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驼时代”迸发的柴达木精神(上)——追寻莫河骆驼场的前身

25.11.2019  10:24

  青海新闻网·青海新闻客户端讯 有一个时代叫“骆驼时代”,有一个地方叫莫河骆驼场(青海柴达木农垦莫河骆驼场有限公司的简称),当“骆驼时代”遇上莫河骆驼场,就迸发出一种强烈的活力——柴达木精神。

  这是一段尘封60多年的记忆,也是一段莫河老前辈们与共和国历史息息相关的记录……本文主要追忆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为了新中国的和平统一、为了中华各民族的团结与进步、为了祖国边疆的稳定,广大驼工们拉着一峰峰骆驼,用朴实而坚定的脚步书写的一段段感人至深的故事。

   为和平而行:随军进藏

  在莫河骆驼场,记者一行见到姚明宗老人时,他正骑着一辆三轮电动车过来。60多年前,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他来到了柴达木盆地,当了一名驼工。在长期的运输途中,艰苦的环境使老人的腿得了风湿病,无法正常走路,电动车便成了他的代步工具。

  莫河骆驼场的驼工精神渊源在哪里?需要我们追溯到西藏和平解放的那个时期。1951年8月,解放军18军独立支队(司令员范明、政委慕生忠)进藏时,来自甘肃等地的驼工们参与了运输武器弹药和粮草的任务。

  驼铃声声,叩响沉睡万年的荒原。那个时候,没有进藏的公路。行进途中,仅骆驼、骡马、牦牛等牲畜就排出了几十公里长的队伍。驼队在高海拔地区行走,有些驼工感到头晕恶心,呼吸困难,四肢乏力,甚至有人晕倒了。对于大部分人而言,是如何战胜高原缺氧,到达拉萨的呢?靠的就是一种精神。

  姚明宗老人吃过饭,开着电动车来到了以前居住的平房里,他没事就喜欢在这里喝上二两。姚明宗说,现在大家居住的楼房是政府出资修建的,居住环境得到了改善,而远处的窑洞、土坯房、砖瓦房,则见证了莫河骆驼场的沧桑变化。

   为团结而行:护送班禅

  高向斌,莫河骆驼场土生土长的“驼二代”,现任青海柴达木农垦莫河骆驼场有限公司总经理,他带记者来到一条干涸了的河沟旁边,指着河岸上已经塌陷了的洞口说:“这些窑洞就是我们‘驼娃子’出生的地方”。那一孔孔窑洞是第一代驼工曾经居住的地方,虽然现在废弃了,但驼工们吃苦耐劳的革命精神永远没有废弃。

  1951年12月15日,西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习仲勋到达西宁,他是代表毛主席,代表中央人民政府和西北军政委员会专程前来欢送十世班禅启程返藏。参加过运输任务的驼工们再一次来到柴达木参与了这次重要的护送任务。

  曾为莫河骆驼场职工的姚明斌回忆了当时的情景。在向西藏进发的路上,几次特大风雪,埋没了地上的羊肠小道,也掩盖了地上的草,吃不到草的骆驼弱不禁风。到了夜晚,不仅人要爬冰卧雪,即使骆驼也是度夜如年。由于积雪深厚,骆驼卧在冰雪之中,第二天早晨腹部被冻结在地上……

  在返回的途中,改走北道的驼队又遇到了更大的困难。要过通天河了,进藏时,赶上了千里冰封的季节,返回时又赶上冰雪消融,河面上漂浮着许多大小不等的冰块。因为骆驼体瘦如柴,过河时自身难保,所以驼工们只能脱去棉衣拉着骆驼,在冰冷彻骨的河水中行走,有的驼工还没走到河中央就被冰块击倒,葬身于通天河之中。躲过了大自然带来的灾难,又遇到了人祸。在翻越昆仑山时,刚进入一个峡谷,埋伏在山顶的土匪个个手持刀枪,猛然向这些手无寸铁的人冲来。土匪们抢走了300峰比较强壮的骆驼,驼工们的口粮也被抢得一干二净……返回到香日德后,人们目瞪口呆:出发时10000多峰骆驼,而眼前只剩下290多峰了。

  高向斌说:“当时,我们的驼工护送班禅返回西藏,可谓意义重大,我将继续发扬老前辈留下来的驼工精神,带领公司转型升级,开创新的事业”。

   为稳定而行:运粮援藏

  1953年,拉萨断粮了,西藏向北京告急!毛主席指示:“进军西藏,不吃地方”,西藏不通汽车,空中更是禁区,名符其实的一座孤岛。十万火急,驻藏部队陷入困境,西藏军民危在旦夕。没有别的办法,此时人们想到的依旧还是这支驼队,驼工们拉着他们的骆驼又一次踏上了悲壮的进程。

  为了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西北军政委员会奉中央的紧急命令,正式组建西藏运输总队。在原来的基础上,又买了16000峰骆驼,招收了1600多名新驼工。姚明斌已经是第三次参加这支援藏驼队了。

  运输途中,有不少驼工去世。慕生忠将军下令:要让去世的同志跟上队伍一起走。于是,队里抽出10峰骆驼专门驮运遗体。后来,驼队到达目的地,献出宝贵生命的30多位驼工的遗体无一腐烂。

  1954年,完成运输任务的1200名驼工,随同慕生忠将军用7个月时间修通了简易的青藏公路。随后,撤销西藏运输总队,绝大部分驼工拉着剩下的骆驼去了刚刚成立的国营青海省柴达木骆驼场(即莫河骆驼场)。

  60多年前,莫河的老驼工们拉着骆驼随驻藏部队进藏、护送十世班禅进藏、参加西藏运输总队运粮援藏、修筑青藏公路,以及在柴达木盆地运输物资、追剿土匪、开荒种地、资源勘探……演绎了一幕幕悲壮的历史。于是,今天的莫河,蕴含着一种真实存在的苦味,这种味道透露着一种强烈而动人的凝聚力——柴达木精神。

  岁月长河,历史足迹不容磨灭;时代变迁,革命精神熠熠发光。莫河骆驼场的全体职工铭记前辈驼工们经历的苦难岁月,他们以崭新的姿态,为柴达木的富强、为重现莫河的辉煌而奋勇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