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天蓝地绿 还要水美人富

22.01.2015  12:14
  在青海,无论是游客还是当地居民,分享“青海蓝”成了一种习惯。无论是三江之源、还是湟水河畔,那一抹湛蓝的天,成了青海人向别人炫耀的资本。在省三江源办公室主任李晓南看来,“青海蓝”,不仅要天蓝,还要地绿;不仅要水美,还要人富,这是“青海蓝”的归宿。
  “青海90%的面积是禁止或限制开发,一个‘禁’字、一个‘限’字,实际上是一条生态红线。因此,我省确立的生态保护第一根本的要求,不是一句口号,这是一个壮士断腕,下定决心保护生态,实现青海生态保护的新跨越的总动员。”1月21日,列席省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的省三江源办公室主任李晓南说。
  李晓南说,最近大家都在谈论青海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讲“青海蓝”。青海目前有五大生态保护板块,分别是三江源、青海湖、祁连山、柴达木盆地和湟水谷地。这五大板块共同构成青海生态环境的绿色屏障,也是我国生态安全极为重要的屏障。这五大板块管理质量如何,体现青海生态环境质量的标准高与不高。
  李晓南说,在这五大板块上,都有生态保护的投入,都有生态保护的专项制度,都有生态保护的基本标准,因为这五大板块的共性是生态,是要确保中华水塔的水的纯净,围绕水做文章。同时,这五大板块也有不同特点,有以草地植被恢复为主,有以湿地保护为主、有以湖泊流域治理为主等环境保护的重要任务。这五大板块包含了青海生态保护的全部内容,也体现了国家对青海生态保护建设的总体要求。
  “我们既要山清水秀,也要人民安康富裕。改善民生是我们持之以恒的目标,是我们常抓不懈的工作。”李晓南说,在推进生态保护工作的同时,也要做好民生工作。这些年在推进生态保护工作当中,也探索了一些改善民生的好办法和举措。比如在三江源地区推广的以生态保护为主的生态公益岗位,目前,已设置近6万个岗位,极大地调动了群众的参与热情。
  李晓南说,青海蓝,这是青海生态保护的现实体现,是我省生态保护长期追寻的目标,更是我们要坚守的底线。在保护生态的同时,要着力改善民生,绿色发展,三大工程要同步推进,相得益彰,最终实现共赢。