油……”随着起点发令枪声的打响,上午十时,车手们如离弦之箭一般冲出起点,向前方急驶。大家纷纷拿起手机记录起这一刻的精彩瞬间,现场的气氛也到达了最高点,欢呼声、加油声、呐喊声充盈在现场上空。

  “真是太炫酷了,明年我还要来!”赛道边的群众们还沉浸在彼时发枪的瞬间,伴着运动健儿们远去的身影,那环湖情好像更浓了……(王珺)

   环湖赛来到我家乡

陈锡明和他镜头中的环湖赛

  这些天,一组名为《环湖赛见证贵德发展》的照片在贵德人的微信圈里刷了屏。透过一张张照片,大家看到的不仅仅是环湖赛的成长,更直观地感受到了贵德的发展。

  “2006年7月19日,第五届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在贵德举行,发车地点定在公交大楼前,当时迎宾东路还没有完全通路,到财政局门口就不能走了,车队只能从检察院门口右拐,往南走由纵三路向西久公路行进,纵三路也是刚通车不久,财政局以南,没有楼房,对面还是农家庄廓。”提起这组照片,作者陈锡明打开了话匣子。对于这名本土摄影家来说,这些年来,家乡发生了哪些变化,他心里一门儿清。

  “那时候的西久公路,还叫宁果公路,是二级公路,这一点从阿什贡峡谷骑行照片上就可以看出来。如今的贵德,又有了新的变化,当骑行的运动健儿,路过拉脊山口时,这里又有了新修的宗喀拉则旅游景点。因此,在拍摄环湖赛的过程中,不仅是我们记录了环湖赛在贵德的骑行过程,同样,环湖赛也在见证贵德的发展。”

  提起陈锡明和环湖赛的故事,还得从环湖赛第一年走进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德县说起。此时,环湖赛才刚刚起步,而贵德县也第一次迎来这么高规格的国际赛事。看着一辆辆自行车从自己面前飞驰而过,陈锡明觉得既兴奋又刺激。

  第二年,环湖赛如约而至。相比第一年的新鲜感,陈锡明渐渐找到了拍摄的“灵感”。

  “第二届环湖赛摄影大赛,我还得了一个二等奖和两个优秀奖。”这次得奖让陈锡明印象深刻,作为众多获奖选手中唯一一个业余摄影爱好者,这样的肯定激发了他的动力。

  就这样,只要环湖赛走进贵德,陈锡明永远是它最忠诚的观众,是她最贴心的记录者。一年年跟下来,老陈也有了自己的“环湖赛情结”。特别是两次受邀全程跟拍后,他对于这个赛事的感情愈发深刻与浓厚。

  “我们在路边一等就是七八个小时,往往就是为了车队经过时拍摄的那七八秒中。有时在路边冷得直哆嗦,有的赛段,晒得人脱了一层皮。可正是因为这样,我才深深体会到了体育赛事的残酷和这些车手们的艰辛。”

  今年,一听到环湖赛启动的消息,陈锡明就觉得一幕幕的往事在他的脑海中浮现出来,多年相伴,环湖赛早已成为他的牵挂。

  “这不今年的环湖赛马上就要开始了嘛,所以我打算整理一下这几年的照片,也算是对自己这几年工作的一个回顾,没想到还有了意外的收获,把家乡这几年发展变化也记录了下来。”出于这样的考虑,陈锡明又整理出《环湖赛在贵德》、《我为环湖赛欢呼》等几组图片。这个系列刚刚在朋友圈推出,就引起了大家的点赞和共鸣。

  “大家或多或少都能在照片中找到自己的回忆,倘若不是环湖赛,我想,我没有机会用这样一种方式记录家乡的变迁。”说到这,陈锡明有些感慨。当然了,今年环湖赛怎么拍,陈老师已经开始琢磨起了新点子……(咸文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